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委员是班级和谐的润滑剂——班级增设心理委员的尝试与思考
陈顺献
目前武汉市不少高校在班级中增设了心理委员一职,心理委员与班级同学联系紧密,既是“当局者”又是“旁观者”,十分熟悉班级同学的心理状态,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自己所具有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为同学排遣不良的情绪,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为具有心理咨询资格的老师提供某些心理不适的同学的信息。可以说,心理委员是班级和谐的润滑剂。早在两年前,笔者通过培训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尝试在人文学院的班级中增设心理委员,这一做法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在这里仅就班级心理委员设立后的具体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实践经验,探讨增设心理委员的动因、意义。
一、增设班级心理委员的动因
做辅导员的工作,每天与学生亲密接触,看到一些大学生为心理问题困扰,焦虑、痛苦、自卑,有的甚至恶化成精神疾患,毁掉自己也毁掉家庭的希望和幸福。这对于老师而言是何等不忍之事。老师不能仅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调适平衡自己的心理,拥有快乐的人生体验。
我们在班级中增设心理委员,主要基于下面的诸多原因:
1.帮助学生应对复杂的环境,减轻竞争的压力。这是一个竞争激烈、变化多端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中外文化的碰撞、新旧观念的反差、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选择与奋斗的困惑等,都给现代社会人们以强烈的冲击和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形成了很大的冲击,由此而导致的心理疾病也日益突出。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而所承担的学习任务和社会责任更加繁重的特殊群体,由各种因素引发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竞争更加激烈,使命和责任更加繁重,社会期望值更高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的压力自然就会大一些。
2.帮助学生克服成长的烦恼、减轻心理的压力。大学生处在18至22周岁的年龄段,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物质条件较以往要优越,但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的锻炼和磨砺,心理承受力比较脆弱,看待和处理问题容易简单化、情绪化,在各种压力和问题面前容易心理失衡。现在大学由于连年扩招,相应的设施和师资力量跟不上,所以,一些大学往往没有真正的班级概念,有班级也没有固定教室,相当多的时候都是2~3个甚至4~5个班级在上大课,一个班级的同学之间都少有交往,一些大学生的接触范围仅仅限在自己所在的宿舍小圈子内。
3.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减轻学习的压力。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紧迫感,适应困难;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恋爱心理困惑;抑郁心理;就业心理困惑;意志不坚定;心理挫折承受能力弱。目前,大学生因心理障碍休学、退学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一项调查显示,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导致的休学、退学的人数,在休学、退学的学生中占到了30%左右,而在全体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的比例也高达30%左右。心理问题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在各行各业中,有心理疾病者早就不在少数了,而诱发大学生的心理疾病的因素则更多。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失调,情感受挫,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习压力过大,自身缺陷,缺乏心理救治等都是很常见的一些因素。
4.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减轻专业咨询缺乏的压力。党和国家对此早已有所预见和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教育部2003年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与此相关的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着资金缺乏、校内心理咨询从业人员较少等一系列难题。因此在大学校园中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势在必行,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它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模式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心理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建设健康班级、健康课堂、健康家庭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增设心理委员的尝试
1.心理委员的选拔与培训。心理委员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承担着怎样的角色呢?心理委员应是学生心理的观察员,师生沟通的桥梁,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有耐心,细心并善于观察,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特别是要有认真负责的精神。他们有和同学们接触频率较高、了解较方便的特点,来达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提前干预的目的,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普及到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身边。
2.心理委员的职责与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咨询的相关原则,规定了心理委员的基本职责,从而保证心理委员的想法和做法科学有效。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是:在出色完成学业的同时,协助学校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指导下,组织群体性心理教育活动,提高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预防学生中各类精神疾病和变态心理的发生,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出现;促进健康班级的形成,优化班级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具体的工作内容主要是:(www.xing528.com)
第一,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例如,公布一些好的广播节目,利用黑板写一些激励人心的心灵语录,在班级QQ群里发布一些心理常识和减压的小技巧,把学校办的一些心理测试活动的消息告知同学等。这样能够提高同学对自我进行正确、准确的认知。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偏低,容易产生以自卑为核心的各种不健康心理,比如,胆小、拘谨、敏感、自暴自弃等。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偏高,容易产生以自负为核心的各种不健康心理,比如自高自大、孤芳自赏等。所以大学生在对自己进行认知的时候,全面综合地把握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也是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第二,细心观察,及时反馈。要维护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并及时向年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反馈,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例如,利用晚上的时间去各个寝室串门,一则了解一下同学们对于专业学习和集体活动有无好的建议和意见,然后拿到班级里讨论,看能否开展实施。二则也是深入到同学生活和学习中,了解同学的学习状况和遇到的困难,并尽力帮助同学解决,自己帮不上忙的就找其他同学,找老师帮忙。这样就在班级里创造了一个民主、和谐、互帮互助的氛围,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进一步加强。
