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一场恋爱纠纷引发的校园血案
2010年5月10日晚,内蒙古财经学院发生一起血案,因为一场恋爱纠纷,当事人李某被前男友于某捅伤,其现任男友姚某被捅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案发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警方立即展开工作,经过多方调查于次日凌晨在呼和浩特市一建筑工地内将犯罪嫌疑人于某抓获。
这件事情要从2009年春节前说起。2009年春节前,在内蒙古财经学院就读的李某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来到呼市一家餐馆打工。期间,认识了在这里打工的男子于某。1989年出生的李某与1987年出生的于某因为年龄相仿,很快认识并熟悉起来,看到李某不仅有文化而且能吃苦,于某对她渐渐产生了好感,开始追求李某,两人相恋了。在两人相处过程中,于某对李某也是百般呵护,多次请李某吃饭,给李某买衣物。而正在上学的李某需要用钱的时候也常和于某说起,于某也经常“雪中送炭”。就在这时,同学姚某对李某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在这个风华正茂、年轻帅气的清纯大男生的追求下,李某对自己现在的感情产生了动摇,虽说李某知道于某对自己好,帮了自己不少忙,而且自己也花了于某不少的钱,可是想想将来,比比现在,还是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2010年3月,李某向于某提出了分手。得知这个消息的于某很是郁闷,多次乞求李某改变主意,继续和他相处,可是,李某心意已决。对此,于某很不痛快,想到相处期间李某花掉自己的3万多元钱,于某越想越来气。他决定,既然李某不愿意和他好了,那么,李某就应当归还他花去的3万多元钱,带着这样的念头,于某向李某提出了他的想法。
5月10日晚,吃完晚饭的李某同现任男友姚某一同到内蒙古财经学院西区门外某网吧上网。大约20时30分的时候,李某觉得有点冷,于是起身去关门。就在这时,她看到前男友于某站在网吧门口,接着,李某拉着姚某去了网吧的另一个位置。看到于某朝自己走过来,李某拉着姚某向校园内跑去,于某紧随其后。于某追上李某后,掏出刀子向李某捅了一刀,姚某上前阻拦,于某对着姚某又连捅5刀,看到姚某倒下,于某将刀子丢弃在离案发现场不远的地方,骑电动车离开了内蒙古财经学院。发现此事的学生及时拨打了120求救,120救护车将李某和姚某送到了解放军第253医院进行抢救。与此同时,校方及时拨打了110,接到报警的回民区刑警二中队民警火速赶到。
5月10日23时许,姚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李某脱离了危险。当晚,回民区刑警二中队的民警向李某了解了情况。李某介绍,于某是自己的前男友,在市区一工地打工,暂住在代州营村,民警根据相关线索展开了对于某的追捕。经过大量的调查走访和多方了解后,民警在府兴营一建筑工地的工棚内将正在睡觉的于某抓获。当时,是凌晨3时许。随后,回民区刑警二中队的民警将于某带回刑警队进行连夜审讯。于某交代,自己和李某于2009年春节前相识,并谈起了恋爱。2010年3月,李某向自己提出了分手,他接受不了,于是,他想要回在李某身上花掉的3万多元钱。采访中民警介绍,于某交代,作案工具是他在3天之前买的,当时只是想吓吓李某,让她还钱。于某对自己持刀捅人的事实供认不讳,当民警告诉他受害男子已经死亡时,他很是意外。审讯中,于某很是后悔,他告诉民警,当时自己就是想捅两下,没想到会那么严重,都怪自己一时冲动,酿成了这样的后果,不仅毁了姚某,也毁了自己。他希望,像他一样的年轻人能够以他的惨剧作为警钟,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案例来源:新华网)
案例分析提示
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年轻人面对爱情往往是懵懂、无知甚至是盲目的。案例中的李某与打工时认识的于某之间的恋爱很可能是出于一个大一青涩女生对爱情的憧憬,也可能只是出于于某对自己的慷慨大方。不管于某是李某的“心仪对象”还是“长期饭票”,两人恋爱的真正原因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我们应该看到,李某在没有和于某分手的情况下就接受了同学姚某的追求,这既是她对虚荣的追求也是对爱情的背叛,同时也直接导致于某恼羞成怒提刀相向,于情于理都是不应该犯的错误。
在提倡恋爱自由的年代,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恋爱对象的权利,但这种自由是建立在一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的。如果前一份感情还没有结束就开始了新的感情,这既是对前一个恋人的欺骗也是对新的恋人的不公,就是一段只顾及自己一时快乐的自私的恋爱。案例中的李某如果一开始就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也就不会发生这种惨剧了。
思考题
1.选择恋爱对象是每个人的权利,但在一段感情没有结局时开始另一段感情,会让人难以接受,你怎样看待李某的行为?
2.在恋爱过程中,双方肯定会在交往中产生一定的经济行为,在一方提出分手后,你认为应当怎样妥善解决?
