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英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社会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容易滋生和蔓延。高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也同样会在校内反映和表现出来,它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社会形象,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有序发展。因此,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与研究探索,是新形势下高校的迫切要求。
一、高校腐败的基本内涵、实质与危害
1.高校腐败的基本内涵
在近年来我国的相关研究中,对高校腐败界定时外延扩大了,更加符合公众的认识而非法律的规定。在广义的概念中,也包括教师的学术腐败、学校乱收费等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本文特指狭义概念。在教育的活动领域中,少数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借用自己所掌握的教育行政权力和教育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权力,进行谋取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的徇私舞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贿赂等行为,为“高校腐败”。从这一定义出发,可以看出高校腐败在构成上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主体的特定性。高校腐败的主体只能是高校党政领导干部。二是行为的多样性。表现在用人的腐败、用权的腐败,贪污受贿、权钱交易、挥霍公款、吃喝玩乐等行为。
2.高校腐败的实质
所谓腐败的实质,是指腐败所固有的并决定其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属性。腐败的根本属性,就是某种公共权力的蜕化和变质。判断一种社会现象是否具有腐败的根本属性,主要是把握三点:其一,必须看它是否同公职人员的角色相联系。公职人员本来是人民的“公仆”,应该是为民众服务的,但少数公职人员却摆脱了民众的制约,凌驾于民众之上,要成为民众的“主人”。其二,必须看它是否同某种权力相联系。德国历史学家迈内克说过,腐败是附着在权力上的一种咒语。腐败总是同一定的权力结合在一起的,同权力无关的社会现象,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腐败现象。其三,必须看它是否同某种权力的蜕变相联系。权力的运行具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向着同社会公共利益目标相一致的方向运行,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向着同社会公共利益目标不一致甚至相反的方向运行。并不是一切与权力相联系的社会现象,都可以称作“腐败”的,只有当体现一定权力的社会行为偏离了社会公共利益的目标,并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蜕变,才构成了严格意义上的腐败。
权力蜕变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权力官僚化。少数高校领导手中握有人民赋予的权力,但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职责。既不为人民办事,也不对人民负责,而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把自己当作“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二是权力商品化。权力本身并不能创造任何物质财富,但它可以决定现有的物质财富的流向。少数高校领导者为了中饱私囊,居然把手中的权力当作一种商品,搞权钱交易、权物交易和权权交易。三是权力特殊化。在通常情况下,权力总是同相应的职权相联系的。职权的大小是由所担任的国家职务的性质地位决定的,但其职权范围不能超过执行职务所必需的程度。有些高校领导者为了获取特殊利益,超越组织所赋予的权限,搞政治上的特殊化;或者为家属亲友谋求制度规定以外的特殊照顾,搞生活上的特殊化。可见,权力官僚化、权力商品化和权力特殊化,都是权力蜕变的表现。
3.高校腐败的危害性是极其严重的
第一,高校腐败践踏了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先进性质、奋斗纲领和崇高宗旨,是通过一个个党员干部的模范言行和优良作风表现出来的,而党内的腐败分子及其腐败行为,损坏党的声誉,败坏党的形象,影响党的工作,践踏党的纲领,亵渎党的宗旨,玷污党的形象,腐蚀党的肌体。第二,高校腐败败坏了高校声誉。它不但腐蚀、损害教育,而且败坏了教育和学术作为社会公德的声誉,降低社会对教育的公信力,而且导致文凭贬值、职称贬值、学风颓靡、学术退化,从而降低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全社会都将为之付出沉重代价。第三,高校腐败严重异化了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如果学生耳濡目染的是腐败、腐朽没落的东西,学校不可能培养出知识丰富、品德高尚、操行端正的合格大学生,这将是对民族、国家未来的极大危害。第四,高校腐败影响了社会和谐。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明、真理、正义的发源地,学校出了问题,是社会发展中的最不和谐音符,对社会的进步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二、高校腐败的特点和根源
1.高校腐败的特点
高校腐败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腐败渗透面扩大,程度在加深。腐败现象从高校一般的党政部门,蔓延到行政管理部门、招生部门、组织人事、后勤部门等要害部门;腐败行为从个人行为发展到了一种群体意识、团体形态。其二,腐败形式有所发展,“公贿”现象显现。由以往的隐蔽,向半公开、公开发展,并逐渐趋于“合法化”;作案手段从简单化向智能化发展;行贿主体从个人行为发展到用公款、公物集体行贿,法人犯罪猛增。其三,腐败案件仍居高不下,其势头令人担忧。
2.高校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深层次根源
高校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体制转轨与社会失范。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打破,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又只能逐步建立和完善,这个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各种过渡性错位、脱节、缺漏、模糊乃至“真空”状态,这在客观上给权力腐败带来空前的“机遇”。此外,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原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受到严重冲击,而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尚未被普遍接受或正在形成之中,社会整合力降低,出现了社会学家所称的“社会失范状态”,腐败泛滥正是社会失范状态的一种表征。