第三,转变同学的观念。观念的陈旧、保守,认知上的无知是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的首要原因。应采取各种方法,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在班级里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人人都可能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只有在建立起人人重视心理健康,个个讲究心理卫生的局面,有心理困惑的同学才会积极、大胆、坦然地去求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心理委员自己并不要以一个学生心理工作者自居,而是先和同学做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聊其他的话题,然后再慢慢深入地去了解同学们心中的苦闷,去倾听他们的烦恼。
第四,帮助同学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大学生成功的欲望是非常强的,但客观讲,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都具有优势和劣势两方面,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如果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并付诸社会实践,那么就少受挫折,并且充分发挥才能,因此,要帮助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自己的理想、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最终实现这一目标,以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例如,令快毕业的大学生最迷茫的就是考研和就业的两难选择。要努力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目标,开导他们,进行正确的选择,并为他们提供就业和考研的相关信息。
第五,鼓励参加集体活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交际,不敢参加各种活动的学生。所以心理委员要特别注意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能使他们打开自己的心灵,增强人际交流,发挥自己的专长,缓解内心的压力。还可以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制定同伴辅导计划,即在班级或寝室里让那些性格外向,活泼向上,积极进取又乐于助人的学生来帮助个别有问题的学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因为同伴辅导的最大优点是随时随地的,并且非常及时。
三、增设心理委员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观念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高校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每个人都会遇到心理上的问题,有的人可以借助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自己解决,但有的人需要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和指导方能应付。一般的情况下,大学生是不会主动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的。而现在从事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人员缺乏相关的培训,我们在此背景之下,培养心理委员,通过他们的工作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是行之有效的。
1.变弱势为强势。在我们学校,一个辅导员通常联系和管理几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师生缺乏足够的接触和互动,老师即使十分认真,事实上也难以与每一个学生进行沟通。没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学生是不会将自己的心理问题暴露在老师面前的。因此,无论从老师的管辖范围还是从师生的情感沟通方面来说,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都处在弱势状态,老师无暇也无力去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做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班级的心理委员无疑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上述矛盾,心理委员生活在同学中间,是“当局者”,这个当局者对同学具有足够的了解,同时,心理委员又是“旁观者”,这个旁观者可以从某种专业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他们无法解决问题时,还可以寻求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原先无从发现的问题就能够浮现出水面,使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虎添翼。比较而言,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就从弱势转为相对的强势。
2.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在一段时间还缺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自觉意识,有时只要没有出现问题,就会以为没有问题而忽视了问题的存在,工作常常是比较被动的。过去,除了少数部门和少数老师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具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意识,对于大部分从事班级管理的老师来说,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欠缺的。现在由于一些老师得到了培训,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仅自己可以有意识地开展心理教育,还动员和组织学生一起进行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活动。以往的工作常常是被动的,上级部门不要求,学生中间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一般不会积极介入和主动介入。心理委员和老师的工作是主动的。
3.变补救为预防。我们以往由于缺乏主动性,也缺乏足够的人员和措施,常常很难预先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发现及时,方法得当,自然就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时候可能要等学生的心理问题十分严重,出现病变,才知道该学生心理上的问题,这时去忙着延医问药,可能已为时过晚。其实,老师、家长、同学都会十分懊悔当初没有注意到,没有及时的疏导。增设心理委员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其具有的专业的眼光去发现问题的征兆,一旦了解到同学心理不适就可以与之接触,进行疏导,也可以把问题反映给熟悉心理咨询的老师。这时,懂得心理咨询的老师可以想方设法与这些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辅导,减轻和遏制心理问题的症状。由于心理委员和心理老师的随时发现和及时介入,心理工作由补救转变为预防。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