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时间:2023-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要加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对此,有研究者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视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认识和利用网络,开辟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刘志纯

随着所谓第四媒介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和新的挑战,在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创造知识和传播文化为己任的高校中,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因此,如何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利用网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网络的出现和飞速发展,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整个社会文化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因此,要想深入研究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先研究清楚网络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结合前人的研究,我们认为网络主要有如下特点:

1.网络具有开放性。网络信息的全球交流与共享,使时间和空间失去了意义,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有思想政治工作者详细分析道,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表达,使人们在网上交换信息的过程中受到不同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网络的自由性正好符合大学生强烈追求个性的心理。这样,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正好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在互联网上,大学生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在BBS中高谈阔论,而且还可以自由地设计个人主页。但是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指出,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但由于缺乏经验与知识,容易良莠不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广泛利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和各种文化传媒大搞文化扩张,大肆向我国输出西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西化”中国。从现实情况来看,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导致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失范。

2.网络具有隐蔽性。与网络的开放性相对的是网络的隐蔽性,网络社会以虚拟技术为基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间接交往为主,以符号化为其表现形式,没有时空和规则。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大学生可以在一个大范围的群体环境中直接交流,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交往对象。而这一环境的突出特点是其隐蔽性,即隐去了相貌、表情、年龄、穿戴和身份等一系列外貌特征。网络为大学生创建了恰到好处的黄金距离:既可以直接交流,又可以保留自己的隐私;既实现了交流需要,又克服了现实交流的种种障碍,表达出了许多在现实社会中所无法表达或难以表达的真实情感与想法。网络的隐蔽性、广泛性正好符合了大学生的渴望真情又怀疑真情的情感心理。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的隐蔽性往往又会产生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网络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自动化的社会。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通过电脑的终端进行联系。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情感沟通的方式,使传统的可视性、亲和感的人际交往方式逐渐减少。特别是当大学生们在现实的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在网络里进行交往更容易使人满足。网络的隐匿性可以使人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但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其人际交往的淡化,并逐步削弱人际交往的能力。而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往往就会因为缺乏沟通而带来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而言,网络形成的虚拟社会也造成了许多大学生逃避现实,沉浸在网络社会虚拟世界之中而不能自拔。网络的虚拟环境极有可能扭曲大学生的人格,导致个人中心主义的倾向,并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

有思想工作者进一步指出,网络环境加剧了部分学生的自我封闭。由迷恋上网到自我封闭,再到人际关系淡漠,最终形成心理疾病,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久而久之,他们的交往能力下降,人际情感逐渐萎缩淡化,甚至产生非社会化的倾向。青年学生时代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沉迷于网络世界,缺乏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就难以形成真实可信和安全可靠的人际关系,就容易产生多疑、恐惧的心理,最终带来诸多心理疾病。长期沉溺于虚拟世界的人会因其心理障碍和心理畸形,导致行为方式怪异,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继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网络还具有信息丰富迅捷的特点。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它能使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得所需的信息。学术、经济、娱乐信息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新闻无奇不有,内容丰富而且新鲜,这些信息的传播速度是其他任何传播媒介所无法比拟的。这正好符合大学生作为年轻人对信息的敏感以及追求时效化的个性特征。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也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从宏观来看,它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可以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从微观来看,互联网使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可能。这是学习方式的重大改变,更是学习观念的重大改变。但由于网络交流涉及各式各样的人,涉及人类活动的各方面内容,而有的大学生识别能力较低,自制力不够,因而沉湎于电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策略(www.xing528.com)

针对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在综合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网络队伍、网络文化、网络管理三个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

首先,要加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认识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中央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中央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对此,有研究者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视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认识和利用网络,开辟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2.掌握网络技术应对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挑战。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拓展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网络虚拟世界,如虚拟社区、BBS中,由于没有面对面的尴尬,人们容易表露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网络运营商所提供的MSN、QQ、E-mail等通讯服务能方便快捷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所提供的文件传输服务能简单、高效地实现网络信息交换。巧妙应用现成的网络通讯工具的相关功能,可以为高校学生工作服务,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然而,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使用网络的技术水平远不如学生,上网时间少,制作网页的水平低,懂得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人更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尽快学习、掌握、运用网络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结合起来,做到利用网络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3.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转换角色,开通网上心理咨询。有研究者从教育角度指出,教师不仅是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设计者、辅导者,而且应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因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不易透露内心世界,思想政治教育阻力较大,只有教育者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帮助受教育者以更合适的方式思考、行事,朝积极的方向改变和完善自己。也只有转换角色,在理解、尊重、关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学生才容易接受,教育才有成效,才能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从各种各样的思想困境中走出来,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那样,网络为大学生创建了恰到好处的黄金距离:既可以直接交流,又可以保留自己的隐私;既实现了交流需要,又克服了现实交流的种种障碍,表达出了许多在现实社会中所无法表达或难以表达的真实情感与想法。网络的隐蔽性正好符合了大学生渴望真情又怀疑真情的情感心理,它还避免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尴尬,进而能够有效开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心门”。

其次,要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在具体措施上,建设好教育网站是重要的实质性一步,因此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丰富网站内容与服务功能,规范网络文化管理。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的重要载体。有研究者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要在网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坚决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与“文化侵略”;要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在网上建立交互性的师生对话,在交流与讨论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国内外形势;要开展网络伦理教育,把人类最优秀的美德传播给学生;要利用形象、生动的媒体手段,设立心理咨询专家的电子信箱与聊天室,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网络真正融入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与此同时,网站建设要与“两课”教学相结合,创办“两课”教学专业网站,实现“两课”向网络延伸,并制作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把“两课”由平面引向立体,并且要突出网站的服务功能,建设完善的网上服务系统,将学生学习信息、生活信息、工作信息上网,要收集学生对教学、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等涉及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发布学生工作的最新动态,校园重大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日常安排、校园热门话题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就业动态与信息等。此外,由于网络的快捷性,因此要善于利用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等有利时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网络要与党团建设相结合,开展网上党建,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开展网上团校,培训团员干部,在网上进行团组织生活,还可以开展网上青年志愿者活动,网上主题团日活动等。

与此同时,也有学者创造性地指出,要注意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衔接,不断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长期以来,各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在传统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这些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借鉴和吸取。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很好的衔接,努力培养一些在学生中有强烈认同感和影响力的“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从而通过主导的校园文化内容来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

最后,从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出发,在网络建设和管理上我们也应该“依法治网”,注重校园网络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严肃学生使用网络违纪处分管理规定,增强学生使用网络的法制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应加入“技防”力度,构筑网上“防火墙”,实现对校园网上进出信息的例行检查、截获、监测,尤其是要对有害信息进行过滤,防止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网。要充分重视对BBS上学生思想动态的跟踪,对BBS进行实时监控,防止非主流思潮对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冲击。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商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