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深度辅导在大一新生自我管理中的作用
谢 静(1)
摘 要 随着90后进入大学校园数量的逐渐增加,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主体。90后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本文通过研究辅导员的深度辅导在大一新生自我管理中的作用,通过深度交流、谈心等方式更好地引导大一新生进行自我管理,旨在树立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深度辅导 新生 自我管理
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学生,现在被称之为“90”后。由于90后学生接触网络信息较早,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他们对每样事物都有独到的见解。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环境良好,成长道路几乎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在处理问题、表现自我时也显得更加自信和张扬,但是遇到挫折则心理脆弱,耐挫力差。90后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理性的衡量,当社会责任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一般倾向于个人利益的考虑,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学一年级新生,需要努力去适应新的环境,建立新的心理结构,从而实现新的心理平衡。大学新生在入学后受各种因素影响,普遍存在着对生活环境、学业环境、人际环境的不适应,并因此带来心理上的困惑和问题。生活环境不适应,导致失落心理和恋爱心理,表现为独立性缺失、优势缺失和情感缺失。作为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他们习惯了高中时期有固定的班级活动、每天有班主任的按时走访巡查,对于班级的概念有根深蒂固的印象。当他们进入大学发现无论是上课还是自习都与高中时期完全不同,内心就会产生孤独、无助、不适应、茫然等感觉。作为大一新生的高校辅导员需要特别重视大一新生的心理诉求,及时发现大一新生的不适状态。针对大一新生的特点,新生辅导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谈心交流引导学生走出迷茫。2009年北京市教育工委在北京高校中大力推进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明确要求“每名学生每年得到至少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并把开展此项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新生辅导员可以以深度辅导为契机,通过和学生深度交流,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动力的提升。作为刚入校的大一新生,他们最缺乏的是自我管理,通过深度辅导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教育,发挥深度辅导在大学生自我管理中的作用,会使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活中过得更充实,获得更多的成功。
一、概念综述
(一)深度辅导的涵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深度辅导就是在深入了解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依据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业、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深层次辅导。深度辅导不是所谓的简单意义上的师生谈话,深度辅导的核心点是“谈心”。谈心的主要意义是深入内心的交流和沟通。深度辅导中的谈心是通过与大学生开展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作为新生辅导员要及时了解新生对大学的迷茫,了解新生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通过谈心的方式与学生加强认同感,引导学生设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90后学生的主要特点是自信、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较强,但难以承受较大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通过发挥深度辅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对促进学生的成长有较大的帮助。
(二)自我管理的涵义
自我管理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共同面临的而且又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竞争的激烈、终身教育的产生、管理工作方式的不断分散化、个人自主性的增强,这一切都要求人们实施自我管理。对于在校的大学生,如何克服不断增加的学习压力,如何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今后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社会的挑战……这一切都离不开心理的及时调整和情绪的有效控制,离不开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增强,更离不开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的稳步提高。
自我管理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实现自我的管理,自我管理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为自己管理自己,是一种自我调控、自我约束的行为。具体地说,自我管理是指个体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调节、控制和约束,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是指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大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学习、自我激励、自我协调、自我控制,获得自我实现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笔者统计国际商学院大一新生98%为90后,其中99%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大学生大多数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他们的思想大多比较开放、前卫,容易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腐败作风的影响,这些风气对独生子女的成长有不利的影响。只有很好地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集体意识、责任意识。
大学生自我管理,包含社会发展目标、高校教育目标、个人学习生活目标和个人有效行为四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有机的统一。大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因此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核心是个人学习生活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高校教育目标是个人学习生活目标赖以确定并实施自我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个人的有效行为则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具体实践,是个人学习生活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和保证。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正是为了有效地协调学习生活的各种要素,充分利用大学所提供的实践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2)
(三)深度辅导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关系
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就是大学生通过对个体的自我管理,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强调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强调在管理过程中他律到自律的内化和演变。学生进行自我管理需要引导者、教育者,这个重要的角色就是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通过“谈心”这种深度辅导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与学生之间进行深度交流,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社会发展时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动力和生活目标的提升。辅导员通过谈心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覆盖学生全体。深度辅导对于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引路人,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二、深度辅导对大一新生培养自我管理的作用分析
(一)深度辅导对学生自我意识、自我体验的影响
自我意识是意识形成的一种,是追求自我价值的表现,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它包括对自我品质、才能、智慧和性格特征等全部思想和情感的认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独立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他们对自身的兴趣更浓厚。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在学生思想意识的各个方面,他们会力争使自我在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得到承认。高校辅导员要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及自我意识的表现,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消化,去认识,去辨别是非,让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通过学生这个主体进行自我感知、控制、塑造客体自我,从而实现心理范畴的自我对象化。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整个心理活动过程,破除学生的心理防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信任关系。自我体验是指人对自身心理内容的一种自省式的把握,是人在将自己作为独立生命个体进行自我审视时所产生的某种深沉情绪或意味。大一新生在高中阶段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学习,大多数学生忽视对自己心理情绪的关注,辅导员应在深度交流中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尊重,懂得自尊、自重、自爱,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进行道德情感的体验。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体验到的可能是成功、自信、认可、关怀、赞美甚至是崇拜,但也有可能是失败、自卑、否定、漠视甚至是挖苦,因为学生体验的往往是他们不曾经历的,体验过后的冲击是强烈的,所以当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承认任何可能的失败和打击。辅导员在深度交流的过程中要审视学生的自我感受,及时给学生以细致的关心和指导。
