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银行管理学”为例

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银行管理学”为例

时间:2023-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银行管理学”为例何自云摘要:在专业课上采取双语教学,使学生既能够更好地全方位提高英语水平,又能够更好地掌握国外最新信息和理念。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银行管理学”这门课程必须将国际惯例、国外做法与中国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因此,我校选择了中英文结合的双语教学方式。

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银行管理学”为例

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银行管理学”为例

何自云

摘 要:在专业课上采取双语教学,使学生既能够更好地全方位提高英语水平,又能够更好地掌握国外最新信息和理念。为提高教学效果,在学习资料方面,选用在英文原版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需要改编的双语教学专用教材,并辅以增加学生对国情了解的中文阅读材料;在课堂方面,采取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进行讲授和讨论;在课外辅导方面,主要采用专用网站、电子邮件和当面讨论三种方式保持与学生的持续交流沟通;在实践应用方面,主要通过课外专题研究的形式,着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双语教学 教学实践 银行管理学

对于到底如何开展双语教学、如何有效地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仍然是我国高校正在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从2001年开始,在“银行管理学”这门本科课程上实施双语教学,到目前已十多年了,现将其中一些经验总结如下,希望得到同仁的批评指正。

一、课程教学目标与开展双语教学的原因

“银行管理学”为金融学专业的专业课,其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商业银行有关基础知识的传授、基础理论的讲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了解、掌握与商业银行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信息,学会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能够提出一定的解决对策,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和社会实践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

我国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学习西方商业银行的过程中,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而发展起来的,因此,要真正学好“银行管理学”这门课程,学生必须比较充分地了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国际惯例,以及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技术。同时,商业银行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又受制于其所依赖的社会、经济、政治和人文环境,因此,商业银行又具有很强的本土性,会因为所在国家具体环境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征。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银行管理学”这门课程必须将国际惯例、国外做法与中国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因此,我校选择了中英文结合的双语教学方式。

选择双语教学,首先是因为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英语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习英语的惟一秘诀就是“用”,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英语水平。我们曾经在课堂上对学生强调:“如果你在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时,精力完全集中在如何使别人理解自己,而忘记了自己是在用一门外语写或者说,那么,你就进入了提高英语水平的真正境界了。”

但是,外语只是一种工具、一个手段,关键的是语言背后所表达的思想。提高外语水平并不是推动双语教学的惟一目的,甚至也不是主要目的,因为“银行管理学”是一门专业课,而不是英语课,课程的目标主要不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应该是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因此,有人提出,教师是中国人,学生也是中国人,如果使用中文教材、用中文讲授,教师表达得不是更清楚、学生记得不是更牢固吗?不是更有利于传达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思维吗?这事实上是我们推广双语教学所必须首先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用中文讲专业课效果可能会要好一些,但其前提条件是,学生至少要付出同样比例的努力。根据观察,用英文讲专业课时,课前认真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所占比例,远远超过了用中文讲专业课时的比例,而上课时走神或者背GRE、TOEFL等英文单词的学生所占比例,则要低得多。同时,用英语讲授很多内容,效果要比用中文讲授更好。我们曾在上课时把唐诗翻译成英文以后让学生读,问他们的感觉,大多数表示很滑稽。很显然,不懂汉语,或者虽然懂汉语但只读译成英语的唐诗的外国人,甚至是不懂古汉语、只读译成现代文的唐诗的中国人,都是很难真正体会到唐诗的美丽的。《银行管理学》的主要内容都是从西方引进来的,比较好的教材也是翻译过来的。学习这些内容,相对于阅读翻译过来的教材,用中文讲授来说,如果直接阅读英文原著,并直接用英文讲授,既能避免因译者的疏忽或水平所限而造成的纰漏,也能真正理解原作者的思想,并学会掌握原作者的思维方式。因此,用英语讲专业课,既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又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二、英文教材与中文辅助阅读资料