案例二
错乱的情爱观
今年25岁的小琳出生于黑龙江省五常市拉林镇,从小父母对她的要求特别严格,除了学习,小琳与外界几乎不接触。进入重点高中后,小琳出落得娇俏可爱,为了能让她安心学习,她的母亲来到五常市专心陪读,不允许她和任何男同学接触,让女儿清净地走过了高中岁月。
1999年夏天,小琳考进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由于她学习勤奋,多次获得奖学金,于是又攻读硕士研究生。2003年7月,小琳到哈尔滨市解放军211医院实习。这时,与她同寝室的同学见小琳一直忙于学习,还没有谈恋爱,就把自己高中同学介绍给她。赵某是黑龙江省海伦县人,比小琳大一岁,2003年毕业后到大连工作。两个单纯的年轻人把自己的情况和照片通过书信传递给对方。2004年春节前,赵某回家过年,在经过哈尔滨市换车时,特意来到小琳所在的医院看望她,第一次见面两人就像一对久别重逢的恋人,两人约好,春节后到小琳家见她的父母。农历正月十七,赵某坐了一夜火车赶到小琳家,向小琳的父母表明自己的心迹,两个年轻人沉浸在幸福中。在一次次情爱的冲动中,他们都想能有进一步的亲热动作,但初恋的羞涩让他们不知所措,就在他们犹豫之间,赵某的假期到了。
在哈尔滨市火车站站台上,两个人在难分难舍中告别。当轰鸣的火车驶离了小琳的视线时,寒风中,小琳的眼睛模糊了,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她没有回医院,直接跑到附近一个网吧里,给还在列车上的赵某发邮件。她的手在键盘上颤抖地敲击着:“你才出了我的视线,思念就不可遏制地疯长,如果你在我身边多好。此时,我只想让你静静地拥在胸前,再没有任何力气想别的了,是你让我第一次产生对异性的渴望。”
小琳写了一会儿信,停下来呆呆地看着电脑屏幕出神。这时,她旁边座位上的一个男子眼睛不时偷望着她,可心绪不佳的小琳并没有发现。此人叫刘某,26岁,只有初中文化。2001年,他开始进城打工,找不到活干的时候,他就到网吧消磨时光,曾先后与4个网友发生过性关系。刘某被小琳的容貌吸引,偷窥到她的QQ号,加入到自己的好友里。此后,他不停地在QQ上和小琳打招呼,可小琳没有回应,专心给赵某写信发邮件。
2004年3月27日上午,小琳上网查资料,QQ挂在网上,忽然一个陌生人出现在信息栏里向她问好,小琳礼貌地一句句回复着。她觉得这个人很神秘,好像认识自己一样,追问时他也不置可否,出于真诚,她把自己实习的医院告诉了对方。这个陌生人正是刘某。刘某凭经验感觉小琳单纯,很容易骗,于是说自己非常喜欢她,希望能和她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热情邀她见面。在她犹豫的时候,刘某的话语一句比一句灼热,小琳抵挡不住好奇和诱惑,要求对方和自己视频聊天。通过视频,她发现对方身体强健、长相英俊,这时,内心对异性的渴望终于占了上风,她同意了刘某见面的要求。见面时,刘某经过一番刻意修饰看上去精神干练,根本不像一个普通的打工仔。在刘某的坚持下,小琳喝了两杯啤酒。酒后,刘某很兴奋,他告诉小琳,就在这个餐馆的后面,有一个不显眼的旅店,他想饭后带小琳到那里“休息”一下。刘某明白,小琳已经预感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自己对她只有性的渴望,图个眼前快乐,不会奢望婚姻,是再合适不过的“性伴侣”了。小琳听后,担心地说:“这不好吧,万一让熟人看到了就糟了。”刘某安慰她说:“我们俩全是外地人,谁认识我们呢?”小琳经不住刘某低声下气的乞求,几分钟后,悄悄地进了刘某订好的房间,就这样小琳陷进了刘某的猎艳圈套。事后,小琳在网上告诉刘某自己内心很恐惧,刘某安慰她说:“你得到你想要的,我也得到了我想要的,这就够了。”在这期间,两人又多次接触,刘某就像圣经里的那条蛇,不停地引诱她摘“果子”吃,让她难以自拔。
(案例来源:新浪网)
案例分析提示
案例中的小琳是一个从小就在父母精心呵护下成长的女孩,也正是这种精心呵护使得小琳的感情一直处于压抑状态。爱情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年轻人应当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既不能为了完成学业一味的抵制,也不能在爱情中放纵自己,直至读研究生才情窦初开的小琳却又似乎先后达到了这两个极端。
一段健康的爱情应该是两个人互相爱慕又互相尊重,两人之间不仅有恋爱的激情更有一份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来自双方的、是相互的。树立对爱情的责任感是建立健康爱情观的重要保障。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的欲求,这种强烈的欲求甚至会掩盖爱情中本应具有的理智,如果欲求战胜了理智,就会产生不重视结果、只在乎过程的现象,就像案例中小琳的放纵——是爱情中严重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大学生在恋爱中应当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年轻人社会经验少、分辨是非能力差,很容易因为外部的不良诱惑而误入歧途。案例中单纯的小琳正是由于在与赵某的恋爱中产生了对异性的渴望,又在孤独中受到了刘某的诱惑才一次又一次地作出了出格的举动。如果小琳能在第一次面对诱惑时就予以抵制,也许就不会有日后的难以自拔了。大学生涯应当有与异性正常、健康的社交,这是建立健康爱情的基本途径。大学生应当通过正常的社会活动认识异性并且与异性之间健康交往,在交往中逐步加深了解,将相互之间的倾慕升华为美好的爱情,而不是把感情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网络上。案例中的小琳如果在一开始就能在社会活动中正常、健康的与异性交往,逐步发展感情,也许就不会误入歧途了。
思考题
1.异性交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异性间的正常交往却要把握一定的尺度,你认为大学生应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
2.恋爱是青年人的必经过程,随着恋爱的过程,情感必然加深。但要获得幸福,就必须克制情感的冲动,你认为恋爱中应如何克制情感的冲动?
3.小琳的行为错在哪里?为什么?
