课题《优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个案分析与研究》结题报告(摘要)
合肥市“十一五”首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历经一年零四个月,已于日前结业。在这次研修期间,学员们根据要求,须申报并研究一个课题也都顺利结题。本人确立的研究课题是《优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个案分析与研究》,并在学校成立了一个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分别是:马跃,省特级教师;金韵迪,省教坛新星;周蓓,省优秀班主任;刘继宏,市教坛新星、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王贞,市教坛新星、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等。现将本课题的结题报告摘要如下。
一、研究过程描述
(一)研究进程
略。
(二)课题研究的进度
(1)本课题组的研究进展。本课题组成员均为我校优秀教师,现已完成成长历程的自我总结,并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学校的实际工作,加大了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力度,初步形成了我校培养指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模式。具体内容中期总结中已有描述,这里从略。
(2)以下是本课题组主持人今年的读书笔记完成情况。阅读情况(主持人):完成读书1 000余万字,完成读书笔记5万余字,撰写读书心得体会10篇。
(3)其他成果。发表文章(主持人)10篇;出版著作(主持人)合编著作2部;荣誉(主持人):①在2009年度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教育管理杰出人物暨优秀成果表彰中获“全国教育科研杰出管理者”荣誉称号;②2010年1月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时代数学》(沪科版)的首轮实验工作评选中,荣获“优秀教师”称号。评选单位:新时代数学编写组、安徽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二、研究成果简介
(一)理论和实践成果
(1)理论成果。我们通过研究身边的优秀教师,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以校为本,以点带面,进而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期,培育优秀教师群体,争取产生一批有自身特点、风格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推动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从不同学科几个优秀教师的个案分析,找出教师成长的一些基本规律,研究教师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发展历程,并解决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我校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实践提供直接的指导和参考。
经过调查,发现这些优秀教师成长道路上有以下几点共性。
第一,热爱教育,热爱生命。
对教育事业、学生的爱,对生活的热爱。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一个“爱”字,对学生充满了关爱,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热爱,对教学对课堂无限钟情。没有这份责任心和事业心,不会收获这么多的荣誉;没有汗水和心血的凝聚,她不会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敬和爱戴。这是一切动力的源泉,也是名师成长的精神力量。成长需要动力,动力是理想,是责任,是前进的源泉。
省级优秀班主任周蓓老师二十几年来,爱校如家,爱生如子,连午休都在学校读书和批改作业,用爱心、恒心、用心、耐心、细心、虚心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把青春和热情都奉献给了学生。特级教师马跃老师一直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崇高目标,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人生追求,坚持“无愧于学生,无悔于自身”的工作原则,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乐此不疲地进行教育教学和科研。
第二,勤奋读书,善于思考。
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读书虽然不可以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从访谈、浏览博客过程中,发现他们很喜欢读书,近代、现当代流行的文学、教育理论书籍等都进入了他们的阅读视野。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前沿知识能让一个有头脑会思考的教师减少教学行为的盲目性。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渊博的老师更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周蓓老师在工作之余考上安徽省教育学院中文本科,三年函授,夯实了专业基础;借着这股学习的劲头,她又挤时间进修完研究生课程。课余时间,在学校的阅览室里广泛阅览班级管理的书籍、《班主任》杂志,时刻关注和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一桌一椅、一盏小小的台灯,各种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的书、教育名言、优秀教案伴着周蓓老师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充实的夜晚。热衷于搜集《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之友》上名师的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研读、摘抄、思考,如获至宝,以全新的视角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于漪、宁鸿彬、任小艾、魏书生、李镇西……这些令人心动的名字,阅读他们的著作,不舍弃一切可以亲耳聆听他们精彩讲座的机会。
第三,勤于实践,乐于探索。
成长需要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努力实践。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迎接每一次挑战,从而展示自我,提升自我。乘着新课改的东风,他们幸福地徜徉在教学实践的道路上。在他们的精心预设下,更多的时候,课堂上会呈现孩子们这样的一组组镜头:美美的朗读、静静的思考、畅快的表达、飞扬的文字、幸福的眼神。对教学细心,不放过任何一个成长的机会。对学生细心,无论是学生的思想、学习,还是身体、生活,教师都要关心;不管优生还是差生,一视同仁,做学生的贴心人和知心朋友。公开课、教学评比是青年教师加快成长的平台,他们当中每个人都经过比赛的反复锤炼,课后听取专家、同行的点评,正是这样的过程让他们走入课堂深处。可以毫不含糊地说:不加思索地上一个学期的课,不如扎扎实实地上好一堂公开课或者比赛课对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作用来得大。马跃老师虽然已经是有着二十几年教龄的特级教师,但仍然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精心备课,始终坚持不备课不上课的原则,二十多年来是年年备课,且常备常新。周蓓老师不断参加各级各类观摩课、比赛课,让自己在一次次的磨炼中逐渐成长。王贞老师正是通过一次次的公开课、课堂教学评比打磨,才有今天熟练驾驭教材的她。
第四,勤于反思,不断总结。
正是在不断反思自己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马跃老师和周蓓老师喜欢将课堂上精彩的瞬间转变为黑色的铅字。近几年来,所撰写和发表的文章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诞生的。在笔耕的道路上,他们喜欢摘抄,喜欢及时地记录教学的随感和与学生碰撞的火花;有时写在本子上,有时记在博客上,有时到论坛上逛逛,尤其要指出的是论坛对于年轻教师成长的意义。在论坛上,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会得到碰撞,在互相激励、搀扶的过程中会得到提升,这是一个基层教师成长的好途径。他们总是敏锐地捕捉教改信息,察觉教改的风向,捕捉有效的研究点。我校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校长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确保校本教研健康有序地开展,以形成我校科技创新的办学特色。周蓓老师积极参与了校本教研,以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的案例为载体,不断地记录,不断地反思,积累了丰富的经验。(www.xing528.com)