(二)深度辅导对大一新生设立学习目标、提高适应性的影响
大一新生初入学校,很多同学都不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辅导员在为大一新生做深度辅导时要注重对大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学习适应能力、生活适应能力这几个方面的交流,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大学生的安全需要与社交需要,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让独在异乡的学生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引导入学新生形成积极的归属感;同时辅导员在深度交流时还应侧重于谈大学时间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学习时间与效率、勤工助学时间管理,业余、双休日时间管理,以亲身体会指导学生学会统筹安排时间,采取适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科学规划,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上课和勤工助学的关系,有效、有序地利用双休日休闲时间,做到劳逸结合。辅导员对大一新生做学习指导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所学科目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学习成就感和价值感的追求,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意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持续稳定的积极的学习状态;创新素质培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勇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批判精神,不断增强学生创新的兴趣和欲望。
(三)深度辅导对学生自我管理辅导的影响
发展辅导是实现辅导员对学生深度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发展辅导模式是高校辅导员在现代教育思想(人才全面发展、重视素质教育)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为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采取的一种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与运行方式。发展辅导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生素质与需求为核心来设计辅导内容和环节,一切围绕人才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来运行,各体系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该模式具有培养目标的全面性、辅导模式的综合性和培养过程的协调性,且可操作性强,将学生素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培养形成一体,构成四维立体结构,并通过集中辅导与个体辅导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在这个发展辅导模式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更紧密、平等,这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合作与提高。这个辅导模式把大学生发展辅导分为人格辅导、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生涯辅导四个维度,形成一个完整的四维立体结构辅导模式,内容涵盖大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坚持内容的全面性与个体性相结合原则、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原则、传授知识与培养素质相结合原则、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根本宗旨,以优化辅导内容、改革辅导方法和评价体系为手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可见,大学生发展辅导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教育理念,学生自我管理辅导是发展辅导中的一部分。(www.xing528.com)
三、优化深度辅导在大一新生自我管理中作用发挥途径
(一)优化辅导员的深度辅导技巧及专业知识
高校辅导员在深度辅导工作中,利用知识、经验和技巧,通过引导和学生努力,促使学生发挥自身能力、自我解决问题、规划生涯、达到目标。该角色在学生“我能”,即通过“支持、服务、辅助、协调”,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达成。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尽可能地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对团体的要求,明白自己在学习和生涯发展过程中希望达到何种目标,并助其选择有效方法。该角色最重要的功能是建立指导者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依赖和依存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是学生团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建立和形成相互信赖的发展型团队则是实现学生从“他助—我能”到“自助—我能”的过渡,是实现“自助—我能”的重要基础。辅导员要真正提高引导班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喜好和要求,增进师生沟通和理解,掌握学生的客观需求,做到从班级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发展的需要出发,要正确树立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意识,塑造好学生的主体人格。辅导员要做的不完全是化解和消除学生的内心防御,而是要根据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使其能够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师长的关怀,减少不利的心理防御方式,使正确的理念和信仰能够被接受,进而使内化过程得以产生。根据大学生成长中的常见问题设计面谈咨询模块。谈话分为三种不同类型:普遍性谈话、选择性谈话和特殊性谈话。普遍性谈话针对新生,要求覆盖面要全。辅导员要时刻把握青年学生的发展特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与接纳是双向心理认同的过程,是一种态度的变化过程,是外塑与内化的统一过程。辅导员对大一新生进行深度辅导时需要做到全面覆盖,每个学院年级人数分布不均,一些人数较多的年级,辅导员针对全部学生做深度辅导会有较大的难度,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登记信息表了解学生,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做深度交流。
辅导员自身也要学习专业性知识,如: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现代教育理论等。辅导员还应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及不同特点的学生做不同的深度交流,制定谈话提纲、详细的谈话表格,认真做好谈心工作的档案建立,同时还要作谈话反馈,针对不能一次解决问题的学生要做跟踪的谈心,找出其问题的症结。
(二)提高学生对自我管理的认识,加强自身管理
每个人在学生时期思想可塑性大,在没有外界约束、监督的情况下,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不良的行为。当辅导员通过深度辅导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后,学生应该加强对自我管理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增长自身的知识,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加强自我调控能力,从根本上按照道德规范、纪律要求来调控自己的行为。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的社团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田杰,黎鸿雁.大学生自我管理教育浅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5).
[2]王新明.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涵义和内容.科技信息,2010(13).
[3]王世佰.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探析.观察,2010-03.
[4]汪晓伟.浅谈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管理,2010-08.
[5]刘湘.基于自我管理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探微.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6]陈耿庆.浅析“90后"大学生特点,构建和谐大学课堂.文教资料,2008(36).
[7]蒲晓业.谈心制度: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的必由之路.新西部,2010(20).
[8]刘人瑞.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途径.教师,2010-10.
[9]李洁.浅谈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若干问题.教育教学论坛,2010(19).
【注释】
(1)谢静,女,助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辅导员。
(2)崔子文,杨俊福.浅议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5).p8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