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何克服不良习惯
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具有如下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习过的知识定期复习;
●将学习放在第一位,只有在完成指定的任务后,才做其他事情;
●经常将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既理解了所学知识,又丰富了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有一张明确的学习计划表,上面详细列出了学习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如果没有正当理由,绝不轻易放弃自己的学习计划;
●喜欢提出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证明所学到的一般原理和规则;
●经常利用某一学科所学的知识来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
●将书上的重点或难点做上标记,以便复习时能格外留心等。
同时发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有如下一种或多种不良学习习惯:
●没有压力就不学习;
●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常常是匆匆忙忙地应付一下便交上去;
●经常睡眠不足,上课时昏昏欲睡;
●一边学习一边做白日梦;
●学习时常常坐不住,无法把精神集中在学习任务上;
●在家里,常常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或者一边听家人讲话,一边做作业;
●学习时,常常站起来,来回走走,看看杂志或者吃点零食;
●在课堂上经常发现自己忘记带课本、钢笔等学习用品。
从心理学角度看,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同样的动作行为不断重复而逐渐固定下来的一种行为模式。许多良好的习惯等都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许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不注重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逐渐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看你有哪些不良学习习惯
①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
②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
③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翻,浪费时间;
④不准备工具书,需要查词典时,还嫌麻烦,马马虎虎地应付学习;
⑤爱面子,不懂不会也不问;
⑥学习时沉迷空想;
⑦快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早早把书包收拾好,心中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
⑧下课马上放松自己,从来不想想这堂课都学了些什么;
⑨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
作业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分数,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
做作业时,常做一些小动作;
遇到好电视,就忘记做作业;
边做作业,边听MP3;
学习时常说闲话;
学习完后把书本胡乱一扔,再学习时现用现找,浪费时间;
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
考得不好却不愿意听批评;
喜欢哪科光学哪科,偏科;
情绪波动大,因喜怒哀乐的情绪而影响学习;
基础没打好,变得灰心,自暴自弃。
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逐步改掉不良习惯
马克·吐温说:“习惯就是习惯,任何人都不能把它从窗口扔出去,只有哄着它从楼梯下去,每次只能走一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矫正学生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一项重要工作。学生自己想改掉不良习惯也是如此。习惯并不意味着僵化。好习惯的培养,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支持,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只是动作的积累,脑神经指令的重复,这种行动你做得越多,脑神经所受的刺激和记忆就越深,你的反应也会更加熟练,习惯就成了自然。因此当你要把一种好的行为养成自己的习惯时,尽管这种行为开始时对你是如此陌生,那么请你记住:“多做几次就好了!”要破除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握时机,事不迟宜。想改变习惯而又一再地拖延会更加害怕失败。
2.运用意愿力而非意志力。习惯所以形成是因为潜意识把这种行为跟愉快、慰藉或满足联系起来,潜意识不属于理性思考的范畴,而是情绪活动的中心。“这种习惯会毁掉你的一生”,理智这样说,潜意识却不理会,它“害怕”放弃一种一向令他们得到安慰的习惯。运用理智对抗潜意识,难以致胜,因此,要戒掉恶习意志力不如意愿力。
3.找个替代品,培养另外的一种新的良好的习惯。例如情绪不稳定使人依赖坏习惯所带来的慰藉,防止不良饮食习惯而造成的血糖时升时降,有助于稳定情绪;经常做适度的运动,即能促进身体健康,也会刺激脑啡——脑内一种天然类吗啡化学物质的产生。近年来科学研究指出:缓步跑的人所以感受到自然产生的“奔跑快感”,全是脑啡的作用。
4.制定计划,逐步落实。一旦决定改变某种习惯,就拟订一个计划和目标,善于利用目标的“吸引力”,如果目标太大,就把它化整为零。每达成一项小目标时给自己一定的奖励,借以加强目标的吸引力。
5.相信自己,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在改变不良习惯时,很可能有一些失败,对失败也不必惩罚,也不要引咎自责,因为一次失误不见得是故态复萌。
6.建立健全班纪班规,提供良好的外部转化条件。在班纪班规的制约下,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下,学生的某些不良习惯会被动地消失,一些新的良好的习惯会产生,尽管这些新的良好的习惯开始只是被动的,但随着动作的多次重复强化逐渐变成自觉行为。
在检查出的不良习惯中,按不良习惯的严重程度,由重到轻排好顺序,写在一张纸上,贴在书桌上或墙上,天天看它,天天检查它。从最严重的不良习惯开始,逐个努力改正和克服。改掉一个,在不良学习习惯表中划掉一个,再集中精力去改正下一个,直至最后一个不良习惯从表上划掉。