教材和辅助阅读资料的选择,也是开展双语教学的一个难题。有人提出,要将中文教材或中文阅读资料翻译成英文。这种做法有很多弊端,一是工作量非常大,二是由于中英文表达方式的不同,即使英语水平再高,也可能无法达到英语原著的水平,三是无法让学生体会英文的思维方式。

因此,我们的体会是,要成功实施中英文结合的双语教学,必须选择英文教材,而且是英语国家的作者为英语为母语的读者撰写的教材,这样才能做到原汁原味。这就涉及到我们双语教学课程的选择问题。很显然,在“中国历史”一类的课程上是不宜推广双语教学的。选择双语教学的课程,其主体内容必须是从英语国家引进的,也是在英语国家广泛传授、从而具有这方面优秀教材的课程。

选用国外原版教材,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价格方面,用原版教材,价格会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即使是国内出版的影印版,价格也偏高;二是内容方面,英文原版教材绝大多数是以作者所在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来撰写的,尤其是像《银行管理学》这种教材,其本土性特征尤为突出,如果仅采用这种教材,学生可能无法了解中国及除教材所涉及国家以外的其他国家的情况;三是容量方面,英文原版教材大都非常厚,其读者对象非常广泛,既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还包括银行实际工作者,因此,欠缺针对性。

要选择国外教材,又要避免上述弊端,我校采取了两个措施。一个措施是对英文原版教材进行改编,将其改变为适合于双语教学的专用教材。2005年1月,笔者改编的《银行管理学》英文版教材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受教育部委托为中国双语教学定制的教材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与该书一道首次推出的教材包括会计、金融和经济学三个专业系列,均为国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海外经典教材的基础上,按照中国的教学特点改编而成。改编后的教材配有中文导读,书中的重点词语也都翻译成了中文。这套教材定价比较合理,难度适中,且教材均配有一定的教学支持资源。因此,这套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们在推进双语教学时的教材选用难题。

采取的另外一个措施是增加中文辅助阅读资料。银行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该国的监管,并且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受制于一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因此,学习适用于中国的银行管理知识,必须了解中国银行业及其监管,必须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对商业银行及其经营管理的影响。前述改编的英文版教材主要是以美国的银行业为背景进行介绍的,虽然在改编的过程中,改编者尽量考虑到了使其符合中国读者的需要,但为了基本保持原书的结构和风格,并受制于篇幅,一般未能更多地加入有关中国银行业的资料和论述。因此,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教学中还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中文阅读资料。当然,为了避免翻译的麻烦和负作用,所有资料仍然保留为中文,并不将其翻译成英文。

上述两项措施通过英文教材与中文辅助阅读资料的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学生已经懂得中文和英文这一优势的基础上,使学生既了解中国银行业的状况,又了解规范的商业银行和西方银行业的状况和运行经验;既形成本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又了解相关的最新思想和理念;既增长专业知识,又提高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水平。

三、中英文结合的课堂讲授

课堂教学是双语教学的核心环节,是真正体现双语教学目标、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关键。最初采用双语教学时,我们采用了全英文授课的方式,幻灯片全部是英文,全部用英文讲课、提问、讨论,虽然允许学生用中文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但鼓励学生用英文积极参与。一个月课程下来,有一些学生向教师提出意见,表示无法听懂。为了进一步确定教学语言和方式,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全班60位学生有44位学生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明确表示了他们的选择及原因,结果是:赞成全用英文的占34%,赞成中英文结合的占39%,而赞成全用中文的占27%。

下面是这次调查中的一些代表性观点:

1.学生赞成全用英文的理由

全用英语授课,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水平,这是学生赞成全用英文教学最主要的原因。双语教学之所以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原因在于:一方面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实际的语言环境,极有利于学生英语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课前、课后大量的预习和复习要求,也对学生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压力。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许多前沿的概念都源于西方,再翻译成中文难免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出入,用英文讲授,就能让学生原汁原味地学习到西方的先进思想和理念。

