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比较研究
英语学院课题组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需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外,还需要大量的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新闻、法律——结合的复合型外语人才。通过对社会需求、学习者需求以及对国内外综合大学经贸专业课程或相关专业课程的调研,探讨了经济新闻报道方向、商务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
关键词:英语专业 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 社会需求 课程对比分析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课题组最近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参加此次调查的国家部委、国有企业、外经贸公司、部队和教育部门对于单一外语类毕业生的需求量已降至零,而期望外语专业本科生具有宽泛知识的则占66%。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交往中经济因素的不断增大和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策的决定,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迫切要求我们在原有的文学和语言学基础上增加有关外交、经贸和金融等方面的内容。这一切为英语学科的发展和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与当代多元化社会的转变相适应,英语专业教学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要设计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有选择性的学习,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一)对复合型英语人才的理解
2000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了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应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复合应该是学科层面的交叉、融合与渗透,而不是简单的课程层面的组合。只有具备了两门以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且这些知识和技能都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而非简单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在处理解决问题时这些知识和技能能够产生共促互补的合力效应,这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复合。
(二)“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的理论依据
交际功能法是一种外语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它以通用外语教学为主,即教学内容以日常使用的语言为主,培养人们获得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外语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而交际功能法的语言理论基础又主要来自于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Halliday的功能语言理论。
而当今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专业加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他们具备能在专业领域里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是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西方国家开始实施将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的改革实验,从而产生了“语言和内容融合学习”。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国外的外语教学逐渐地从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
Widdowson(1978)认为:“语言不仅是有规则的符号系统,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资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有对语言系统的认知行为,也有对社会的认知行为。语言教学中则需要寻找值得获得的、独立的、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联的知识领域,以便使语言学习成为达到目标的必要手段。”
Stern(1983)曾提出,交际教学大纲应使学习者进入不同的目的语环境,创造以信息传递为主的使用目的语的机会,并且提高个人参与谈话的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正是这样的一种交际教学法。任务型语言教学对“任务”一词存在不同的理解。
Long(1985)认为,任务是一个人随意地或为着某种回报所从事的一件工作。“任务教学法”是当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
高校英语专业按照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渗透可分为单学科、双学科、种学科和复合学科四种人才培养模式。四种模式的并存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性学习的可能,符合多元化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四种模式的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课程设置的原则要体现选择性、适应性和超越性。
二、我校英语专业培养模式的基础
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我校英语专业设立于1951年学校成立之初,现为学校重点学科,具有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突出优势。
(一)多方向互补型英语专业群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和几代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我校已经实现了单独建立商务英语专业的夙愿,此后继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后又建立起翻译英语专业,丰富了我校英语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我校本科英语各专业学制四年,学位授予类型为文学学士。本科英语专业方向在经济新闻报道方向基础上调整为新闻与传播方向,该方向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英语功底,良好的新闻传播素质,宽广的知识结构,跨文化的国际视野,较强的人际沟通和社会协调能力,能熟练收集、分析信息,从事英语新闻与传播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掌握国际商务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善于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宽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口、笔译理论与技巧,能够熟练从事中英语言互译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英语专业(新闻与传播方向)、商务英语专业和翻译英语专业形成的多方向互补型英语专业群为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充实稳健的基础课课程设置
我校英语各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多年来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英语专业基础阶段(一、二年级)按照英语专业教学规律和《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低年级课程设置的要求,设置6门专业技能课(见表1)。
表1 我校各英语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
综合英语(一、二、三、四)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听说(一、二、三)旨在对学生的语音、语调、听力理解、记笔记和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英语语音通过系统的语音语调的训练,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英语语法目的在于丰富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阅读指导针对阅读技巧,进行系统的训练。英语写作(一、二、三)(三在第五学期开设)通过句式、段落和篇章写作练习,全面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书面表达能力。
