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语财经类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科研活动为例
陈彩优(1)
摘 要 本文结合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从外语财经类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分析学生科研活动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着重介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展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成效和经验,并进一步讨论如何更好加强外语财经类院校学生科研活动工作。
关键词 外语外贸类 学生 科研能力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胜出,必须紧抓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离不开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离不开高校的培养。作为高等院校中的一支生力军,外语财经类院校具备比较鲜明的办学优势和特点,重视国际化商务人才的培养,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实用人才。其学生具有明显优势,如思维活跃、国际化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突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毕业生就业途径宽且较稳定。
然而与其他的理工类或综合性学校相比,当前外语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部分外语财经类院校更重视应用型人才而非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专业水平高,但知识面不够宽,人文底蕴不够厚,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弱。如一些用人单位就反映其毕业生上手快而后劲不足。
一、外语财经类高校开展学生科研活动基本情况
针对这些不足,外语财经类高校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力求培育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其中,针对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近些年相当多的外语财经类高校开展了大学生科研活动。该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一个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是高校主动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创新人才需求增长而实施的重要举措。
然而外语财经类院校由于其特定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及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在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尤其需要考虑以下方面。一是学生参与度。不可否认,部分学生考虑更多的是今后就业所需资格,对职业资格证书、外语能力、实践能力更为重视,对投入时间多产出周期长的科研活动参与度不高,投入精力不足。二是科研水平。由于各学校对于学生科研工作给予重视和支持不同,组织实施机构、教师参与、激励机制等不同,容易导致学生科研活动水平不一。三是在学生科研活动中如何发挥外语财经类院校学生专业优势。
下面将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科研工作概况来探讨财经外语类高校学生科研工作。
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科研创新工作情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作为一所外语财经类院校,一直与国家发展和时代需求紧密结合,依据学校经管文法的学科特色,提出了“培养国际化、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开拓国际市场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国际商务运作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等综合能力并且具有头脑清晰、反应快、判断力强等要素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随着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针对外语外贸类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不断加大对学生研究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学生研创新工作成效
2004年9月我校正式实施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以来,本科生科研立项工作已开展六年七批,1 162个项目申请申报,最终572个课题获准立项,参与指导教师和学生总数达3 000余人,支持经费50余万元。立项选题从最初主要涉及宏观经济、金融发展、学生社团、语言类等领域,拓展到了社会生活、商业运作、法律民生和文学艺术等方面。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呈现出人数多、领域广和研究深、持续长等特点。
近几年我校通过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及其他多项学科竞赛活动结集的质量较高的学生科研论文篇数500余篇;有不少本科生论文在《中国房地产》、《科技创业杂志》、《管理求索》、《经贸学萃》、《经贸法律》、《金融方舟》等校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百余篇质量较高的论文,表现出我校学生良好的学术素养。我校学生多次在国际学科竞赛中获奖。如获得“欧莱雅全球在线商业策略竞赛”全球总冠军两次,在香港“诚信I世代”征文大赛中获最佳队伍,在中日韩商业策划中获得银奖,在“挑战杯”系列赛事中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0余次。
(二)学生科研创新工作经验
这些成果源于我校转变教育观念,充分重视科研学术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独特作用,高度重视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将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大组成部分,加大学生科研经费的投入,建立健全学生科研创新工作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学生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首先,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一批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学生参与。学校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各学院分团委为科研创新活动具体实施单位。随着我校学生科研工作的发展,校长办公会决议通过,2009年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专项资金投入60万,今后每年递增10%,有力保障了学生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加强科研项目的指导和管理督导。项目的指导和监督在科研创新活动中至关重要。委员会办公室邀请校内外专家全面参与学生科研工作中课题指南选编、立项指导、项目申报审批、指导讲座、中期检查、结项成果审核、公开答辩、向上级推优等一系列工作。同时,每个科研项目都有专业指导教师,教师的针对性指导贯穿整个科研周期。委员会办公室定期审查教师的指导效果,以期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让学生在科研创新活动中学到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提高学术科研水平。(www.xing528.com)