案例三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一个“半脑”男孩的自述
我是苏州丹阳男孩王亦恺,一场灾难使我右侧颅脑损伤75%,成为众人皆知的“半脑人”,也使我拥有了一次美丽的的邂逅,遇见了我的“傻丫头”。
2005年的夏天,19岁的我以632分的高分成绩被东南大学录取,当我沉浸在喜悦和祝福中时,灾难却悄然而至。7月12日在我拿着录取通知书骑车回家的路上,被身后疾驰而来的小轿车撞飞,当场昏死过去。短短一周,五次开颅手术,无数次的生命告危过后,我成为了一息尚存的植物人。可当长眠了十个月的我再次苏醒时却失去了所有记忆,身体也失去了活动能力,连吃饭都得要别人一口一口喂。接下来的一年多,父母背着我到各地求医,而死里逃生的我变得沉默寡言,对于康复治疗也是惩罚式的反复练习。上天见怜,我慢慢地可以下床像婴儿学步一样蹒跚前行。
看到我的进步,一次次创造奇迹的父母又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经过父母的不懈努力,几番周折,东南大学终于同意录取我。2007年秋天我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劫后余生,第一次看见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是如此的陌生与惶恐。在家人帮助下才可以勉强活动的我每天只是重复地在教室与寝室之间穿梭,对于校园里擦肩而过的甜蜜情侣我只有落寞,不敢奢望。直到有一天,一条短信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一个叫朱先先的女孩通过媒体的报道了解了我的故事找到了我。通过短信,得知她是南京特殊教育学院的学生,可是她却为何要费心的寻找我?为何只和我短信联系?怀着种种疑问我们开始了电话来往,从那天开始这个素未谋面的女孩便成了我惟一的朋友,我毫无顾虑的向她诉说心中的苦闷,她的每次回复都是那么温暖贴心。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先先在电话里提出到我的学校看我,我却不敢答应,连路都无法独立行走的我她能接受吗?我害怕面对她,害怕失去生命中惟一的知己。
2008年的圣诞节,先先再次邀请我,我不忍拒绝。在护工阿姨的搀扶下,在熙熙攘攘的地铁站我终于见到了她,一个机灵可爱的小丫头。她远远的就认出了步履蹒跚的我,一丝微微的惊愕后她毫无犹豫的跑过来挽住了我的手,露出了一个甜甜的微笑。我们在附近的餐厅坐下边吃边聊,先先告诉我她是河北石家庄人,从小就热爱特殊教育,并不是我认为的聋哑人、残疾人。她告诉我当她得知我的事迹后非常感动,一心一意的想要见到我、帮助我。我们聊着,生平第一次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虽然初见我却有了些许的不舍。离别时当我走到门口,她突然上前抱住了我:“恺恺,我舍不得你。”我转过身很想拥住这个女孩,当手抬起时我却立刻命令自己放下,我不能拖累这个健全善良的女孩。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我好像经历一场艰难的战争,我是沉默的守城者,先先是执着的攻城者。我一次次的冷漠,一次次的拒绝,她却一次次的靠近,一次次的温暖。每天都会收到许多她关心的短信,我强迫自己不回复,生怕管不住自己早已按耐不住的思念和爱。
当我再次见到先先时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周末,远远的看见一个瘦弱的身影站在寒风中,她发现了我立即跑过来不由分说的拉起我的手,当我握住那双被冻得像冰块般的小手,再也无力甩开。就这样我们成了恋人,每次见面先先总是紧紧挽住我的手,丝毫不在意路人诧异的眼神。她还经常鼓励我,从她的眼里我看到了爱,也看到了希望。
天气越来越冷,可先先坚持每周末坐四个小时的车来学校看我,督促我做康复训练,休息时就会替我残疾的左手做按摩。为了让我的身体恢复,整个寒假先先一直坚持陪我住在康复中心做康复,除了洗衣叠被,每一个枯燥的康复锻炼她都给我打气。半个月后我的左部偏瘫有了很大的进步,没人搀扶也可以走很远,走路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明显左右摇摆。看着我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先先迫不及待地打电话回老家准备公开我们的恋情。电话接通后,只见先先的脸由晴转阴,快步走到门外接电话,一会儿先先红肿着双眼走进来。原来她的一家人都不赞成我们在一起,他们希望先先毕业后去西部支教,为西部的特殊教育尽一份力,先先却执意要陪着我。先先的父亲得了脑梗塞需要他回去照顾,先先又放心不下我,我感动之余,心情非常沉重。那个寒假,先先强忍着对爸爸的牵挂和愧疚,每天寸步不离地照顾我,开学之前先先瘦得更厉害了。“恺恺,又是新学期了,现在你要学会回归社会和同学一样学习和工作。”先先语重心长地在电话里给我下了新的命令。车祸后我的记忆力不好,比较健忘,先先为了让我相信我的记忆力没有丧失,就鼓励我考四级,2009年4月,在先先的鼓励下我报考了英语四级考试,同学们对我的举动很诧异也很怀疑,但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先先。从此每逢她学校无课都会过来陪我背单词,鼓励我坐教室最前面,渐渐地改掉了我喜欢坐在教室角落封闭自己的习惯,慢慢地和同学融在了一起。
2009年8月我通过网上查到:我的四级通过了!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一把抱住身边的母亲,相拥而泣。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先先的时候,电话那边传来了惊喜的尖叫声。这次四级考试的成功,让我重新找回了久别的自信,一直不敢独自出门的我,开始勇敢地跨出门口,一个人坐地铁坐火车,再一次自信地走进那阔别已久的熙熙攘攘的人群。
2010年12月15日我在东南大学修完了30门课程!曾右侧颅脑损伤75%的我,从失忆到正常,从痴呆到找回往日的智慧,从无法自理到完全独立,从看不到希望到嗅到人生的芳香,而这一切只因为有我的“傻丫头”一路相随。12月21日,我奇迹般恢复并将要顺利毕业的消息通过微博传出后,无数人纷纷在论坛上留言:“一个半脑男孩能有如此奇迹,这个男孩是最幸运的人!”只有我知道:没有先先就不会有如此多的奇迹!即将毕业的我下一站是回丹阳老家回报父母的深恩,而我的“傻丫头”将与我一路同行,我们将手牵手,用爱和希望迎接瑰丽五彩的人生!
(案例来源:《“半脑”男孩际遇“傻丫头”,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载《知音》,2011年第5期。)
案例分析提示
看到这个案例,心中充满了感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多些顺利少些挫折,可是命运却似乎总爱捉弄人、折磨人,总是给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生活中并不总是明媚的阳光,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与不幸常常伴随着我们。
挫折并不可怕,而且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挫折可以锻炼我们克服困难的种种能力,就像森林中的大树,不同暴风骤雨搏击过千百回,树干就不会长得十分结实,人不遭遇种种挫折,其人格就不会走向成熟,一切的磨难忧苦与悲哀,都足以帮助我们成长,锻炼我们。挫折足以燃起一个人的热情,唤醒一个人的潜力,从而使他对生活的真谛多一份领悟,人生多一份精彩。
在挫折与不幸面前,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直接决定了生活的质量,只有勇敢地面对挫折与不幸,人生才能走出挫折与不幸的阴霾。恺恺之所以在不幸面前,能够站立起来,是其直面不幸的努力感动了先先,从而收获到了一份真爱,最终,在先先的大力帮助下找回了人生的自信与快乐。
思考题
1.王亦恺的经历很是不幸,但在挫折与不幸面前,他选择了坚强,大学生应如何面对挫折与不幸?
