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裴秋蕊摘要高校党支部是党在学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这些特点无疑有利于加强对研究生党员的管理。如此庞大的党员人数直接导致研究生党支部规模庞大、数量众多。既要保证各专业内部的协调统一,又要兼顾各项党建工作的有效落实,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整体来看,研究生党支部设立标准不统一,管理模式也大相径庭。

关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裴秋蕊(1)

摘 要 高校党支部是党在学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关键在创新。研究生部党支部存在着党员人数众多、情况复杂等特点,这就要求要针对党支部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战斗堡垒。

关键词 研究生 党支部 自我管理 创新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而研究生党员是研究生中具有较大影响的特殊群体,是研究生中的骨干力量。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研究生党员占研究生总人数的比例也迅速增大;另一方面,国内许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学制由三年改为两年,研究生党员管理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更加严峻。因此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研究生党员教育和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一、研究生党员特点及研究生党支部现状(一)研究生党员特点

与本科生党员相比,研究生党员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方面,他们知识层次较高,政治意识较强,思想相对成熟,理想信念比较坚定;相当比例的同志有过工作经历,有的还是原单位的骨干,社会阅历丰富,视野开阔;在研究生总人数中所占比例较高,人数较多;研究生党员思想成熟、独立、开放,强调创新和变革,价值取向多元化,具备良好的分析综合能力。这些特点无疑有利于加强对研究生党员的管理。而另一方面,研究生党员成分复杂,年龄参差不齐;学习的分散性使得各专业、各研究方向之间的研究生缺乏了解,沟通功能较差;研究生班级作为集体组织,结构比较松散,集体活动安排较少,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多,集体感较差,生活相对比较单调。这些特点使得研究生党员的统一管理较为困难。

此外,由于就业形势的急剧变化使得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压力加大,政治学习时间严重被挤占,加之受市场经济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一些研究生将入党作为达到某种个人目的的跳板,入党后忽视政治理论学习。因此,研究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并没有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党员比例的增加而大幅度地提升。个别研究生党员带头作用意识淡薄,学习上不刻苦钻研,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功利性增强、奉献精神减弱的问题仍然存在。研究生党员由于投身于科研项目中,彼此交流的时间和次数不多,这都为组织的平稳有序发展增加了难度。

(二)研究生党支部现状

各个高校在研究生党支部的建制和管理上都各有不同。以作者所在高校的研究生党支部为例。2007年,全校研究生党员比例就已经超过了40%,占全校党员的三分之一。2010年,新录取研究生中全日制研究生为1 400人左右,其中党员近600人。如此庞大的党员人数直接导致研究生党支部规模庞大、数量众多。既要保证各专业内部的协调统一,又要兼顾各项党建工作的有效落实,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作者所在高校在2010年初实施研究生两级管理,即研究生管理从研究生部下移到各培养学院。在实施研究生两级管理之前,学生党支部按专业设置,党支部规模与专业人数密切相关,各专业招生规模不一导致党支部规模差异较大。为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在党支部管理上实施自我管理机制——支部委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上级组织将党组织日常工作和涉及党员利益分配的各项权利有计划的下放给学生党支部,对研究生党支部工作进行原则性监管,其工作模式和党内生活内容皆由支委会根据自身特点自行决定,并鼓励每位党员参与到党支部的管理工作中来。实施两级管理以后,各学院承担了研究生党员管理工作,在落实校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关意见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合本学院党员管理的特色之路。一些学院沿用了原有的党支部设立模式,以年级、专业、行政班级为基础单位设立党支部,选举产生研究生党支部干部;一些学院根据本学院管理惯例,安排专职辅导员或教师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一些学院研究生党员较少,成立联合党支部或将研究生党员编入教工党支部一并管理。整体来看,研究生党支部设立标准不统一,管理模式也大相径庭。

