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研究方法
本研究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和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范式,采用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技术线路。具体研究中按照两条线索向前推进:一是弄清楚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概念、制度要素、制度功能、制度环境、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问题,探究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安排与变迁;二是立足我国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历史和现实,分析研究生培养制度的缺陷,寻找研究生培养缺陷的制度性根源,探求研究生培养制度创新建议。基于以上的分析框架,本研究采取了四种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访谈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
文献分析。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充分搜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包括经济学、科学学、社会学、制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文献。重点收集有关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各级主管学位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颁布的有关研究生培养制度方面的法规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暂行办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等法规文件;二是专家学者关于研究生培养制度方面的论述,如前面文献综述中所列举的;三是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大学中关于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文献;四是国内部分高校研究生培养方案,如北京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清华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武汉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等。
访谈研究。本课题最大的意义在于其实际价值,联系实际是其基本要求,来自实践的资料是本课题的基本依据。分两个角度调查:一是访谈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培养单位、用人单位等;二是访谈有关学位研究的专家学者、各级政府主管学位工作的官员、各高校具体从事学位管理工作的职员。国内访问了武汉、北京、上海、南京、西安、香港等城市的大学;国外访问了韩国、印度、比利时、加拿大等国家的部分大学。在访谈过程中,被访者谈到了一些笔者事前未曾考虑到的问题,并因此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对本文的写作极具启发意义。(www.xing528.com)
统计分析。根据中国教育年鉴、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教育年鉴等中的相关数据,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处理和分析,从中找到一些典型的变化趋势和一些规律性特征,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法渗透在全文之中,如发达国家研究生培养的制度比较,在国外同一个国家不同大学之间进行比较,也在不同国家大学之间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进行中外大学之间的比较,找出值得我国借鉴的研究生培养制度经验和做法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