常见不良习惯矫正
1.粗心大意
粗心大意是许多考生最爱犯的毛病。从心理学观点来看,粗心大意是指自己明明理解和会做的事情,由于不仔细而造成了差错。作为一种性格缺陷,粗心大意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在重大的复习考试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高考英语科的考试过程中,填答题卡错位而丢失了近70分,最后功亏一篑;一位复读了两年,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粗心大意在进考场的途中搭错了车,等他醒悟后返回时,因超过了进场时间而不得不放弃了这场考试。粗心大意如一颗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带给你重大的打击。怎样才能改变这一毛病呢?心理学家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思想认识
古人诗云:“泾溪石险人竟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水急路险,终年没有听说有人掉进河里;倒是水缓路坦,反而常传闻有人失足落到河中。学习中也经常有这种现象,有些问题很容易,按理说是绝对不应该出差错的,粗心的人还是出差错了;反之,有些事情比较难,按理说出差错的可能性较大,但有心的人这时反而不出错了。例如,在进行数学考试时,许多同学对后面难度较大的综合应用题无一差错,而在前面较易的选择题和填充题出错不少即是如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对较难的问题时心理上比较重视,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兴奋灶比较强烈,不易受其他兴奋灶的干扰,因而就不易出现差错;反之,对较易的问题心理上不太重视,在皮层上形成的兴奋灶比较微弱,易受其他兴奋灶的干扰,因而较易出现差错。正因如此,加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责任心,就不会随便马虎掉以轻心,并且也能自觉地克服分心现象,从而有助于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2)保持适度紧张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尽管每当进入考场时常常暗示自己细心点,可是由于心情紧张,一些事后看来十分明显的错误、疏漏就像隐身人一样接踵而至,甚至看错了题目要求,忘做了某些题目。事后懊悔不迭,直怨当时粗心。其实,这种粗心纯粹是由于情绪紧张造成的。心理学分析认为:当情绪过分紧张或丝毫不紧张时,智力操作效率都是最差的;当情绪在中等强度的紧张时,智力操作效率往往是最好的。因此复习考试过程中保持适度的紧张,也是防止粗心大意毛病产生的有效方法。
(3)高度集中注意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心是可以“二用”的,这叫做注意力的分配。例如学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但是,注意力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即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十分熟悉的,并且,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如果它们之间毫无关系,则同时进行这些活动是有困难的。因此,为了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学会把自己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上,是十分重要的。
2.常写错别字
写错别字的毛病在复读生中非常普遍。如我们在分析学生解答地理试卷的时候,发现写错别字现象很严重,尤其是地名,如将“珠穆朗玛峰”写成了“蛛穆郎马峰”等,失分不少。为了能去掉这些毛病,尽量避免考试中出现的不必要的失误,一些研究语文心理的学者建议你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培养书写技能。(www.xing528.com)
我们在做练习时,总是一边书写,一边思考。有些同学由于在小学里没有严格的书写训练,到了中学后还没有掌握流利、快速、半自动化的书写技能。因此,在做练习时,呆滞、缓慢和机械的书写活动始终赶不上瞬息千里的思维活动,在书写活动和思维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配合性和不相容性。这样,在一边书写一边思考时就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重书写活动,如思考某个字或词如何写,而拖住思维的后腿;另一种是重思维活动而往往把字写错。考试过程中这种现象极易出现。老师在平时强调注重书写时,很多人认为自己在高考时只要稍稍注意一下就行了,殊不知,真正到高考时,由于这两种情况的相互抑制、相互干扰:很多人想写好,又怕写不快,结果字越写越差;有的人想思考,又怕写字没写好被扣分,结果,因写字而影响了自己的思维;也有的人想把字写好,给阅卷者一个好印象,字写得特别慢,结果答题时间不够。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的字练好,使自己能掌握流利、快速和半自动化的书写技能,对自己的高考以及将来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第二,注意加强复习。
我们做练习的过程中,从条件反射理论角度来看,是一连串复杂的连锁条件反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对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掌握不牢固,则在书写时就难免出现泛化现象:想写自己的“己”,结果写成了“已”;想写“如火如荼”却写成了“如火如茶”。为了防止条件反射的泛化,即消灭错别字,就要对容易混淆的字、词作“多次强化”训练。
第三,提高思想认识。
有的同学写了错别字,往往喜欢自己安慰自己:“你看,报纸上也有错别字呢!”“写几个错别字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有一位同学在一次地理考试时,他将一个地名写错了,该题是一个填空题,被扣5分,一分没得。他问我:“地理又不是语文,为什么还要扣错别字,并且比语文都还扣得重?”我反问他:“你能检索出这个地名吗?”他无言以对。不重视改正错别字的人,要想到,在高考这个残酷而激烈的无形战场上,半分都会压倒多少人,自己很有可能输就输在这几个错别字上。
3.做事拖拖拉拉
不少人在复习时,喜欢拖拖拉拉,今天应该完成的任务,总是喜欢放到明天去做,尤其是在对待老师布置的练习上,很多人总想着明天还有时间,结果明天复明天,最后总是不了了之,这种现象在对待弱科方面特别明显。他们总是把自己喜欢的先做,认为不喜欢的放一放,把其他的做完后,再安静地做这些内容,结果是,当自己把其他的练习做完时,人也做累了,思维也跟不上了,只好罢休。这就造成了学习弱科时的恶性循环。最后弱科没有什么改进。
怎样才能克服这种毛病呢?
