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ollege
文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院之一。其前身是1893年学校创办初期设置的“汉文门”。1918年改称“国文科”,1922年更名为“国文系”,1928年设立文学院,闻一多先生担任首任院长。此后,1953年国家院系调整,撤销文学院,设置“中国语言文学系”;1997年,重建文学院;1999年文学院与历史文化学院、哲学学院、建筑学系合并为人文科学学院;2003年8月,学校部分院系重组,再次恢复文学院。
文学院虽历经调整,但由于一代代学人的精心打造,优良的学术传统代代相承,积淀深厚,成就辉煌。
在20世纪初的建院初期,著名学者杨树达、黄侃、郁达夫、闻一多、沈雁冰、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先后在文学院任教,他们为文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被誉为晚清“三大国学大师”之一的黄侃教授师承章炳麟先生所创立的“章黄学派”,饮誉海内外。
20世纪30年代至1949年又有刘博平、刘永济、刘异、徐天闵、谭介甫、朱东润、游国恩、苏雪林、黄焯、高亨、冯沅君、叶圣陶、朱光潜、席鲁思、程千帆等著名学者在文学院任教,使文学院得到了进一步壮大。
20世纪50年代群体优势突出,形成了被誉为“五老八中”的学术中坚力量。刘永济、刘博平、徐天闵、陈登恪、席鲁思、黄焯;程千帆、沈祖棻、刘绶松、胡国瑞、李健章、周大璞、李格非、张永安、缪琨等一大批学者声名远播。文学院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教学科研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成为南北学术交流的重镇。著名的珞珈品牌由此形成。(www.xing528.com)
1978年以来,文学院再度振兴。如今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除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之外,中国语言文学类的所有二级学科,即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都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并另增设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博士点和写作、国学与汉学硕士点。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学位也将于2008年招生。本科层次,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试招)、人文科学试验班和国学班(与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合办)。
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2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占教师总数的87.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75%。
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各一百多人。另招收访问学者、博士后、留学生、进修生、交流生、成教生等数百人。
文学院下辖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站等单位,并设有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史哲合办)和校级重点研究基地汉语言文学典籍整理与研究中心、语言与信息研究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近年来文学院学科建设成绩显著,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丰厚,发表在权威刊物上的论文成倍增长,转载率高。不少研究方向在国内高校同类学科中居于先进水平。不少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如今的文学院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势头强劲,在全国同类高校院系各类排名中均居前列。在2004年国家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十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