三是加大学生科研工作激励力度。根据我校学生科研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学校将指导老师和评审老师参与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工作量计入教学工作量,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按规定,指导教师每指导1个学生科研创新活动项目等同于0.5个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计算,并给予指导费用和项目评审费用。学校对于作品在核心刊物发表或大赛中获奖的小组和教师给予相应资金和荣誉奖励。在第五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11份作品获奖,根据学生科研管理办法,学校相应给予了获奖小组及指导教师奖金共计71 000元,极大地激励了更多的师生投入到高质量的科研活动中。
四是为学生搭建各种学术创新平台。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载体,整合各种资源,采用各种形式,为广大同学提供学术研究的平台。1.将社会调查和学术创新相结合,提倡大学生“实践出真知”。几年来,我校学生科研论文、通过开展调研获得的成果以及在北京市、全国“挑战杯”系列赛事中获奖作品大部分来自于社会调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研究》、《北京市出租车司机生存状况调查报告》等都源于敏锐的社会调查。2.学校鼓励教师将本科生吸纳到校级课题研究梯队之中,并进行有效引导,使教师的科研活动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学校校级课题立项的效益最大化,仅2005-2006年立项的校级课题中,有近90%的教师项目有1-2名本科生参与。
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也有利于激励学生的科研积极性。1.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或学术文化节,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赛事,激发了学生课外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如:商务英语谈判大赛、金融产品设计大赛、模拟峰会、经济辩论赛、IVEY商业案例大赛、模拟仲裁法庭、中国平安青年优秀论文大赛、经济观察周、挑战杯系列赛事、金融文化节和GS文化节等。2.举行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术赛事,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如: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知识竞赛、“科学发展成才报国”英语主题演讲比赛、首都高校时政知识竞赛、企业社会责任征文大赛等。3.以大型活动为契机加强学生社会观察力和调研能力。如我校学生在奥运会、残奥会志愿服务中,形成了案例集,研究涉及国际交往、文化差异、翻译实务、志愿理念等。
三、今后学生科研工作建议
外语财经类院校,需要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外事外交、文化教育、经济商贸等领域输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人才。根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科研活动工作经验及不足之处,现对于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该类高校学生科研创新工作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转换教学模式。继续研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一些学校开设荣誉学士学位项目,可因材施教,着重培养该类项目学生的科研水平;可考虑规定学生必修或选修科研活动学分,或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可转换为相应的学分;针对所有学生开设专门的有关科学研究知识和方法类课程,使学生掌握从事科研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是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可邀请校内教师组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专家委员会,定期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科研活动和各类学术竞赛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将社会实践调研、科研活动、上级学术竞赛等活动相衔接,深化实践成果,并将优秀成果报送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继续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课题吸收本科生参与研究,切实加强学生与科研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促使教师传授正确的科研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找,弥补学生专业知识系统性不够的缺点。
三是发挥学校专业方向的科研优势。根据学校办学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财经外语类专业相关课题调研,研究服务于经济金融、外事外交等领域。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人文社科类、跨文化交流类课题,既鼓励学生到基层去体验社会,关注民生,又放眼世界,在全球化背景下思考研究问题。发挥财经外语类学生专业优势,组织学生参与此类国际权威大赛,如相关的商业策划赛事等。
四是加大激励机制。为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科研活动,学校有必要对指导学生科研项目的教师计算工作量和劳务费,并对取得优秀科研成果的师生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支持多途径发表学生科研成果;开展“科研创新之星”评选活动或学术科研竞赛奖学金评定等。
五是整合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加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学术交流;发挥学术类社团的优势、创办学术刊物;争取社会和企业的资金或科研资源;多组织一些专业性强、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竞赛;定期举办高端学术讲座,开拓学生视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四、结语
随着我国向创新型国家的逐步迈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已成高校人才培养重点。外语财经类高校应进一步通过转换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鼓励师生广泛参与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力,进一步增强外语财经类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绍媛.财经类大学本科生科研活动的调研分析.航海教育研究,2010(2):77-80.
[2]沈伟国.充分利用大学环境构建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化工高等教育,2006(6):1-3.
【注释】
(1)陈彩优,女,助理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团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