2.先先是个善良的女孩,但先先的选择却注定为自己带来更多的付出,看过这个案例,你怎样看待先先的行为?
3.恺恺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
案例四
他们还是分手了
小A是南方某高校大学四年级学生,来自西部偏远的农村,家境贫寒,但有着健壮的体魄与良好的外表,对女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大学期间,他为了将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学业上,封闭了自己的情感。毕业临近,在现实面前,他感到了深深的不安。于是,将目标锁定在一个家境殷实、父母有背景,而外表较差的一个女同学上。在小A猛烈的攻势面前,女孩最终答应了他,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在对方父母的帮助下,小A终于就职于一家银行,但不久,两人因为感情不和分道扬镳。
案例分析提示
小A的行为是个恋爱动机问题,也反映了他的恋爱观。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大学生生理上的日趋成熟、心理上的逐步独立,使他们对于异性的追求无可厚非,但要想有好的感情结果,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学里的爱情是美好的、单纯的,没有太多的杂质,是大学生活中最值得回忆和充满温馨甜蜜的美好时光。但是当今的大学生恋爱思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恋爱的动机也更加趋于功利化,他们寻找恋爱对象除了看重相貌和才华外,也更加注重对方的发展前途、家庭条件、社会关系等。大学生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一是要摆正爱情的位置,这是树立正确爱情观的首要问题。要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人生的关系,用爱情中的积极因素来鞭策学习,奠基事业,从而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二是要加强责任感和义务感,这是树立正确爱情观的重要保障。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的欲求,但他们在爱情及恋爱的认识上道德观念模糊,盲目性很大,很多人情感需要大于理智成分,不重视恋爱的前景和结局,只重视过程中的欢悦,这是缺乏责任感、严肃感的表现。因此,必须从提高自我道德修养水平出发,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使爱情不断地深化和升华。三是要培养自制力和意志力,这是树立正确爱情观的重要内容。校园中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思想盲目性大,在自我发展中,没有明确的方向感,分辨是非能力差,很容易为感情挫折所击倒,或因不良外部诱惑而误入歧途。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意志力,培养他们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依靠自身的内部力量去克服挫折和抵制外部不良诱因的影响。
思考题
1.爱情必然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你认为爱情的基础是什么?
2.小A来自落后的农村,寻求家境殷实、父母有背景的女孩作为恋爱对象本无可厚非,但他的动机不纯,你认为他错在哪里,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案例五
小芳这是怎么了
小芳自从上了大三以后,就觉得自己变了,变得很敏感,别人的语言、语气、眼神、动作都会引起她的不舒服。她变得很固执,经常为小事伤感,经常为寂寞伤心,不能体验轻松快乐。她对学业心烦,看见一本本厚厚的书就心烦,做起一道道难解的题便心烦,看到别人在学习也心烦。上课、上自习总是一会儿瞧这个人一眼,一会儿瞧那个人一眼,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她对别人心烦,和那些要好的女孩子在一起学习,觉得不自在;跟她们一起走路,也觉得不舒服;别人看她,也感到不自在,不舒服。上大一时没有这种现象,到大二就有了,到大三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她谈了一个男朋友,早她一年毕业了。大一、大二时,他总是陪她上晚自习,周末陪她玩,当时很开心,学习成绩也好,现在他陪小芳的机会减少了,所以心情总不好,总想他能够天天陪自己。每每看到班里的其他同学一对一对地在一起,她好羡慕,好嫉妒。
(案例来源:中国心理教练网)
案例分析提示
小芳的问题属于心理失调,心理失调会引起心理紊乱和智力活动低落,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芳对学业心烦和对别人心烦,这种浮躁的心态是被恋爱激活的排他心理造成的。“和那些要好的女孩子在一起学习,觉得不自在;跟她们一起走路,也觉得不舒服;别人看她,也感到不自在,不舒服。”这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恋爱的副产品。恋爱的女孩很少能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观念和情绪,总觉得与别人格格不入,只能谈论与恋爱有关的事情。精神的贫困使得她们无视这个世界的富足,恋爱中的女孩总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和成绩滑坡的紧张,这些紧张反过来会强化性爱需要的紧张,种种紧张不能释放,从而觉得什么都“不舒服”;种种紧张日积月累地堆积起来,从而觉得什么都“不自在”,所以“大一时没有这种现象,到大二时就有了,到大三时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
情爱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奇特的、诱人的紧张感,心灵深处有一种敏锐的快乐感,只有和男朋友幽会才会满足这种需要,带来平静,所以小芳总希望和男朋友会面。要解除性爱诱惑,克服病态心理并不容易。对恋爱实施自我克制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自我认定:恋爱与学业哪一个为先?第二是自我设计:未来与现在哪一个为重?第三是自我克制:向自己承诺婚恋在毕业以后,主动参与文娱活动,淡化自己的紧张感,积极投入到社交活动中,克服自己的寂寞感。只有把消耗在恋爱上的心理能量转移、升华到学业当中去,紊乱的情绪才能得到平衡和康复。
思考题
1.恋爱是年轻人的必经历程,学业是大学生大学期间的主业,二者并非并行不悖,也并非相互矛盾,你认为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
2.恋爱紧张心理在大多数人身上都有所反应,说明双方对这份感情的珍视,担心自己的行为会使感情出现偏差,你认为大学生怎样才能克服恋爱带来的紧张?