根据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英语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根据英语专业教学规律,一般将4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年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我院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课程设置符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所开设的各门课程分别在说、听、读、写(也包括译)各个方面对学生所需要的英语专业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各门课程既互有分工,又相互支撑,为实现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高年级继续学习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国内外英语专业培养方案比较分析及启示
我校英语学专业培养方案突出了大学四年教学的整体性,把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个较明确合理的框架,使培养方案有一个更加科学的依据,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课程设置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问题,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反映时代的要求,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因此英语学科的课程设置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培养方案的首要议题。在新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之前,我们分别以英语专业(新闻与传播方向)、商务英语专业和翻译英语专业为单位对校外的同一专业的同类课程进行了大量调查。调研结果如下:
(一)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对比分析
我们对国内外数所重点大学或同类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调研,并把我院新闻与传播方向专业课程与其他国内外院校同类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分析。
国内大学的选择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条件:(1)在同类院校中在新闻传媒方向有较长的历史,课程设置全面,师资力量较强;(2)院校综合实力比较强,属国内重点大学;(3)选择外语类院校需要具有比较长的开设此类方向的历史,与我们的实际情况大致相同。调研选定的学校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
因为该方向在美国的历史比较悠久,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完善,国外部分的调研主要以在美国新闻传媒方向排名前十位中的几所大学作为研究基础。这些学校是University of Florida,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University of Missouri。
表2是新闻经济报道方向主干课程设置对比情况,其中纵列是被调查的主要大学,横列是该方向的主干课程。Y表示设有该课程,否则就用N表示。
表2 新闻经济报道方向国内外院校同类专业课程设置对比
续表
从表2可以看出,我院经济新闻报道主干课程设置比较全面,包括新闻写作与报道等基本技能课程与新闻理论、中西传媒史和政策法规等专业理论与知识课程。另外,我们设置了跨文化传播概论的课程以及把公共关系课程定为必修课,突出了我院的专业特色。
参加比较的国内四所大学均设有新闻与传播专业,其中北外与上外是以外语学习为主的院校,设有英语新闻与传播专业。在国外院校设立的核心课程则与我们的课程基本一样。
经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学校新闻方面的选修课较多,这是我们所欠缺的。经济新闻报道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新闻报道实践中才能掌握新闻报道的流程并切实体会新闻报道的行业特点。我们不仅需要利用现有的中国日报网站的实习基地给学生及教师提供实践的平台,并要积极争取其他合作对象如新华社、二十一世纪报等媒体,创建、扩大实习基地。
(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为了更加科学地设置课程,培养出适合社会的高级商务英语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做了多项调研:社会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调研(1)、学生对商务英语课程需求的调研(2)、国内外院校商务课程设置的调研(3)等等。这些调研是我们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实证基础。
社会需求调研通过对社会招聘广告的分析得出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整体需求,包括:
(1)遵循英语语言规律,对语言资源根据场景的需要进行正确应用的能力。
(2)了解商业行业的惯例和程序,学会语用策略的能力。
(3)了解商务领域的知识和发展动态,跟上商务发展变化趋势的能力。
(4)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5)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学生需求调研反映出学生对于商务英语课程的期望具有两大突出特点:(1)希望尽可能拓展知识面,学习一切与商业有关的最前沿知识;(2)全面提高在商务环境中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英语听说技能。
此两项调研结果提出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同样的4年本科学习中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达到英语语言精与商务能力强的理想境界。两项调研对此都提出商务英语课程模块化的建议,认为在课程合理模块化基础上的学习者自主选择更有效率。
国内外院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调研基于对80所院校的相关课程统计,调研发现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律等商务知识课程开设比例较高,从而为商务英语专业设置基础商务知识课程提供了根据。
商务英语学科课程设置在上述调研基础上结合专家理论论证和实践操作逐年完善。
在国内高校同类专业商务英语课程调研基础上,我们与本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进行了对比(见表3)。
表3 国内高校(4)商务英语课程与我校课程对比一览表
(www.xing528.com)
续表
1.对比分析
(1)兄弟院校同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倾向反映了国内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基本认识。我们的课程与全国其他高校所开课程基本是吻合的。但是从我们的课程名称可以看出,我们更注重基础商务知识,即导论、原理性质的课程,这既体现了我们对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也有利于区别于研究生层次的课程。
(2)课程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许多大学的商务英语专业正逐步向英语商务的方向转化,课程的语言基本技能模块变小,商务知识体系模块变大。这与双语教学模式相仿。而我们的做法是采取分层教学。对语言已经测试过关的学生,可以提前进入高年级的知识模块选修课程。语言不过关的学生必须加强语言技能课的学习。我们认为分层教学、模块式课程设计的理念是符合实际需求的。
(3)除了上述课程,教师基于国外学习或公司实践的经历还开设一些新课程如: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交流技巧、商务礼仪、创业与创新等,这些课程往往走在同类专业之前。
2.差距与改进
在研究改进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时候,我们遵循这样一些基本原则:
(1)符合目的性。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应以教育部2004年4月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为指导。该《大纲》明确提出了在新世纪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即:“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复合型英语人才。”为此培养目标而设置的课程要符合目的性要求,首先要符合《大纲》对新世纪人才的界定的培养目标。
(2)符合科学性。符合科学性要求编制课程正确地反映各门学科、课程内容符合科学体系要求,要重视各学科、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既然国内外学者都基本认同于把国际商务英语归入ESP的一个重要分支,就应按照“语言学→(英语)应用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国际商务英语”的分级层次,科学地确立其课程逻辑体系。商务英语是英语语言文学与经济类各专业交叉的学科,在课程和教材内容上要合理处理英语语言技能课程与商务专业知识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各门课程应遵循先简后难、先基础后提高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3)符合发展性。符合发展性主要指课程选择与编制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相一致,还要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的原则。商务英语属于应用型、功能型英语,课程设置应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从2006年起,商务英语课程设置进一步明确和体现了课程模块划分。培养方案由以下四个课程模块构成:
(1)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例如:国际经贸文章选读、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写作、论文写作、商务英语翻译、金融英语阅读课程)。