2.学生赞成中英文结合的理由

这部分学生也认为用英语教学可以提高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水平,但问题在于理解上存在很多困难,尤其是对其中许多专业词汇和理论性较强的一些新内容,即使是中文讲授理解上都存在一些困难,再加上用英文讲授时的语言障碍,能真正听懂的比例很低。由于英语毕竟不是母语,学生听英文反应总是要慢一些,教师讲的内容,要思索回味一翻,才能真正理解,而在这“思索回味”的过程中,就又错过了教师下面所讲的内容,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成为一个又一个的片段,无法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理解和掌握上当然就存在了很大的差距。因此,学生建议中英文结合,有两种结合方式,一是按阅读材料来,如果阅读材料是英文的,则讲课时主要用中文,而如果阅读材料是中文的,则可用英文讲;二是按内容难易程度,难度比较高、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术语和原理用中文解释,而难度比较低、理解上比较容易的,则用英文解释。(www.xing528.com)

3.学生赞成全用中文的理由

赞成全用中文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本来就很难理解,用英文解释,困难就更大了。理解困难的原因,与前面主张中英文结合的学生所说的原因基本相同。同时,他们认为,“银行管理学”是一门专业课程,课时很少(每周只有2学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提高英语水平,结果可能是两头都落空。学生平时学习英语的课时很多,而且学生靠自学也能提高英语水平,但专业知识的学习无法完全靠自学,必须靠教师引进门,因此,对学生来说,在这门课程上用英语进行教学的“机会成本”太高了。

在参考了学生的上述意见和建议以后,我们决定在课堂上采取中英文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尽可能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提高英语水平、进一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机会。具体做法是,在开始讲授每一章的内容时,先用中文简单概括一下全章的主要内容,然后用英文进行讲授,遇到这一章中的难点,用英文讲完以后,再用中文进行简单总结,在全章讲完后,再用中文进行小结。这种结合,大大提高了授课效果。当然,把握中文与英文的平衡,仍然需要长期探索、不断总结、不断调整。

四、课外交流沟通与专题研究

课外的交流沟通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在“银行管理学”这门课程上,我们主要是通过专用网站、电子邮件和当面讨论三种方式保持与学生的课外交流沟通。通过专门建立的网站“商业银行世界”,提供一些与课程相关资料供学生免费下载,也将学生所提出的代表性问题及参考答案也一并放在网站上。同时,也向学生公布了课程专用电子邮箱,并鼓励学生用英文提问(当然也接受中文提问),承诺如果学生用英文提问,我们将保证用英文答复,这既为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提供了一个通道,也为学生通过实际应用所学习的词汇和知识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提供了一个机会。另外,我们还确定了每周专门当面答疑时间,以解答学生的疑问,在专门答疑时间之外,学生也可以随时通过提前预约获得当面答疑的机会。通过这三种方式进行的课外交流沟通,学生保持了持续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疑问能得到随时解答,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师也及时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难点所在,提高了授课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

由于商业银行所涉及的问题非常多,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中不可能都提到,更不可能对每个问题都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此,我们设计了结合实践的研究式教学模式,即要求学生在听好课、学好指定教材和阅读资料以外,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与商业银行相关的专题,在整个学期中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我们在学期开始时,就向学生公布了有关详细要求、评分标准和截止时间,并向学生提供了五十个参考选题。比如,在2009年秋季学期开学时,通过课程专用网站向学生公布了有关此项专题研究的详细要求(详见表1):