第一,对症下药。
一般来说,拖拖拉拉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避难就易。逃避需要费力气的事。例如,在复习过程中,有的人喜欢总是拣容易的题做,而把稍难的题搁在一边,这样临近考试时,那些难题加在一起就会越来越难,而影响了自己的复习考试。②时间错觉。在一些人的眼里,总觉得今天太短,明天很长,殊不知今天与明天是一相对的概念:今天到明天就成了昨天,而明天又成了今天。更有的人认为,复习是考试前的事,平时谈不上什么复习。到了临考时,又自我安慰:“小考小玩,大考大玩,平时学好了,用不着现在这么紧张地复习。”因此,他们把今天应当完成或经过努力可以做完的事放到明天才做。③惰性作用。一个人一旦有了惰性,事情不论易难,他都会以种种理由,能拖则拖。④缺乏计划。有些人“眼睛一睁,忙到点灯”,看起来整日忙不停,但实际上也不知忙了些什么,到头来许多该做的事没及时做完,造成拖拉,贻误了时机。
第二,立即动手。
许多事情之所以拖拉下来,往往在于该做的时候没有去做它,以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机会。如对学习的内容没有及时去复习,等到考前,问题积累了一大堆,事情就难办了。因此,不要总以为反正时间还充裕,可以搁一搁,很多问题就出在了这一“搁”上。从我们的抽查中可以看到,那些成绩上升幅度不大的同学,在处理资料中的练习题时,后面难度较大题没有做的同学几乎占80%。
第三,知难而进。
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正视那些需要花大力气去解的难题,如果你越想避开它,心理压力就越大,不但影响学习,而且还会养成拖拉的作风,因此,要知难而进地做好它,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意志品质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第四,讲究方法。
克服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应注意科学的方法。下面引用美国企业管理学家艾伦·莱金在《如何控制你的时间和生命》一书中提供的许多克服拖拖拉拉、节省时间的诀窍,供参考:
①我的时间概念是“准时”,我从每一分钟里都得到乐趣。
②我喜欢我做的任何事情。
③我始终不把时间浪费在对失败的懊悔和气馁上。
④我试图每天摸索一种能够帮助我节省时间的窍门。
⑤我平时早晨五点钟起床,晚上早点入睡。
⑥我把手表拨快3分钟,干什么事都先走一步。
⑦我把每天要办的事按轻重缓急列出单子,并尽量把要办的事早点办完。
⑧我坚持按“处事单”一项一项地去做,不因哪项有困难而略过。
⑨我做事讲究窍门,而不是一味地蛮干。
我尽可能早地终止那些毫无收益的事情。
我给自己腾出足够的时间,突击处理最紧迫的事。
我把主要精力用于长远考虑收益最大的事。
当我连续办完了几件事,我将给自己休息时间和特别报酬。
我尽可能不浪费别人的时间。
我保持桌面整洁,使我能随时入座办公,并把最急需处理的事情放在桌子正中。
我的每件东西都放在固定的位置,不因用时要寻找而浪费时间。
我把上班时间的闲聊减少到最低限度。
我永远减少一切“等候时间”。如果不得不等候的话,我把它看成是“赠与时间”,用来休息或干一点别的什么事。
我把所有的琐事积累起来,每月抽出3小时一起处理。
办事拖拉实质上是懒惰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段。拖拉是一种习惯,行动也是一种习惯,不好的习惯要用好的习惯来代替。仔细思考一下,拖延的事情迟早要做,为什么要推后再做?立即做完可以休息,而现在休息,也许往后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拖拉是行动的死敌,也是成功的死敌。拖拉使我们所有的美好理想变成真正的幻想,拖拉令我们丢失今天而永远生活在“明天”的等待之中,拖拉的恶性循环使我们养成懒惰的习性、犹豫矛盾的心态,这样就成为一个永远只知抱怨叹息的落伍者、失败者、潦倒者。成功学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生活如同一盘棋,你的对手是时间,假如你行动前犹豫不决,或拖延时间行动,你将因时间过长而痛失这盘棋,你的对手是不容许你犹豫不决的!”拖拉是这样可恶,然而却又这样的普遍,原因在哪里?