案例六
应不应该告诉他
小云是一位大二的女生,在别人眼里她很优秀,可她却有着自己的烦恼。小云暗恋小建很多年,他们的关系很好。小建只是高中毕业,现在在家乡的一个小企业上班。小云对这倒无所谓,可是小云是个孝顺的孩子,她希望父母以自己为骄傲,如果她和小建谈恋爱,肯定会招来邻里乡亲的各种议论,父母也肯定会反对。小云不想和父母产生矛盾,更不想让父母伤心难过,小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她没有信心说服父母,也无法说服自己放下这段感情,更不知道和小建的感情会不会有最终的结果。她很担心万一把这事搞得一团糟,自己和小建连朋友都做不成,每天,小云都被这件事困扰着。小云和小建是初中的同班同学,当时在班里,流传着很多有关小建的绯闻,大家都在议论班里有几位女生同时喜欢着小建,并经常开他们的玩笑,也经常有其他班的女生在窗户外对着小建指指点点。小建对这一切从来都不回应,也不辩解。小云是个看起来有点内向的女孩,学习成绩不错,但长得不漂亮,平时总是一门心思做着自己的事。在别人的议论里,小云开始注意小建,她想弄明白小建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够吸引这么多女孩子的眼球。小云发现小建其实是一个帅气的男孩,酷酷的,平时话不多,学习成绩一般,有时候还会作出一些稍微有点出格的事而挨老师的批评。所有这一切在小云看来都很独特,很有个性。后来,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小云的眼睛开始追随着小建的身影,可是小云不想让自己也成为别人的话题,她只是默默地关注着这一切,在心里默默地喜欢着小建。她关注着小建的一举一动,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可是这一切,她却不想让小建知道。虽然她也想让小建注意到自己,可是每次当小建看到她时,小云却总是慌乱地躲开他的视线。在那个对早恋比较敏感的年龄,小云不想让自己也成为焦点,成为又一个与小建相联系的绯闻主角。小建的家离学校比较近,为了多一点时间在一起又不引起别人的注意,每天放学的时候,小云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取了自行车慢慢骑,直到小建跟上来才假装正好同路的样子和小建同走一条路,其实小云走的是一条绕远的路。中午小云在学校吃饭,而小建却每天回家吃饭。小云每天默默地关注着小建返校的时间,在每次小建踏进校门的时候,小云总是不期而遇地正好出门,到外面绕一圈再回来。不管是班级活动还是几个人小聚,只要有小建的参与,小云都会积极参加,上课的时候,小云也总是假装不经意地偷偷瞧他几眼。所有这一切,小云只想留在心里,不想让任何人知道。
(案例来源:新浪网)
案例分析提示
小云的案例是个明显的单相思。单相思严格说来不算爱情挫折,不过单相思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危害与失恋同样大。持续陷在单相思状态对个人发展极为不利。
解决单相思首先要端正认识。爱情不是生活的惟一内容,不能为它耗费所有精力。其次,向别人倾诉自己的内心烦恼也很必要,倾吐出郁积的情绪会缓解积蓄的心理紧张。如果上面这些方法都不奏效,适当应用心理保护机制,产生代偿迁移效应也是行之有效的。所谓代偿迁移,是指青年把失恋或单相思造成的心理紧张迁移到其他方面来缓解这种心理紧张。代偿迁移的方法有四:一是确立“天涯何处无芳草”的信念,这是一种心理保护方式。失恋或单恋者要认识到好的异性在各个阶层各个地方都存在,时刻向自己重复这个信念就会在一段时间后使自己相信它,既然好的异性到处都有,就没必要纠缠在一个人身上不放。二是“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酸葡萄效应指失恋或单恋者为了缓解内心痛苦,像伊索寓言里的狐狸那样说葡萄是酸的,指出以前恋人或单恋对象的一些缺点,有助于打破理想化倾向。“甜柠檬”效应则是罗列自己的各项优点,找出自己的美好之处,可以恢复自信,从而减轻痛苦。三是环境适移。不要再过多涉足以前常与恋人呆在一起的环境,睹物思人会使你更加悲伤,而时过境迁,痛苦就会慢慢淡去。四是升华。恋爱的挫折可以化为一种动力,当你为了减轻心理紧张而把热情投入到事业中去时,你就会把这种紧张慢慢地释放,变成事业的帮助。
思考题
1.很多年轻人都曾对某一异性有过向往,这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常常遇到的问题,解决得好会在心底留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解决不好就会对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你认为单相思有什么危害?如何正确解决单恋问题?
2.如果你是小云,你会怎么办?
