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娟(1)
摘 要 影响力心理学主要研究在态度形成和改变方面,个体如何被他人和其他系统性力量所影响。本文通过影响力心理学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结合研究,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教学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来源。
关键词 影响力心理学 影响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传播,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也是时代的重要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向未知领域、宏观领域、微观领域的扩展深入,从而开辟新的教育领域。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领域,就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内心世界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潜隐性,它像一个“黑箱”,无法窥探,也难以敞开,只能通过深入研究,才能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2)
本文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领域入手,以影响力心理学为切入点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期望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来源。
在心理学研究方面,西方起步较早,有众多的学派和研究成果,而影响力心理学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重要学派之一。其实,影响力概念广泛地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政治影响力,是从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大视野对国际政治关系的重新解读,反映当今国际政治体系中各行为主体间相互依存的特点。文化影响力是指新思想、新观念、新科技和新艺术对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作用。而心理学概念中的影响力就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这种影响力随着交际对象和环境的变化,所起的作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内容抽象思辨,需要授课教师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掌握影响力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并将其实际应用,将会一定程度上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教育效果。本文主要从影响力心理学的六项原则: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短缺出发,逐条分析原则应用的可能性和教学途径。
一、互惠
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对这一原理做深入的研究后,社会学家古德纳断言: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找不到一个不认同这条原理的社会组织。而考古学家李基认为,我们能够成为人类,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学会了在一个公平的偿还网络中分享他们的食物和技能。其实,互惠原理不仅仅是社会组织普遍认可的显性原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隐性的重要作用。
互惠原理提示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中,首先要让同学们感受到教师的认真负责、热忱耐心和对同学们成长成才的真诚期望,从而激发同学们自觉回馈教师的期待,发挥主体性,自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是随便听听,随手记记而已。互惠原理的引申原则我们可以称之为“拒绝—退让”策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有着较大应用的空间。我们可以帮助同学们设定不同层级的目标,在比较大的目标同学们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次一级的目标会激发同学更强的心理动力。如针对某同学的实际情况,帮助他设定期末英语平均成绩达到90分,其次是达到85分,即使他没有完成高层级的目标,次层级目标也会因为个人的心理动因发挥更大的激励和督促作用。虽然是技巧性、策略性的安排,但是从整体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来讲,还是很可取的。在影响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中,“拒绝—退让”策略在巧妙应用的前提下,可以成为普遍有效的让人顺从的武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掌握其理论内核,又要合理运用,例如帮助同学设定的高层级的目标也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否则会让同学们觉得没有信心达到目标。
二、承诺和一致
心理学家海德和纽科姆都认识到一致性原理对人们行为的巨大影响力,因为保持一致的愿望是主宰我们行为的一个原动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持一致都是一种最具有适应性、最受尊重的行为。前后不一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良的言行。在这里,承诺是关键的一步。一旦选择了某种立场,固执地坚持这个立场是一种自然趋势。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多奇和杰勒德充分证明了一个公开作出的承诺更有可能导致以后固执地保持一致的行为。而书面承诺之所以有效,因为这比口头承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我们要帮助大学生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重要选择。在这里,传统的知、情、意的教育必不可少,而承诺,特别是公开场合的庄重承诺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会强化个人的观念认识和对自身的要求,使知、情、意的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诉求,并相应地转化为行动,从而更顺利地完成知、情、意、行的教育过程。
三、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原理的本质是指,我们进行是非判断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别人是怎么想的,尤其是当我们要决定什么是正确的行为的时候。社会认同原理指出,认为某种观念正确的人越多,这种观念就越正确。社会认同原理会导致多元无知现象,就是在形势模糊不清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看看别人在做什么的倾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大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社会认同原理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和效果。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集体学习氛围,使学生个体感受到在团队中的位置和相应的压力,要鼓励优秀的学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增进群体的学习动力。在国内的初中、高中教育中,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分级制非常普遍,但结果经常是,尖子班的学生会更加增进学习动力,分到普通班的同学更加缺失学习动力,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社会认同原理的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利用社会认同原理的优势,但也要因地制宜,避免盲目从众、随波逐流的现象发生,要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科学分析,独立判断,并不断强化良好学习氛围,树立优秀典型示范作用,使社会认同原理的模仿性和相似性等条件特点在积极方面发挥作用。