二、研究生党支部自身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研究生学制缩短,党支部连续性弱化

随着我国研究生学制改革的力度逐步加大,研究生学制缩短给研究生党员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具体表现在:新生入学时,研究生党支部刚刚组建,他们面临熟悉本支部党员、开展党支部常规工作等压力,直到研究生第二学年工作才能步入正轨,而此时正是科研、论文及就业的关键时期。因此,支委会处于组建时间短、工作不好开展的尴尬状况,支委会工作经验无法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延续,导致党员教育很难深入实践和创新,从而导致研究生党员归属感不强。强烈归属感的建立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组织对成员个性和需求的了解与满足程度,成员对组织生活的参与广度和深度。研究生新生党员认识与熟悉需要一段时间,研究生党支部组建时间不长,党支部对党员的个性需求尚未达到一定程度的了解,就要面对党员毕业的状况,从而导致组织生活不能较好满足研究生党员个性需求。而研究生学习方式独立化、生活空间分散化也加剧了这种矛盾,给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带来很大难度。

(二)研究生科研和就业压力大,传统形式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下降

研究生由于其专业背景和学术水平,很大部分同学承担了课题项目的基础性工作,如查阅文献资料等,他们已经成为高校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高校扩招引发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相当多研究生需要通过考取证书、课外实习等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因此,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使部分研究生党员存在重视专业学习、工作兼职,忽视参与集体活动特别是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的倾向。

传统形式组织生活主要以开会以及座谈的形式进行,基本上采用单向的灌输模式。传统模式组织生活曾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迅速明确观点和立场,能够让参与者在短时间内了解活动的大致框架和主题。但是在多元化信息的冲击下,传统组织生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变化,收效甚微。而大型组织生活由于费用偏高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人数较多又无法实现完全的一对一交流或针对性辅导,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研究生党员的困惑。长此以往,不仅降低了组织生活吸引力,使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实效性差,而且容易导致研究生对组织生活的偏见,产生厌倦感,降低研究生党员教育有效性。

另外,党支部还存在着组织活动方式单一、方法呆板、质量不高、效果不佳的现象,个别党支部较长时间不组织活动。党员管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个别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要求不严格、指导不到位、工作不落实、方法不得当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在实践中探索党支部工作的新思路

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关键在创新。解决党支部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靠工作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但是,大刀阔斧、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明白党支部建设的根本目标,只有明确目标,才能保证一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根据研究生党员的特点,有的放矢的采取改进措施。

(一)明确党支部建设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因此,新时期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目标应该是:紧密结合学校工作的任务和特点,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做到组织健全、班子过硬、队伍过硬、制度完善、活动正常、作用明显;确保党支部不仅在平时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而且在遇到突发事件、面临复杂局面和政治风浪时,也能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把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战斗集体,成为学校各项建设和跨越式发展的骨干力量。

(二)党支部建设新思路

1.规范隶属关系,合理设置党支部(www.xing528.com)

研究生党支部是做好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关键和重要抓手,研究生党建工作能不能做好关键看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党支部工作开展的实际成效。为了便于发展党员工作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应将研究生党支部建在行政班级之上。现有班级的学习安排、研究方向等情况相似,日常管理工作比较集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已大大增强了群体成员的熟悉度,容易开展工作。同时,对于人数众多的大班应根据专业方向拆分为若干党支部,对于人数较少无法成立独立党支部的小班,可以在学院层面跨年级成立联合党支部,或者将学习安排交叉较多的小专业合并组成联合党支部。

2.党支部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加强研究生党建要充分体现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广泛发挥研究生群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赋予全体党员选举支部班子成员的权利,由广大研究生党员进行民主选举产生支委会成员;上级党组织依据选举结果,派专人进行深入谈话和考察,在掌握成员工作能力、个性特点和综合素质等情况后,结合工作需要对支委会成员进行工作任命,发挥学院党组织在党支部班子建设中的集中指导作用。研究生党支部委员会成员的选配原则:选好党支部书记,班子成员工作得力;书记应由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正派、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且工作认真负责的研究生党员担任;其他成员也应由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综合能力较强、同学能够信任的研究生党员担任。民主集中制产生的党支部班子,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分工科学合理,有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好地发挥支委会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3.加强工作培训,提高支委会工作能力