(2)系统而基础的商务知识(例如:宏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营销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工商导论、国际商法知识、商业伦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进出口程序课程)。
(3)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技巧课程(例如:跨文化交际、跨文化商务交流、国际商务环境、商务交流技巧、商务礼仪)。
(4)商务信息搜集和商务调研课程(例如:商务项目设计、经贸报刊导读、个人商务技能、创业与创新)。
2007年,教育部批准我校建立首家进入学科目录的商务英语专业。我们的培养方案在课程模块基础上进一步作了改进:
(1)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课程前伸至低年级阶段。
(2)整合基础商务知识课程。
(3)设置商务英语专业支方向课程。
2008年,在校院领导的主持下,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突出了六大特色:
(1)突出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知识、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2)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强调语言能力与商务知识有机结合。
(4)从认知角度突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
(5)突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6)提出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由于我校英语学院的商务英语是教育部批准进入学科目录的首家商务英语专业,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国内院校常以我们为样板设置课程,一般院校培养方案的可比性不强。我们尝试结合商务英语学科的特点,从市场需求、学生需求、经管院校课程和其他院校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等方面,调查了解这些需求和课程设置对我们的课程设置的影响和指导意义,希望通过以上的调查比较和研究不断完善我们的培养方案。
(三)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
翻译学系选取国内五所高校英语的英语专业对其英语翻译类课程的设置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如表4:
表4 国内五校翻译专业课程与我校课程对比
1.对比分析
(1)从上表可以看出,我校翻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全面:笔译门类比较齐全,同时不偏废相关基础理论,口译以交替(亦称连续)翻译为主。这基本反映了我校的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
(2)北外与上外是以外语学习为主的院校,翻译课程比较传统、单一,专业特点不明显;而上海财经大学是非外语类院校,没有翻译专业。因此,这几所院校与我校的可比性较差。
(3)参考价值较高的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它与我校都具有兼顾外语与经贸的特点,两校的同类课程基本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广外更加注重口译教学,设置的口译课程略多于我校。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差距与设想
(1)从具体课程设置上,我们应借鉴广外的做法,加强口译的教学与科研。目前,我校的口译教师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完全有条件增加口译课程的内容和数量。我们计划根据社会需求,在两年内改进现有口译课程并新设专业口译课程,如:谈判/会议口译、各类口译专题等,以提高翻译专业本科生适应各种口译场合与主题的能力。
(2)继续改进和完善几门专业笔译课程——科技翻译、法律文书翻译和翻译理论入门,鼓励主讲教师在编写讲义和不断积累素材的基础上,撰写有关教材出版。
(3)据实际需要适当增设口、笔译实践课,与有关部门共建实践基地,以增强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4)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知识面尚有一定的不足,我们计划适当增加由外籍教师主讲的口语、演讲与写作课,辅之以各种专题讲座和交流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5)北外、上外和广外都设有翻译专业硕士培养机构——高级翻译学院,与本科翻译方向形成了完整的高级翻译人才教学体系。翻译系拟在现有笔译和口译方向硕士研究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翻译专业硕士点,并积极筹划进一步的发展,以完善翻译学科的建设。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反映时代的要求,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都十分密切。通过对社会需求、学习者需求以及对国内外综合大学经贸专业课程或相关专业课程的调研,我们探讨了经济新闻报道方向、商务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课程的设置。
经过调研和比较,我们发现我校各英语专业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合理的课程体系。我们的培养模式不仅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也得到众多其他高校的仿效——例如商务英语学科的课程设置在不断地完善优化中,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起到了示范作用。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应该以满足社会需要作为基本的判断标准,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需要就是合格的人才。社会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课程设置也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社会需要,适时地进行修订并留有调整的余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的实际需要。此次对不同大学相关专业课程的调研,使我们看到其他院校的不同模式,通过多维度的比较分析,不断学习其他院校的优势,博采众长。
我们希望上述比较研究对我们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把握英语课程变化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时代要求,并对我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启发,使我们的教学体系日臻完善。
[1]H.G.Widdowson.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2]H.H.Stern.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3]S.Thornbury,About Language:Tasks for Teachers of Englis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4]Jane.Willis,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Longman.1996.
[5]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0.
[6]谈宏慧.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设置.教育探索,2007(11).
[7]吕良环.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语言与内容相结合.全球教育展望,2001(8).
【注释】
(1)江春,丁崇文.商务英语交际能力需求分析及其对课程设置的启示.
(2)江春,丁崇文.关于商务英语教师素质的调查报告.
(3)窦卫霖.对大学本科商务英语课程的比较研究.
(4)这些学校是:西南财经大学语言文化学院经贸英语专业、湖南大学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河北经贸大学外语学院、对外贸易经济大学英语学院商务英语、大连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学院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电子商务)专业、浙江财经学院英语专业(经贸方向)、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国际商务系国际商务文秘(商务英语)专业、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商务英语方向、湖南商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国际商务英语方向)、广东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国际商务)、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首都经贸大学外语系经贸英语专业、上海财经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浙江财经学院英语专业(经贸专业)、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商务英语、兰州商学院英语(商务英语方向)专业、新疆财经学院英语专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