四、喜好(www.xing528.com)
外表的吸引力在社会交往上非常重要,这也就是所谓的“光环效应”,即一个人的某一正面特征会主导人们对这个人的整体看法。其次,相似性也是引发喜好的重要因素。因为,我们喜欢与我们相似的人,不管是观点上、背景上、个性上,都会使我们对他们产生好感。
在教育教学过程正式展开之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同学面前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这已经在众多的管理学理论中都得到充分的验证。衣着整洁,品位高雅,吐字清晰,平易近人等因素更容易让同学们建立起喜好的情感,为教育教学过程的正式展开奠定良好的人际交往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突出某一正面特征,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增加教师的人格魅力。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光环效应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对于我个人来讲,很多大学时代的授课内容都已经淡忘,但某些教师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一丝不苟的着装风格仍旧印象深刻。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想象,一个对教师整体形象持负面评价的同学会积极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善于建立相似性,培养和同学们的交流基础,夯实信任的平台。有些教师经常提到,我的孩子也是你们这个年龄,我很喜欢QQ,我也愿意K歌等等,这样的教师更容易和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通过了解年轻学子的一些特点建立相似性,自己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也要了解普遍存在于青年学子中的流行趋势。
五、权威
服从权威普遍存在于父母的教导中、童年的故事中以及成年后的规则中。权威的信息在很多情况下都为我们提供了行动的捷径,但时常会走进一个误区:有时候权威的话并没有什么道理,但是我们还是毫不犹豫地按照他们说的去做。
教师在高中教育之前本身可以说就是权威的象征,到了大学时代,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挑战,一方面是高校崇尚思想自由,不崇尚权威;另一方面是网络时代的信息共享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见闻学识、深厚的理论积淀,独到的方法见解才能够在学生中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将抽象思辨的理论教育和丰富灵动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将方法论教育和教学内容教育相结合,不仅仅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大学生改进思维方式,增进大学生主体性,通过对“人”这个生产力中最积极元素的塑造,推进大学生个人态度建设和能力建设,从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确存在着学生兴趣不高,教师积极性受挫的问题,因此,研究如何建立权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的影响力,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六、短缺
可能会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在人们的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实际上,害怕失去某种东西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东西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更大。某些东西变得短缺的时候我们想得到它,当必须要通过竞争才能够实现的时候,这种需求就变得更加强烈。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引起足够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很多学生觉得课程没有实用价值或实用价值不高,对个人的存在状态和发展前景没有实质上的影响。其实,这是一种误读。人文哲学类课程在培育学生的价值理性、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论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上述能力在个人的成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哈佛大学的学生追踪调查,大学期间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是成功比例最高的人,也是成功层次最高的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握价值理性和实用理性的辩证关系,引导大学生自觉产生“短缺意识”,从而从源头上认识到人文哲学类课程的重要意义,自觉提高课程认同度。作为人文哲学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同学们从人生发展规划的角度认识到短缺的意义,并充分应用竞争机制,使同学们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人在社会中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是在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视野中,从实践和实践活动主体——人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诠释。这一理解将促使人们用新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进行更为深刻、科学的探讨。(3)毋庸置疑,影响力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新的视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借鉴影响力心理学的部分研究成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也正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津巴多,迈克尔·利佩.影响力心理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钟明华,李萍等.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现代人生问题.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与内涵拓展.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1(1).
[4]张耀灿,曹清燕.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人学取向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2).
【注释】
(1)张晶娟,女,讲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辅导员。
(2)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与内涵拓展.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1(1).
(3)张耀灿,曹清燕.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人学取向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