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 静(1)
摘 要 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并迅速成长。高校主动应对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载体与方式发生变革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积极利用新技术拓展工作平台,创新教育手段,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发展,取得了一定实效。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挑战创新
1998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青年是民族的希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历史起点和经济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应对挑战,创新发展,取得实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一、新媒体的基本内涵
近一二十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信息的载体与方式亦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新媒体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成为主流媒体。
在时间的纵轴上,“新”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来讲,新媒体总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通常是指在新技术条件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这里所说的新媒体即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而言,是指以网络为介质进行信息传播的传媒形式,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移动电视、手机短信、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等。
1998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2)此后,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又将以手机为视听终端的传媒形式称为第五媒体。无论是第四还是第五媒体,皆是借助网络介质实现信息传递,都可归于新媒体之列。
二、新媒体的吸引与影响力表现
首先,新媒体的吸引力可以从快速增长的网民数量上得到充分体现。2011年1月14日比特网(Chinabyte)公布的美国调研机构Royal Pingdom对2010年全球互联网发展状况进行总结的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全球网民数量为19.7亿,全球网站数量已达到了2.55亿个。(3)紧接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数字,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
其次,新媒体的影响力还可以从传统媒体不断借助网络技术迈进数字化时代,成为新媒体一员上得以充分体现。
再次,新媒体的影响力还表现在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与生活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日受“追捧”,网络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居家办公、做生意、购物、聊天,让“宅”在家中也成了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
三、新媒体的基本特点及优势
网络技术的兴起,带来了一场媒体的技术革命与形式创新,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基本特点及优势表现为:
(一)跨时空即时传播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借助于网络,新媒体的信息已达到了跨越时空的即时传送,新媒体的视野可以伸展到全球每一个角落,以GOOGLE为代表的网络媒体,更将新媒体信息的精细化与专业化形象化到了极点。
(二)信息发送与接收形成交互
新媒体使每一个团体和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者,信息接收者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可以随时发布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交流互动,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受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对某一信息的传送,不仅公共媒体能够进行全视角传播,个人也可以通过微博等新技术选择自己的关注角度进行实时收送,在我国传统的“春晚”上就有不少这样兴致勃勃的织“围脖”者,两者相互结合,互为所用。新媒体的这种互动性也正是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伦敦爆炸案”的报道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案例。“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这些照片很快进入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体形式与媒体工具的结合”,(4)完美完成了一个新闻事件的快速、形象报道。
(三)获取信息便利且费用低廉
新媒体发布者和接收者的费用与信息的接收量相比相对低廉或近乎免费,且借助终端机随时可以便捷取送,因而通过新媒体接受信息备受人们青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截至2010年6月,网络新闻使用率为78.5%,用户规模达3.3亿人,半年内增长2 201万人,增幅7.2%。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渗透,使网络媒体覆盖的人群范围更加广泛;伴随着网民上网时间的不断增长,互联网的吸引力不断增强,网络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媒介之一,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快速提升……同时,随着我国网民年龄结构的逐渐成熟和优化,网民中的主体人群已经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主体,互联网在社会舆论、经济发展、文化合作中的作用逐渐凸显,网络媒体的价值也正在经历由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的过程。”(5)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创新工作
新媒体在丰富工作平台及手段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一)信息的多元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形成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媒体使信息层次更加多元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其强大的技术支撑强势推出各种理论、思潮;国外敌对势力也将新媒体作为其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争夺青年一代;加上真假难辨的社会负面新闻报道,使得人生观、价值观尚在形成阶段的青年“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6)
(二)沉溺网络,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产生影响
2008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发布的最新互联网调查就显示,中国1 700万在校大学生中,95%以上都是网民。(7)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感越来越强,经由新媒体获取信息的人群越来越多,但网络的趣味性、海量信息的压迫感以及其对真实生活的虚拟化等也使不少学生深陷其中,荒废学业,惧怕交往,脱离集体,逃避现实,心理健康受到了一定甚或严重的影响,加大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www.xing528.com)
(三)新媒体优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形成挑战
新媒体信息获取的快捷、便利、内容的宽度及其形式上的新颖富于变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受众,学生对传统意义上正面教育信息的接受兴趣和主动性呈下降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单向输出效用削弱,“灌输”能量衰减。
(四)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但对新媒体特点、技能的掌握还不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对这支队伍新技能的培训需要列入议事日程。
五、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一)主动迎接挑战,用科学理念与舆论领衔新媒体平台,营造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氛围
面对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刻认识到了任务的艰巨和责任的重大,主动迎新挑战,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各高校陆续建立起了网上党校等形式的思想教育网络信息平台,同时加快了校园网建设,逐步使借助网络介质形成的新媒体平台,成为了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中央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今后高校还要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找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的结合点,“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8)网站要在形式、内容和互动环节上多下功夫,增强吸引力,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即时互动,及时化解疑虑与矛盾,切实起到引导并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作用。
(二)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核心出发点。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后,各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更加重视起来,很多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引进了专业专职工作人员,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日常辅导与调研,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9)我校自上学期起,在各新生班学生中设立心理健康委员,增设了新生班主任,师生共同关注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两课”教学、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形式和内容上跟上新媒体时代的脚步
“两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10)国家高度重视“两课”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政策,而课堂教学也要在手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要彻底改变照本宣科满堂灌,死记硬背概念的模式,要随时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多采用案例、研讨等启发式教学,丰富课件形式与内容,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授人以渔。“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11)这方面,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借鉴。
同时,高校还要进一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弘扬主旋律的课外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融传统正面教育于其中,消除网络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内容与形式亦要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兼职工作人员的新技能培训,使其不只认识到新媒体的强大的影响,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起到的重大作用,还要了解新媒体环境,掌握驾驭新技术的技能。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借助先进的理念与手段,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丰富教育方式与手段;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接班人。
【注释】
(1)阎静,女,副编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党总支书记。
(2)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3)信息来源:搜狐网IT
(4)韩平,三网融合下的科学传播理念特点与创新,来源于www.14edu.com(论文网)
(5)信息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6)中发[2004]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7)信息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9)中发[2004]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10)中发[2004]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11)中发[2004]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