成功素质不足、自信心不足、心态消极、目标不明确、计划不具体、策略方法不够多、知识不足、过于追求十全十美,这些都是原因。比尔·盖茨先生提示,立即去提高自己的成功素质,缺什么,补什么。以下是比尔·盖茨先生克服拖拉、立即行动的对策探讨:
①做个主动的人。要勇于实践,做个真正在做事的人;不要做个不做事的人。
②不要等到万事具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预期将来一定有困难,一旦发生,就立刻解决。
③创意本身不能带来成功,只有付诸实施时创意才有价值。
④用行动来克服恐惧,同时增强你的信心。怕什么就去做什么,你的恐惧自然会立刻消失。
⑤自己推动自己的精神,不要坐等精神来推动你去做事。主动一点,自然会精神百倍。
⑥时时想到“现在”、“明天”、“下礼拜”、“将来”之类的句子跟“永远不可能做到”意义相同,要变成“我现在就去做”的那种人。
⑦立刻开始工作。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准备工作上,要立刻开始行动才好。
应试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矫正
在重大的考试中,特别是高考中,很多同学的失误是由于答题方法或答题习惯不当而造成的,据我们初步统计,这类失误约占1/3,很多人把这类失误当成是应试心态问题,其实这反映了平时练习中的不良习惯或方法不当的问题。如果我们平时做练卷或模拟考试时把这些问题很重视并及时改正,高考也就不会吃这样的哑巴亏了。在应试答题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急于做题
这些人无论是哪类考试,都喜欢拿到试卷后就急于做题,害怕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于是便匆匆忙忙、迫不及待地开始做。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往往当你对这一科的整个试卷内容没有了解或了解不够时,一旦看到较难的题或新题,往往容易紧张,如再做不出来,就会产生畏惧心理而怯场,从而影响自己正常水平发挥。
2.死抠难题
很多考生拿到试卷,总是喜欢按照考试题编号的顺序从头开始逐一向后做题,但试卷并不是按先易后难编排的,现在的高考试卷基本上是按难易呈波状分布。如果从头做到尾,肯定会在途中遇到难题、生题或者说自己做不出来的题,但自己由于做题习惯的影响,还是硬着头皮坚持做下去,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以至于后面的熟题、易题没有时间做,而且还会产生畏惧心理,干扰记忆和思维功能,导致考试失败。
3.快速做题
有些考生担心时间不够,或想留出时间全面检查,而急速做题。这样做,由于解题速度比平时快,容易造成思考不全而使准确率降低,复查时还是快速思考,难以纠正错误。
4.目标偏高。
有些考生狂妄自大,立下得满分的目标,一旦遇到难题、生题,易紧张做不出来,由此产生失望、沮丧、泄气心理。
5.审题不清
有的考生担心读题速度慢会浪费时间,从而草草看一遍试题就急于答题。这样做往往答非所问,或答而不全,或主次颠倒,偏离中心,不得不花时间多次修改更正,造成卷面不整。甚至来不及修改,影响得分。
6.犹豫不决
选择、填空类的题目,很容易使人产生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心理状态。这主要是学习知识不扎实,掌握知识不全面,运用知识不灵活造成的。考生要在努力追忆有关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多方面变换角度,思考各种解题方法。在最短时间内列出解题方案,如果不能则跳过此题。
7.懊悔气馁
考虑答题时,有些考生看到某道题一下子答不出来,便怨恨自己:“是想当时把这个内容多看几遍,结果还是没有,真笨!”结果出现焦躁的情绪影响了解题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