第五,脚踏实地,积极上进。
认准目标,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市级教坛新星王贞老师的QQ聊天记录看到的都是有关教学、教研问题的沟通和讨论。科研处的刘继宏老师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方面,经过了几年的摸索,创新理念得到了不断的更新,曾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颁发的优秀辅导员奖、包河区优秀科技辅导员奖,今年又被评为合肥市优秀科技辅导员,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之一;其博客几乎日日更新,传递着有关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和理念。马跃老师22年来一直守着初中语文的讲台,亦苦,亦累,但心亦踏实。他不仅“痴情”于自己的语文课堂,还“痴迷”于教研、科研。
第六,立足课题,深度研究。
课题研究是锻造研究型教师的熔炉,为了进行课题研究,王贞老师找来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各类书籍,学习、领会本轮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核心,使自己迅速改变观念以适应新的课改形势。通过这样的学习,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理论武装了头脑,有效地提升了教育理论水平,也使得课题研究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理论引领之下。王贞老师的课题结题报告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她撰写的《开展生物学习档案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获得区、市、省及国家级论文评选一等奖,并发表于全国生物教学专业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2009年5月)上。马跃老师不仅“痴情”于自己的语文课堂,还“痴迷”于教研、科研,又一直坚持当教师要做“学者型教师”“科研型教师”的思想。早在10年前,他就参加了省级课题《语言表达训练实验与研究》的研究,且是骨干成员,现在仍然是省级课题《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中学生作文能力培养》《以案例为载体,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提炼适应不同学习情境下的学习策略、方法》的主要参与成员。周蓓老师承担过“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与实践研究”(省级)“网络技术应用于语文学科研究”(国家级)《学生自主教育和自主管理的研究》(国家级)等课题研究。
“读书—实践—反思—研究”,这是优秀教师成长的一条好路子。在他们成长的征程中,发现优秀教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他们正处于专业发展的“高原期”,缺乏更高层次的名师专家的引领。要想到达“个性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实践成果。在本课题组的带领下,学校结合在研的课题或已经结题的课题研究,如在研的中央电教馆《语文“网络阅读”和数学“平台探究”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性研究》,结题的《有效教师的研究》等,形成了一批富有成效的成果。从略。
(二)结论与思考
从上述教师的成长历程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有以下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一,优秀的教师集体需要优秀的领队。
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需要一定的服务者与推动者,而校长无疑就是教师群体成长的推动者。作为学校数学教学的领头雁,我校校长不仅自己坚持公开教学,而且在数学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了领导者、指挥者和榜样的作用。教师无法解决的教学难题,我校校长就把年轻教师领到自己的课堂上去看怎样处理效果更好。为了抓住难得的赛课机会,对参赛教师凌娟老师手把手地教,不断地磨课,经过这样精细的准备和打磨,推出了精彩的课堂,教师从中获益。榜样的示范作用,领队的督查作用造就了优秀的教师群体。
第二,优秀的教师集体需要合作的团队。
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坚持“教师为本”。我校的管理者树立“一切为了教师,服务一切教师”的理念,充分认识和了解教师的劳动和心理特点,做到既严格要求教师,举行多种形式的赛课、比武活动来促进教师的成长,同时又尊重、信任教师,给教研组展示风采,给教师展示自我的机会。制订教师间的帮扶计划,名师指导新手,实行集体备课评课磨课,分组指导,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我校的区级和市级比赛的课都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打磨一节优课的过程中收益的不仅仅是执教教师,所有参加磨课的教研组内的老师都能从中获益,这就促进了整个教研组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样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富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有着深远的影响。平时通过备课上的指导、课堂教学中的示范,以及开专题讲座等的形式,引领他们尽快掌握教育教学的方法、技能,并能尽快地担当教学的中坚力量,同时也积极引导他们投入到教研的探索中,促使他们早日成名成家。
第三,优秀的教师集体需要不断的比赛历练。
做教师不会上课绝不能成为一位好教师,我校重在抓公开课、竞赛课的打磨,在优质课堂的打磨中,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技巧,在多次的打磨中这种技巧甚至可以升格为教学的艺术,不断地比赛和历练造就了一批年轻的获奖老师。
第四,优秀的教师集体需要“科研”的锤炼。
教师群体中的大部分在度过了适应期后,固然会继续向上攀登,但是由于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再加上前进道路也很迷惘,因此他们往往处于痛苦的蜕变期和“高原期”。此时如果老师们以科研为立足点,以课题研究为专业成长第二次飞跃的起点,势必会迎来事业的第二春,克服教学中的“瓶颈”时期。这种立足于教师实际教学生活的课题研究,大大地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第五,优秀的教师集体需要不断地反思。
每个从师范院校毕业的人都迫切地希望把自己学到的教育教学思想付诸实践,“对职业价值的执著追求”,那种骨子里的“安静与不安分”的心理特质,促使老师们懵懵懂懂中想在自己的岗位取得过人的成绩。他们都希望在自己生存的群体中得到承认,面对群体中其他成员取得的成绩,后来者只有积极向上,只有奋起直追才能取得超越。这种来自个体内心的自省,对个体自身的发展起着极强的促进作用。他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不断进行理性审视和深入分析,这样的自省不仅使得教师能够进一步获得实践智慧,同时也作用于群体的其他成员,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可以练就优秀的教师群体。
虽然只有短短一年时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但却明显地锻炼了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方法的更新。浓厚的科研氛围,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而且对今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培养锻炼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得到改进,对新课改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教育管理和科研能力有所提高。今年暑假在学校的校本培训时组织先进班主任和特级教师介绍经验,进行交流,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在科研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9.12.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