第二,权力真空与管理无序。改革开放是一个新旧体制此消彼长的渐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两种体制都在发挥作用,又都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现象。新旧体制共生共存的局面,既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和冲突,又会在权力设定和运行上造成新的空隙,呈现出暂时和局部的管理无序状态。权力真空与管理无序与教育改革和学校事业快速发展极不适应。如果处置不当,就可能给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第三,价值错位与心理失衡。高校腐败的产生既有社会外界环境和因素的影响,也同高校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和心态有关。从思想根源来看,腐败的滋生源于行为人价值观念的错位。受“官本位”思想及“个人至上”、“拜金主义”等观念的影响,同时由于放松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行为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了个人与社会的错位,他们把自我当成社会的中心,把公共权力视为私人特权,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在面临外界的各种诱惑之下,价值错位必然导致行为人的贪欲膨胀和心理失衡。
三、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必要性(www.xing528.com)
1.反腐倡廉建设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
江泽民同志指出,从本质上说,腐败现象是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产物,与共产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不相容的。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党和人民政权,葬送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2.反腐倡廉建设关系高校稳定、持续发展
在高校的改革发展中,任何以权谋私的腐败,都可能侵害国家、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利益,都可能激化矛盾,影响内部团结,造成高校不稳定。为此,高校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抓紧、抓好。
3.反腐倡廉建设关系能否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业,大学是社会的精神支柱,是传承文明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涉及千家万户。我们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反腐倡廉建设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高校出了腐败问题,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只有加强干部队伍廉政建设,才能捍卫大学“教书育人”的良好形象,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
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措施
1.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切实筑牢抵御权力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
一些腐败的党员领导干部,往往是从思想道德防线失守开始的。防止权力腐败,基础在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重点,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科学的发展观为根本,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正面宣传和警示教育,弘扬正气,以案明纪,警钟长鸣。另外,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和人文环境。
2.继续深化改革,切实筑牢抵御权力腐败的机会防线
我国现阶段高校腐败问题的易发多发,与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密切相关。因此,要从体制和机制创新入手,抵御权力腐败的机会,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以改革统领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以防范和约束滥用权力的机会发生;从源头抓起,强化关键部门、关键部位的管理,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以减少钱权交易的机会;要强化、完善责任制,使责任主体到位,形成管理工作中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力图使腐败分子“无法为,不能为”,抑制腐败发生。
3.严格监督,切实筑牢权力运行的监督防线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就是要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坚持群众公认、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用人标准;要严格考核其思想品德;要结合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干部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轮岗制度,对权力进行合理配置;要通过制定严密科学的程序,更好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逐步建立一套有效制约滥用职权行为的制度体系;要扩大民主监督的范围和渠道,积极推行校务公开等行之有效的群众监督制度。可在内部网上设立“校务公开专栏”,便于群众掌握总体情况,又能掌握具体事项,既能看到结果,又能看到过程,从而形成专门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协调机制,不断提高监督的力度和效果。
4.严厉打击,切实筑牢权力滥用的惩治防线
构筑权力滥用的惩治防线就是要通过及时、有效地惩罚和严厉惩处,使行使公共权力的高校领导者不敢滥用职权。惩治防线是否真正有效,关键是通过惩处这种方式,所以应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腐败。第一,可以使腐败者看到腐败行为的严重后果,发挥刑罚的威慑功能,令其不敢腐败。第二,及时地打击腐败,可以给想腐败者以警示,消除其侥幸心理,使其体会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
此外,高校反腐倡廉建设还应遵循协调统一规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规律;治标治本相统一规律;预防与惩处相统一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