案例七(www.xing528.com)
小王失恋了
在某工程学院就读的小王在一次学生活动中,认识了本校一女生,对她印象不错,遂主动接近。该女生比他高一年级,当时已面临毕业。四月中旬的一天,小王突闻姥姥去世,悲痛欲绝,找到该女生向其倾诉从小与姥姥共同生活的情景以及对从姥姥处得到的母亲般温暖的深深眷恋。该女生听后,非常感动,马上表示要与他交朋友,小王像抓住了救命草,立刻把全部感情投入其中。在以后的交往中,他的感情越陷越深,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可该女生自答应与他交朋友后,又十分后悔,觉得自己欠考虑,特别是她父亲非常反对他们之间的交往,于是多次表示要结束恋爱关系。可小王不同意断绝关系,曾写过血书,表示过要断指、自杀。由于小王的情绪一直处在极度的波动中,并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他们的关系上,致使其期末考试三门不及格。该女生毕业后,分到本地工作,表示与小王只能做一般的朋友,希望他不再打扰她,并退回了他给她的所有信件。小王一时冲动,到该女生的单位,动手打了她。该女生和其单位的领导找到学校,小王当众流着眼泪表示不再与她来往。可他的内心仍觉得自己是真心爱她,不想失去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特别是到了节假日,打电话、写信,甚至到这个女生家的门口或上班的路上等她,他知道这只能使她离他更远,而且也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但不能自控,眼看接近元旦,情绪更是难以自制,担心作出失控行为,更怕考试再亮红灯。因他已累计八门不及格,已没有获得学位的资格,如果在最后一学期毕业设计再出问题,将无法毕业。小王感到内心痛苦至极,不知怎么才好。
(案例来源:福建工程学院心理咨询中心)
案例分析提示
失恋是爱情的悲剧,当恋人中的一方宣布终止恋爱关系时,遭受猝然打击的一方总是不愿接受眼前的事实。失恋者常常会陷入紧张、消极的心理状态,内心感到痛苦和焦虑,忧伤和愤怒,彷徨和惆怅,甚至茶不思,饭不想,精神不振,健康每况愈下。诚然,作为恋爱关系的一方,产生一种情感反应,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恋爱者在失恋后若不能用理智去冷却炽热的感情,而任凭情感的风暴去冲击一切,必然会产生心理上的偏差,并有可能变得危险和可怕。大学生因失恋而导致精神失常、报复等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大学生失恋问题不容忽视。
解决失恋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失恋,冷静分析一下失恋原因。理智分析失恋的原因是摆脱失恋苦恼的第一步,也是失恋者情感走向成熟的契机。两个人在一起,除了社会公认的品质观念以外,还需要许多特殊的原因,如,性格协调、志趣相同、价值观一致等等。这些方面发生矛盾使恋爱不能进行下去,大可不必过于痛苦。其次,情感要得以宣泄。失恋后不要独自把痛苦长期堆积在心底,更不要时常独自品味痛苦,可找亲朋好友倾诉心中的烦恼,在与亲友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过程中,尽情地将烦恼和痛苦宣泄出来;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倾吐心中之悲伤,以减轻心灵上的负荷;或者是关起门来,让自己痛哭一场,从而释放出自己心中的痛苦。第三,要注意情感的转移。失恋对失恋者来说,尽管是痛苦的,但是它不等于是对爱情的排斥,它往往成为得到幸福的新起点,重要的是不可继续沉溺于已经逝去的爱情。失恋者往往都有一种被抛弃的孤独感,如能找到更合适的意中人,会得到心理补偿,这也是调节失恋心理的重要方式。失恋者应该转移感情,寻找新的爱,以此来淡化失恋的痛苦,弥补心灵的创伤,从而走向新的生活。第四,是情感的升华。一般地说,处在热恋中的人,由于对生活充满着激情,对前景充满希望,因而人生态度常常是积极进取的,这种人生态度的突出表现,就是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然而,一旦他们陷入失恋的困境,往往会因为经不起失恋的打击,使进取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随之逆转,或流于放任,或变得深沉。当然这种逆转的出现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只不过是失恋者对失恋痛苦与绝望的一种徒劳无益的抗争。因此,不要把爱情看得过重,失恋并不意味着被爱情抛弃,失恋只是人生道路上一次小小的挫折,生活的内容是丰富的,应该用理智战胜痛苦,把感情、精力投入到实现自身价值,事业进取和对生活的热爱中。
思考题
1.失恋是很多年轻人都曾有过的遭遇,对待失恋的态度如何在一段时间内决定着当事人的行为与价值取向,你认为作为日趋成熟的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失恋?
2.你怎样看待小王的行为?如果你认为小王的行为是错误的,究竟错在哪里?错误对待失恋有什么危害?
案例八
小马苦恼着
我(小马)是一名大学生,因为学习不是很紧张,便玩起了网络游戏,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名叫小雪的女孩。聊了一段时间,我们互有好感,就在游戏上“结婚”了。后来,我们在网络聊天中,她说了好几次,认为与我“结婚”的选择是正确的。再后来,随着了解的不断加深,我发现真的很爱她,就说希望能够把游戏变为现实。第一次说的时候,她说家里不一定赞成,第二次我又提出时她说考虑考虑。我们约定,在我期末考试结束的那天她给我答案。其实,在网上我感觉得出来,她很爱我,但是我一直想不通她为什么不能马上答应我,也许她有顾虑,毕竟,我们没有任何的现实接触,没见过,声音也没听过。离期末考试还有一段时间,现在,我只能在困惑中等待答案。
(案例来源新浪网)
案例分析提示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的兴起与发展使人们相互间的交往更为迅速,更为便捷。小马的情况说明他已陷入网恋之中。网恋无可厚非,也很正常,人与人之间的恋情就是通过沟通与交往才产生的,在网络里经过一定的交流与沟通,对对方产生情感,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是,网络毕竟是网络,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沟通完全不同。“网恋”一般分为通过网络恋爱(指人们借助国际互联网这一新的媒体和空间谈恋爱)和纯粹的网恋(指网络空间中的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借助亲密性的文字和符号而建立起来的带有神秘性、刺激性和无限遐想色彩的依恋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只存在于网上的心灵伙伴关系)两种类型。本质上讲,前者并不具有太多的新的涵义,不过是为了表达爱慕、加深感情而有了网络这一新的沟通与联络方式。
小马的恋情应该归入第二类,即纯粹的网恋,并不是真正的恋爱。所谓恋爱就是以婚姻为目的的私密性的人际交往方式,因此,恋爱至少具有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恋爱的最终目标是通向婚姻家庭;第二,它必须建立在亲密的男女两性关系的基础之上。而小马的恋爱并不具备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网恋的目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在于找对象最后结婚,网恋与社会生活中的恋爱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有着截然不同的游戏规则,当然从网恋转变为现实恋爱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小马的恋情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在网络中的一种与爱情无涉的依恋之情,是一种在网络中出现的从前不曾有过的新的人际关系。如果一定要说“网恋”与爱情相关,那么这种爱情则是所谓的“虚拟爱情”。因此,纯粹的网恋是一种“伪恋爱”,一种披着恋爱外衣的“网恋”,其实质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人际关系。
如果感觉和自己想象中的差别很大,不愿意在一起,很简单,不用去抱怨谁,平静地分开,回到自己现实的生活中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另一半,这才是最幸福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感情都必须在现实中存在,否则就没有基础了。
思考题
互联网的诞生为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从而也拓宽了年轻人的恋爱空间,丰富了年轻人的恋爱方式,什么是网络恋爱?你如何看待网络恋爱?