表1 2009年春季《银行管理学》课外专题研究要求

img32

*基本分为0分,最多倒扣5分。

**每迟24小时扣1分(不足24小时按24小时计);每项倒扣分不超过5分。

***这里所列时间为最终截止时间,可以提前完成(比如,可以在5月28日之前完成“最终观点”),因此,请大家尽可能提前,而不要推迟。

选定题目:本部分截止时间为3月26日20∶00。选题的要求有两个,第一必须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愿意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的;第二必须是与商业银行相关的,研究的视角必须是商业银行。我们提供的五十个参考选题只是一些范例和方向,具体研究时必须进一步细化。在学期进行过程中,最多可更换一次题目。

搜集资料(10分):本部分截止时间为5月28日20∶00。学生需要从杂志或互联网上收集至少十篇相关论文。其中,至少两篇是英文的,从互联网上查阅的资料最多不能超过五篇;每篇文章需要有作者、出处和发表时间(发表时间不能早于2004年9月)。学生收集的电子文档,需要整理成Word文档以后通过电子邮件传给教师;从杂志上收集的论文,需要复印整理好以后交给教师(教师会在批阅后还给学生)。对于所搜集的资料,需要准备一份文章清单,以表格形式列明文章标题、作者、出处、发表时间、简评(参见下一项)。

资料简评与观点提炼(20分):本部分截止时间为5月28日20∶00。学生需要详细阅读学生所收集的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用500字左右说明自己的观点,同时,对学生所收集的论文每篇写一份简评(主要讨论论文的观点与学生的观点是否一致,并说明原因,每篇简评的字数要求为100字至500字),并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教师。

最终基本观点(10分):本部分截止时间为6月18日20∶00。教师在收到学生的资料、观点、简评以后,会对学生的观点提出一些教师的看法及修改建议。学生需要根据这些意见,做出修改,形成自己的最终基本观点,字数在500字左右。

网上公布或公开发表:如果学生的最终基本观点很有见地,教师在征得学生的同意以后,将非常高兴地发表在课程专用网站上(列出真实姓名);同时,如果学生愿意,学生也可以将其写成论文,教师非常乐意提供学生所需要的帮助;在论文达到公开发表水平时,教师非常愿意推荐给有关报纸或杂志。

参考选题(略):这里所列只作为选题时的参考,只要是与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相关的题目都可以选择。

语言:本次课外研究的成果(资料简评、观点提炼和最终观点)既可以是中文,也可以是英文。如果全部是英文,将额外奖励3分,但本次课外研究总分不超过30分。

特别提醒:本部分总分为30分,占学期总评成绩的30%,请大家务必从一开始就予以足够重视!请千万不要抄袭别的学生的劳动成果,也不要让别的学生抄袭你的劳动成果,如果发现抄袭,将取消双方(抄袭方和被抄袭方)参加本课程期末考试的资格,本课程的成绩将记为零分!由于研究结果均以电子形式发送给教师,教师能很容易地进行比较,请切勿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对于课外专题研究,许多学生表示有很大收获。比如,有学生表示:“在做这个专题研究之前我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并无多少认识,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监管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有些看似没什么联系的东西却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时候觉得资料中的观点非常凌乱,但经过一番整理,发现有些东西可以归结为一点,现在脑子中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总体而言,做完这个专题研究是收益颇丰。”另一位学生说:“通过这一个月来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最后终于形成了自己也许非常浅显的观点。以前从来没有对一篇论文下过这么大的功夫,这个过程有点痛苦,但是看到厚厚的一叠自己分析过的资料还有小结,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我同时也发现了一种学习知识的方法,也许这是最重要的。”还有一位学生说:“初看到这次课外专题研究的要求时,感到非常困难。喜欢挑战、不服输的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定了全用英文来完成这次作业,虽然3分的额外奖励也有一定的诱惑,但最重要的是希望挑战一下自己。但是,难度比想象的要大得多。多次激烈的思想斗争,几次想放弃,但在老师的鼓励下,终于完成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很有成就感!”

课外专题研究不仅对学生有很大帮助,也使教师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益处和可能。学生在专题研究中通常会提出一些令教师意想不到的观点,对教师的研究和教学有非常大的启发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