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人为本,提升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一)审计人员观念优化
在监督观念的基础上优化审计观念。审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增加组织价值提供高效服务,帮助被审计人减少或避免出现错误和风险的发生。由此审计人员应牢固树立一个理念,即审计人员的思想意识应从当前的监督导向型转为服务导向型,建立和形成一种“面向被审计人的服务观”。因而审计人员应当清楚地认知自身在审计中的定位,所承担的职责和所要体现的价值,一切审计行为都应以增加组织价值为终极目标,通过认证、评价、咨询等手段,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种理念应贯穿内部审计工作的始终。
(二)审计人员价值取向优化
所谓价值取向,就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主张、态度,它对行为取向起着重要作用,是行为方式的内在思想动因。审计价值取向是审计人员在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内部审计自身价值的一种群体意识。根据内部审计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内部审计人员应倡导的核心价值趋向是:敬业、公正、创新,这是内部审计人员实施一切审计行为应恪守的原则和标准。
——敬业。敬业是从事某一职业或承担某一责任所表现的一种最高境界,内部审计人员应热爱、忠诚于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甘愿为之倾注自身的精力。内部审计人员群体的敬业程度决定着内部审计事业的兴衰。
——公正。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内部审计,维护的是公正,体现的是公正,遵循的也是公正。内部审计要做到公正处事,就必须始终不移地坚持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活动中,以法规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站在第三者立场作出不偏不倚、不带任何偏见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作出公正、公平的评价和处理,只有这样,审计结果才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创新。创新在审计中起着自我完善的作用,是审计群体与个体不断获得发展、体现价值的途径。学校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将会不断产生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新需求,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不断进行创新,承担新使命,扮演新角色,探索新领域,研究新课题,开创新局面。
(三)审计人员心理优化
1.消除各种心理倾向或偏见(www.xing528.com)
(1)证实偏见。证实偏见是指审计人员在从事某一审计行为时倾向于寻找证据以支持最初的判断和意见。当审计人员最初的判断和意见最终被确认为“真”时,该审计行为具有一定的效果性,其效率性如何,则主要取决于取证策略和方法;当审计人员最初的判断和意见最终被确认为“假”时,该审计行为不仅无效,而且发生严重的效率损失。由于受到审计周期短、对被审计人或审计事项了解不多(深)等各种因素影响,审计人员最初的判断和意见一般表现为“假”,或可靠性程度较低,因此,审计人员有必要消除这种证实偏见,否则,由于审计行为的选择性所带来的后果将是审计行为效率的损失。
(2)知觉偏见。知觉偏见是指审计人员倾向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态度和知识等对审计资料进行非理性选择,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从而导致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出现偏差,既产生无效审计行为,又可能引发审计风险。
(3)可用性偏见。可用性偏见是指审计人员在从事某一审计行为时忽视被审计人具体情况,因回想以往其他被审计人类似情况的特殊例子而高估计发生50%的概率。该偏见将导致大量的、长时间的审计取证行为的发生,这种审计行为尽管比较谨慎,但由于以往其他被审计人类似情况的特殊性而非一般性,因而,可用性偏见也是审计人应当消除或克服的心理倾向。
(4)证伪。审计人员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职业心理倾向:努力寻求否定,而很少去做肯定的尝试。
2.优化审计人员心理状态
优化审计人员心理状态主要包括优化审计人员注意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和思维状态。具体来说通过一定方法和措施,保证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注意力稳定和集中,充满激情,意志坚韧和智力活跃。注意是心理活动的调节机制。所谓注意,是审计人员对所有审计事项的指向和集中,它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优化审计人员的注意状态,主要是增加有意注意,减少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指审计人员具有一定的具体审计目标,并在目标的引导下,作出适应和适当的审计行为和意志努力的注意。当增加有意注意,减少无意注意时,就会降低不必要的审计行为的发生。情感是审计人员对各种审计事项内心感受或态度的主观体验,不同的情感状态对审计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如果审计人员对某一审计事项感受比较强烈,或者持否定态度时,其审计行为具有一定的完整性、连贯性和彻底性;反之,如果审计人员对某一审计事项麻木不仁,或者态度暧昧时,其审计行为就会残缺不全,广度和深度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审计人员知识优化
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各种形式,如培训、专业课进修、专题研讨等,组织全体内部审计人员参加职业后续教育,掌握和运用相关新知识、新技能、新法规,以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与执业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