案例九
不堪的重负
镜头一:真有些受不了了:一场爱情,12张北京往返合肥的火车票,3个月花了1.4万元。张力是安徽某高校大四的学生,去年春节后北上进京成为“北漂一族”。心里惦念着刚谈恋爱不久的女朋友,3个月的实习期,他整整回了6趟合肥。朋友们都戏称,铁道部该给张力办张月票!“在北京就打电话,一张50元的电话卡一个晚上就没了,也不知道怎么就有那么多话说。越聊越想,就有了第一次回去,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有时候火车上人多,买不上硬座,就只能一直站到合肥,可一见到她,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了!”炫目的爱情背后最直接的付出是金钱。车费、电话卡、礼物,3个月下来,张力花了1.4万元。对于一个还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这无疑是很大的一笔数目。张力找借口分批向家里要了1万元,剩下的找朋友借,到现在借的钱还没有补上。张力有个哥们儿到福建找工作,几场招聘会下来,他心灰意冷,还在学校的女朋友电话中柔柔的一声“要不回来看看我吧”,他马上打电话找张力借回合肥的车票钱,张力破口大骂:“兄弟,没找到工作别回去!”骂完了,第二天,张力还是给哥们儿打去了500元。张力说,其实自己挺能理解哥们儿的,为了爱奋不顾身,金钱、前途都变成很不重要的事情了。
镜头二:恋爱账单。晓斌是大三学生,恋爱时间13个月。他做事细心,恋爱也一样,会细心到帮女友买袜子,还会细心地将这些账都记着。账单显示,晓斌跟女友从牵手到接吻的时间为1个半月,这个过程他用掉了1 350元。2008年2月14日,送花一束68元,校园旁的烛光晚餐132元。这天以后,无特殊情况他们每天都在一起吃饭,费用晓斌付。3天后,他大着胆子牵了她的手。吃饭费用每人每天10元左右,牵手当天送心形饰品一对53元(注:偷偷地还了价)。2008年3月30日,送品牌香水一瓶386元。帮她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平均每月180元,同时负责每天的零食和饮料,每天估算10元钱。晓斌出身在工薪家庭,父母每月给他1 000元的生活开支,在同学中,他的经济状况算中等。爱情迫使晓斌勤工俭学,这让他每月可以多得几百元爱情基金。晓斌说,最喜欢跟女友到山顶上晒晒太阳,但恋爱不能光指望太阳。虽然开支很大,晓斌也不打算放弃,但他劝告那些还没有开始恋情的男孩子:恋爱很昂贵,投入需谨慎。
(案例来源:新华网,搜楼网)
案例分析提示
近年来,大学生恋爱的花费逐年看涨,甚至已经有超出学生及其家庭本身经济承受能力的势头。大学生谈恋爱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在恋爱中,应该明白给予对方的是什么,是互相关心、帮助和个人修养的相互熏陶。大学生作为还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个体,在消费方面应尽量有所节制,不要受现实消费潮流的影响,物质投入和感情回报是两回事。
思考题
1.恋爱必然会带来许多消费,对于经济尚没有独立的大学生而言不能不说是个较大的负担,你认为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解决恋爱中的经济问题?
2.你对张力与晓斌的行为怎么看?
案例十
无奈的选择
在西安上学的韩晨大一时和同班的朱健坠入了爱河,没过多久,两人在校外租了间小屋,开始了真正的二人世界。在两人的精心布置下,一个温馨的家诞生了,书柜、电视、灶具一应俱全。幸福的日子在风平浪静中度过,偶尔有些小拌嘴,也成为两人甜蜜生活的调味剂。“那天,韩晨告诉我,她怀孕了,我整个人就像被人猛地打了一棍,一下子懵了!”朱健这样形容当时的心情。大学生的身份和他们的经济状况,根本无法去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人流虽然很残忍,但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几经斟酌,两个人来到一家医院做了无痛人流,手术费、住院费,加上一些营养品,总共花了1700元。朱健每个月有500元的生活费,家里宽裕的时候,会多寄给他一些,但1700元可真不是个小数目。他俩用了5天的时间,借遍身边的朋友、同学,终于筹到了1200元,其余是朱健以考导游证为名向家里要的,到现在还有500元没有还清。
(案例来源:新华网)
案例分析提示
传统的恋爱道德规范正逐渐的在大学生人群中消失。大学生恋爱由羞涩与含蓄转向公开化,也从校园走到了出租屋,同居的现象也日趋普遍。大学生作为有判断力的群体,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行为是不应提倡的。
大学生同居危害很大:一是婚前性行为会带来剧烈的心理冲突,事后容易处于惶恐、不安、自责、悔恨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巨大的心理冲突给未来美满的婚姻生活带来隐患。二是婚前性行为会导致感情变味。相爱的人之间保持一种朦胧、神秘、含蓄、神圣的美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而婚前性行为很容易破坏这种感觉,两人的关系迅速发生了质的飞跃后,就会产生零距离。零距离容易因为小事而起磨擦,频繁的冲突,会使彼此不珍惜感情,猜疑和不信任会横亘在二人中间。三是婚前性行为多数是在爱情没有成熟的条件下进行的,时间一长会发现对方并不适合自己,但交往了几年,物质、精神都耗费了许多,往往只好勉强维持关系。但这样的爱情已没有了昔日的光彩和美好。四是婚前性行为给女生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很多大学生由于对性好奇,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慎怀孕后,往往只能去医院做人工流产,给女生带来的身心伤害都很大。
思考题
1.你怎样看待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的同居现象?
2.大学生恋爱同居对其有什么影响?
