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德育路径的两点思考
童德毅(1)
摘 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作为社会和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要寻求高效实用的培育路径,建立合理完善的培育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融入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环节,实现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大学生 德育 路径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2010年7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作为社会和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要遵循科学严谨的培育方向,以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力量,建立合理完善的培育机制,重视社会风气的影响和熏陶,创造机会、打造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融入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环节,实现方式方法的创新和培育路径的拓展,实现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注重行为引导,创新多样灵活的培育方式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使个体逐步从依赖走向独立,也是个人走向社会的准备时期,更是价值观形成发展的核心时期。前苏联青年问题专家科恩曾指出:“青年期最有价值的心理成果就是发现了自己的内部世界及价值,对于青年来说,这种发现与哥白尼当时的革命同等重要。”(2)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要使广大当代大学生认同、接受、并以此践行需要一定的渠道或媒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需要科学的方法做指导,打通这些渠道;需要结合新形势新问题,创新培育的媒介和路径;需要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培育先进方式和方法,引导个体的长效全面发展。
认知培育是在理论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从人的认知出发系统地向客体传授某种理论体系的方法。认知培育是强调要在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尊重人的认知规律。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时,首先应该遵循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要抓住大学生认知事物、对事物形成判断的关键期,根据大学生成长的心理规律,科学地进行价值观培育,特别是要科学、合理地确立价值观培育的目标,其次应该遵循理论教育的客观规律,准确生动地运用正面灌输的方式和方法。
实践培育是指通过引导当代大学生有目的地参加各种社会生产生活及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磨练意志、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方法。传统的实践培育只单纯注重参加各种生产和社会实践,我们要在此基础上的大胆创新,不仅要开拓丰富多彩的受大学生欢迎的实践形式,而且要因材施教、注重质量。比如,开展生存实践活动进行生命价值观的培育,开展素质拓展活动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等。在集约化的学校教育环节,抓住最关键最主要的价值观领域设定具体教育目标,设计相关的实践环节。
榜样培育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都是传统价值观引导中的常用方式。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力量是无形的人格力量,是激励人的精神力量。树立人格榜样,获得人格认识。社会人格的榜样由社会意识形态来塑造。在大学生心目中,家长、大学教师是最直接最主动的参照标准。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做好人格的榜样,行为的示范,明确认识到自身的信念思想和为人处世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更是年轻人心目中的标杆。同时要有意识地带动大学生加强他们自身修养,增长人格魅力,这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关键,重中之重。同时,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境界,在实践中形成知行统一的健全人格。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不能仅仅依靠正面灌输,更要通过与大学生的心理沟通引起情感的共鸣,以期收到实效。努力在培育的主客体间寻求在情感方面的契合点,进而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找到双方的共同之处,加以引导。由于大学生在情感理智上相对脆弱,更易于找到形成共鸣的突破口。在培育的主客体间建立感情,可以提高客体的接受程度,双方的感情越深,接受率也越高。相反,如果感情对抗,形成不必要的隔阂,就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趋向性,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培育产生负效果。因此,价值观的培育要将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例如可以移植和运用心理咨询和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情感教育,让大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选择并把握价值,形成社会核心价值观。
群体互动培育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它的理论基础是群体动力学,主要以团体活动的形式,是缘于心理咨询中的团体辅导。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悦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的适应性引导过程。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中如何更好地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就应当研究群体动力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和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方法,诸如:研究群体意见的互动反馈形式、沟通网路及对行为的影响;尝试合理的态度调查、良好的意见沟通、适当的参与制等;分析群体成员间的关系,了解群体中相互影响的原因,对行为冲突的性质、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冲突预防、缓解人际关系压力的办法等。(3)(www.xing528.com)
二、打造多种平台,鼓励拓展崭新的培育路径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用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全方位的平台,充分利用课堂、校园、社区、社会实践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渠道和路径。
高校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生活的主阵地,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大学生不仅情感上,更能从理论上,从世界观的高度理性地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从历史的、辩证的、科学的角度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达到明辨是非,知荣明耻,知行合一,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抓好了这项工作,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大学生的首要问题。要拓展丰富教学形式,通过开展演讲式教学、讨论辩论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加深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收到理论教学的效果。结合案例教学,从剖析案例入手,引入教学内容,或用案例佐证,虚实结合,生动具体,可信度高,理论联系实际富有成效,可操作性强,可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加快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费用低、效果显著、事半功倍,而且追踪热点难点,时效性强,对辅助课堂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教育教学、科研与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以文化形态存在的现代文明,是一定历史时期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对于规范大学生的思想情感、言行举止,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内容融入到高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不仅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更有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要着力建设文化长廊,利用学报、校刊、校广播台、校宣传橱窗、校园网络、标语、广告及各类学生刊物等固定的文化阵地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要营造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本校特色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将具有纪念意义的重要节日、重大事件以及党的基本方针、政策、优良传统与作风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条主线。抓住大学生教育的有利时机,举办富有针对性的新生活动,充分发挥社团这一有效载体的作用,使当代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拓展素质、提高增强协作与协调能力。总之,要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增强大学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可接受性,满足学生求知成才,探索人生价值,开展社会交际、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的需要。
建立网络教育平台,积极推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培育工作。要加强校园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多种形式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网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占领高校网络思想文化的阵地。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好一批有基础、有特点、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网站,尝试开设网上党校、网上团校、心理咨询、学生生活服务等网站,建立起以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宣传网站,建立网上论坛,就师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利用网络调查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充分利用QQ、人人网、飞信等网络互动工具来开展互动式的引导。网络聊天系统软件具有及时性、互动性以及隐秘性等特点,可以专门组织心理咨询师在固定时间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能够更好的防患于未然。同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逐步规范网络秩序和网络行为。新时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聊天、网络游戏成为大学生新的娱乐方式。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这些经常沉溺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的学生,容易形成自私、冷漠、无情的性格,既不关心集体,也不关心他人,人际关系疏淡,现实交往能力下降。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通过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网络,提高大学生的识别警觉力和免疫力,把网络道德有意识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既从技术层面普及网络知识,又从道德、法律层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和法制观。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前苏联哲学家帕尔纽克讲到:“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的意义是巨大的,不论教学是在多么高深的理论水平下实现的,只要学生还没有把他们的知识有机地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那么他们的知识就必将带有抽象性质。只有这种运用才能克服对象认识的抽象性与对象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重视对大学生实践环节的教育,把实践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运用社会实践这一平台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向社会,拉近与社会生活的距离。通过社会实践认识到国家的国情,接受实践中的教育,增长理论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利用课余时间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内容,组织参观、访问、瞻仰、祭扫烈士陵园,为大学生讲述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以青年文明社区服务和青年志愿者服务为切入点,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工作。通过社区服务工作培养学生的爱心、社会责任感、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学生的社区意识,一方面可以达到认识社会、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达到了认识自己、印证自身价值的目的,使他们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收获快乐,体味幸福,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性认识。通过组织社会调查、大学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西部服务计划等活动中去,使当代大学生在实践当中接触社会,体察国情民情。结合大学生毕业实习,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实习中尊敬上级、礼貌待人,与同事平等相处、团结互助,在工作中大力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扎实肯干、努力进取,从而为毕业生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注释】
(2)科恩.自我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3)何丽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的梳理与创新.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