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时间:2023-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陈真波蒙秋明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是我国面对当前国际上挑战的符合逻辑的回应。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也要求我们在民众中确立核心价值体系的领导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陈真波 蒙秋明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一重要论述一方面可用以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性中增进思想共识,团结人民,奔向未来;另一方面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价值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哲学,具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类价值体系历史中的一种高层次价值

一般认为,价值就是效用或意义。通俗地说,价值就是一个人认为重要并且努力追求的东西。由此看来,价值并不是任何对象的存在及其属性本身,而是事物同一定主体发生关系时所产生的作用、效果的特定质态,区别这种质态(正负、好坏及其量的等级)的标准和标志并不在于客体,而在于具体的主体。因此当我们谈论任何价值的时候,都不仅要指明是“什么事物的价值”,尤其要明确是指“对于谁(以及哪一方面)的价值”。价值的这种“因人(主体)而易”等主体化特征,反映了价值现象特有的本质或本性。它意味着包括人的行为在内,任何事物的价值都将依具体的主体不同而不同,亦因主体之间的共同点而有相同价值。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必然要形成自己的价值认识,这种认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反映主体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以及主体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标系统,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部分。而人们对于诸多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体系。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体系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一般的价值体系,二是核心价值体系。所谓社会核心价值,即对一个社会发挥根本性指导作用,影响社会成员行为取向的最根本的价值理念或价值目标,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从人性层面倡导普遍的社会公德;二是从社会层面倡导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社会风尚;三是从国家层面倡导爱国主义时代精神;四是从政治层面倡导并宣扬执政者的执政理念与执政纲领。社会核心价值具有预测社会发展趋势、整合社会力量、调控非主流价值等功能,正是因为社会核心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任何国家都会有核心价值体系,即使在多元社会,也有自己社会公认的主流价值标准。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位,把整个社会价值的实现或者说把全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以区别以资本为本位的资本主义。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恩格斯曾经把社会主义看做是研究社会的学说,“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社会主义”首先和主要的是指作为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作为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由社会主义经济价值、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社会主义文化价值和社会主义社会价值构成的。它是人类社会价值体系的一种历史类型,它应当产生于并历史性地高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它既来源于社会主义的实践,又积极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一种“人类社会主义”、“全球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学说,对于世界各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对当前挑战的理性回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首先是基于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科学认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国家的开放性程度大为提高。这种开放,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使明显带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特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以及显然附加了文化倾向的商品涌入我国市场,致使一些青年人在行为方式上产生了崇外主义倾向。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其在经济和文化传播手段上的优势,也加强对我们的文化渗透,给我们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人类所处的这个星球依然很不太平,人类社会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由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因素引发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连绵不断,恐怖主义危害依然严重;单极和多极的矛盾错综复杂;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人民生活在贫困之中,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环境污染、重大传染病传播以及各种跨国犯罪给人类安全带来新的威胁。这就迫切要求我们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在保证国家传统安全的同时,抵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侵入,保护非传统领域中的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为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一环,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也就具有了相当高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是我国面对当前国际上挑战的符合逻辑的回应。

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也要求我们在民众中确立核心价值体系的领导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是对利益价值观念的极大解放,它无疑加速了道德价值和利益价值冲突的彰显。因为二者的结合使单一的公有制被打破,多种经济并存的格局已成为被社会主义所承认的合理有效的经济模式,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则被予以抛弃,按劳分配的原则深入人心。但是,由于近年来政治经济改革的某些不完善,社会矛盾激增,就业、失业、贫富差距加大等社会转型期的问题愈显突出,致使某些社会成员对原有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方面人们获得了谋取正当利益的充分而自由的权利,并且由于市场价值规律调节下的直接经济利益的驱动,激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空前的活力;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这种动力观念又会诱发商品拜物教和金钱至上的不良思想,以及已经出现并正悄然在大范围内滋长的权利主义、权威主义等。这些消极的东西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部分人所信奉与恪守的人生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迅速膨胀,正在填充着传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失落后留下的空白区域。

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只讲个人利益,不讲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他人利益;只顾个人需要,不顾他人需要;只要个人自由,不要组织纪律以及过分强调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价值等,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准则。如此一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污风浊气似乎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流行的东西。这种拜金观念甚至已渗透到社会各权力机构之中,以权钱交易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腐败现象已相当严重地侵蚀着我们的社会肌体,以至于如果不有效地加以遏制,就可能亡党、亡国、亡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我们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强大的整合能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www.xing528.com)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分裂、民族就要解体。苏联的解体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其解体的起点应该可以追溯到戈尔巴乔夫推行的多元化、公开性改革,由于失去了统一的思想领导,苏联社会出现了严重的混乱,加强了经济发展停滞,民族矛盾加深,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础,就意味着有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奋斗目标,使人们在共同的利益上团结起来。我们党历来重视共同思想基础的建设。毛泽东同志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讲的就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要靠理想,二要靠纪律,否则建设就不能成功,其强调的是要加强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这强调的还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这强调的仍然是共同的思想基础建设。既然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如此重要,就需要对共同的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更加准确地把握。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

思想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还呈现出层次性。这种层次性要求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

任何人类社会的团结,都源于一整套共同的活动和计划,也源于共同的价值观,这种共同价值观就体现出社会价值认同,它是保证社会团结和稳定的基础,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内聚力和动力源和谐哲学世界观的确立是由阶级对抗为主要矛盾的阶级社会发展到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为主要矛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要求。它不仅在内容上是对斗争哲学的超越,主张以民主协商来实现各种关系的互利和互补,而且在实践的动力源泉上依赖主体对合理道德价值理念的真诚信仰和实践。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建构,既要符合全球化要求,又要确保中国的根本性和独特性,须在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全球化的积极互动关系中建构社会主义价值认同体系。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只有在同各种不同价值观的斗争和较量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对引导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进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个社会思潮,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提升全民道德素养。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的主要话题,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长期受到人们的崇尚,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我们建设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内存规定的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和谐既包括经济和谐、政治和谐,也包括精神和谐,民族精神则是一个民族达成精神和谐的精神基石。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里,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弘扬这种民族精神,坚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人际和谐的传统价值追求。其间,国家主导信仰的建立更是不可或缺的。国家的主导信仰应是最适合社会的发展,最强的社会影响力的终极价值目标,主导信仰因全社会的人同步认同接受,而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建立,使全民族在共同的信仰的引导下,产生凝聚的力量去维系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和社会精神,使人们既有身心自由,又不使行为失控。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独特文化的存在,使世界文化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在不断吸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就世界而言,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化仍然必须以市场化为伴生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视历史潮流、时代精神、现代化趋势,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民主平等和人的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出发,把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很强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包容性、整合性。

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加社会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

(作者单位:贵阳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