鉴于研究生党支部的特点,及时有效的干部培训和工作培训是保证党支部工作保质保量展开的两大抓手。新生党支部成立后,相应的培训工作必须紧紧跟进;在支委会调整或替补支委会成立后,要组织不熟悉支部工作的新支委学习与党务工作有关的业务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培训,提高研究生党支部委员会整体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培养出一批责任心强、党务工作扎实的党员骨干。

同时明确支委会的议事规则,充分发扬民主,增加支部工作的透明度。结合研究生党员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增加研究生党员支部内外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互动,增强研究生党支部内部的凝聚力。只有拥有了坚强有力的支部班子,才可能有效地组织研究生党支部工作,指导研究生党员开展活动并发挥作用。

4.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

研究生党支部对进校后提出入党申请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认识到把在培养过程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学生吸收到党内来,是时代赋予研究生党支部的历史责任。党支部对积极分子和新入学的研究生党员,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培养和教育模式,在发展新党员方面,要重在理论教育,保证党员质量,同时要完善考察机制和监督体系,保证党员发展的公正性和科学性,避免不顾质量地突击发展,避免互相攀比、重数量轻质量的情况出现,保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壮大研究生党员的队伍,使研究生党支部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5.加强党支部制度建设

加强党支部建设,制度是保证。党的组织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组织保证,建立健全和坚持党的组织制度,对于保证党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党的战斗力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制度建设要贯彻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始终。研究生党支部要坚持和完善支部学习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支部目标管理制度和请示汇报等制度,实现党支部建设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挥研究生自主意识强的特点,充分调动研究生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切实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支部的自身建设,保证研究生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6.创新组织生活模式

创新组织生活模式,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关键。针对研究生思维敏锐、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力争在研究生党建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在充分继承原有的有效组织生活形式,如订党刊、读党报、讨论党的时事要事的基础上,建立党建网站、理论学习论坛,引导研究生增加对红色网站的访问,开辟研究生党支部电子邮箱,组织新老党员在线问答等多种快捷、有效的政治理论学习手段,努力拓宽研究生党建组织生活形式。针对科研任务重、工作实习多而不能按期参加组织生活的问题,党支部可以尝试将支部按科研项目和研究方向分解为党小组,并按实际情况作动态调整;同时利用先进的通讯手段,建立与完善支部内各党小组的会议内容,实时将学习进行通报

另外,研究生党支部要积极探索“校外实践活动”和“主题组织生活”的新型开展方式,以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研究生党支部还可以邀请校内专家、优秀党务工作者、支部内的优秀党员,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为支部党员上党课,党课可以采取报告、讲座、讨论、网上党校等多种形式。同时,大多数研究生党员都是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党支部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发挥专长与服务社会相结合,让广大党员在服务社会中受到教育。在开展模式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还可将活动形式向小型化、分散化、多样化发展。例如,理论学习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分散自学,从事社区志愿服务可以分散进行等。

学院党组织作为支部工作的指导者和监督者,要发挥整体优势,组织开展大型系列性的党日活动,为支部活动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经费保障,切实解决学生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实际困难。同时,将各研究生党支部整合划一,增加党支部间跨年级、跨专业的交流合作,加强各专业党员之间的沟通和学习,实现高年级对低年级党支部工作的“传、帮、带”,提高学院层面研究生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整体的行动能力,建设出一支战斗力极强、发挥骨干核心作用的研究生党员骨干队伍。

总之,“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研究生党建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常抓不懈,使党支部在带领群众、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研究生群体科研水平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晓峰,于涵,钱婷.研究生党建途径探讨——清华大学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践.研究生德育,2010,(4).

[2]刘兆磊.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机制优化载体创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德育),2008,(5).

[3]罗会德,王滨.研究生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以上海部分高校为例.研究生德育,2009,(1).

[4]郭巧玲.结合研究生特点探究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对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2).

【注释】

(1)裴秋蕊,女,讲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