案例十一
一女大学生网恋失贞自杀
2006年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就读宁波某学院的女生丁丁永远也看不到了。元旦前夕,该校图书馆旁一条小河里浮出来一具女尸,经过辨认,正是失踪将近一个月的丁丁,警方调查后得出结论,丁丁系自杀身亡,生前曾和网友见过面。
丁丁来自台州,现年22岁。据父母讲,丁丁平时一个月回一次家,有事时就给家里打电话。去年的12月4日,他们发现丁丁找不到了,打手机不通,发短信也不回,和她的同学联系,说丁丁已经好几天没有来学校了。他们吓坏了,于是来到学校找丁丁,发现丁丁寝室里的东西完好无损,有一张手机卡,一查原来是女儿的手机号,但手机却不见了。随后,他们就和学校一起费尽周折地寻找丁丁,但丁丁却一直没有出现。
据一名同学介绍,丁丁失踪前的12月1日,曾到宁海去会过一个网名叫宝宝的网友,这个网友自称24岁,在政法机关工作,两人是在网上认识的。丁丁生前没有谈过恋爱,对这个网友很感兴趣,女同学们曾看过她的聊天记录,两个人聊得很投机,几乎是无话不谈,当时她们还问她是不是网恋了,丁丁说不是。12月2日丁丁见过网友回来后,情绪非常低落,没多久就失踪了。据另一名同学介绍,丁丁回来后什么也没有说,手机不见了,自己又去补了一张卡,将手机号给补了回来。
丁丁死后,家人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她的日记,日记注明了死因。这个日记的记录日期是去年的12月1日,开头在骂宁海的网友,最后又自责自己为“贱人”:初次没了,永远没了!曾经视贞操为天为地为惟一,突然在失去时无助地任人摆布。无助,终于知道了什么叫无助,世界上密密麻麻千千万万人,可一个都帮不了我,一个也没有。本应以死相逼,可是我突然懦弱到只会让步、退缩、任人宰割,又有谁知道我当时的无助,又有谁伸出了正义的双手,哪怕一丝一毫的援助。我什么亲人,什么同学,什么朋友,没有一个人能帮我的。本应该去跳江的,可是我没做到。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暂时地活着,可我知道为什么要死,我对不起我的一切!刚烈,何为刚烈,要做到刚烈,就马上去死,别再犹豫了,去吧!
经过警方调查,和丁丁见面的网友姓潘,只有21岁,他在网上所称在政法机关工作纯属编造,承认和丁丁见面后发生了性关系,但双方是自愿的,并且丁丁还把她的手机送给了他。丁丁的家人认为不可能,因为丁丁送给他手机,不可能回来补卡,因此,要求警方依法追究这个网友强奸丁丁的法律责任,但警方认为证据不足。
(案例来源:每时每刻360健康管家网)
案例分析提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恋成为一种新的恋爱方式。互联网络特有的便捷性、隐蔽性等优势让大学生很快地接受了这一恋爱方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网恋成了一种时尚活动,特别是一些进入大学后刚刚接触到网络的学生,往往由于自控能力较差而陷入网络不能自拔。空闲时间多、上网方便的大学生自然对这一方式趋之若鹜,个别女大学生还因网恋而上当受骗。相信丁丁的死,给许多大学生敲响了警钟,网络世界里面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不能给不法之徒创造“犯罪机会”。
思考题
1.大学生应如何通过网络与人相处?
2.丁丁的行为错在哪里?
案例十二
一份女大学生包养协议
郭某,广州某大学学生,上网时认识了陈某。陈某说自己30岁,开了一家工厂,还没有结婚。在见面接触一段时间后,他们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开始同居。偶然间,郭某得知陈某已经结婚,就和陈某大吵一顿。陈某说他和他老婆是包办婚姻,本来就没有感情,郭某才是他的真爱。郭某也想,找一个支柱,来完成学业,还能有点钱供弟弟读书来减轻母亲的负担,就又无法抗拒地和他在一起。郭某清楚这份感情肯定没有结果,只想从陈某那里得到更多的钱,为使自己有保障,与陈某签订了一份包养协议:
甲方:陈某(男方)
乙方:郭某(女方)
为了维护甲乙双方的感情,不影响各自的学习、工作和家庭,甲乙双方经过再三思考,特制定以下协议:
1.甲方为乙方提供住房一套,要求至少是一房一厅,位置应在乙方所读的大学附近,房租水电等一切费用由甲方承担;
2.甲方每月支付乙方生活费:费用人民币壹万元整,乙方不得再以其他任何理由向甲方索要费用和礼物。除非甲方愿意主动赠送;
3.乙方在其大学毕业前即包养期间内(从2007年到2010年7月前)不得谈恋爱找男朋友,更不得与除甲方以外其他任何男人上床,一经发现,甲方将坚决停止本协议并有权要求乙方赔偿以前所有费用;
4.甲方要求乙方至少每周五晚上到周日晚上陪侍甲方,甲方因工作关系、节假日等特殊情况除外,其他时间在不耽误乙方学习前提下,乙方也有义务陪侍甲方;
5.甲乙双方在三年内仅仅为男女朋友关系,乙方没有义务为甲方生小孩,故乙方可要求甲方主动采取避孕措施,如有意外,甲方应承担流产医药费营养费;
6.本协议内容为绝对隐私,本协议只有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均有义务保守秘密,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以上协议望甲方乙方共同遵守,彼此也理应相互照顾,怜惜,体贴,理解。
甲方:(签名) 乙方:(签名) 日期
(案例来源:新浪网)
案例分析提示
看到这份协议,心情异常沉重。郭某作为情窦初开的女大学生,通过网络结识异性本无可厚非,但她接受对方的原因原本存在较大的偏差,在得知对方已经结婚的消息后,仍与对方同居更是错上加错,是对自己的放纵与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为使自己“有保障”,与对方签订包养协议,更是令人啼笑皆非。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人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自立、自强、自爱是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作为社会成员的大学生理应做到。当然,大学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的一些不良行为在学校也会有所反映,但大学生对是非对错必须有较为准确的判断与把握。
思考题
1.大学生如何做到自立、自强、自爱?
2.这份协议是否受到法律的保护,为什么?
3.你如何看待郭某的行为?
【注释】
[1]注:本页部分案例选编自中国滁州新闻网、信息时报、四川在线、解放网-新闻晚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