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怎样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和教材学习,经过自己的理解,在头脑中建构的个人知识结构,它与教材的知识结构有许多不同之处,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的认知结构质量上,而不是教材内容上,这就是认知结构中心论。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论是指在教学中不应只重视学生的认知结果,如习题答案,考试结果,更应该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学生是怎样学习、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重视学生对知识如何输入、编码加工、储存和提取应用,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运用学习策略方法的。现代学习理论提出,学习不仅是获得和应用知识经验的过程,而且是对知识主动理解建构的过程。在知识的理解和建构中,学习者是在已有知识经验水平的基础上对新知识的思考加工,理解意义,形成新知识结构。
复读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自己已有知识中理解的片面性、错误观念、消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加以针对性纠正,使自己走向更成熟的理解和建构。
在教材的知识结构中主要有三部分知识:一是陈述性知识,说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二是程序性知识,是解决如何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三是策略性知识,是指如何学习和如何解决问题的策略技能。在三部分知识的有效学习中,重要的是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即将一般的知识理论变成能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和完成各种智慧任务的技能。美国哈佛大学的珀金斯教授认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积累需要很长时间,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应用策略性知识的能力。
良好认知结构的内容和组织具有以下特征:
1.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知识概念理解准确、层次清晰、结构稳定性强,不是似是而非、模糊不清,学习新旧知识可辨别性强。(www.xing528.com)
2.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概念概括性、包容性和可利用性强。所谓概括性强,是指掌握了一些重大的核心概念原理,它能包容许多的概念。例如“新陈代谢”就是物理学中的核心概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科学中的大概念,这些大概念不仅是该科学的核心理论,而且包容了许多概念,掌握了以大概念为核心的概念层次和体系,就能较好地掌握该科学的知识结构,在学习相关学科知识时,也就容易将相关新知识吸收到已有知识体系中,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3.形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知识体系。这种知识系统从纵向上看,从核心性概念到从属性概念,即由大概念到小概念不断分化,层次分明;从横向上看,各概念原理之间的异同点明确,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的知识结构既便于长期记忆,又便于提取,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强。
4.相关背景知识丰富,联想和创新能力强。
5.有适合自己特点的策略方法系统,能主动有效地组织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能不断激励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能不断自我调控保证高水平完成学习目标。
6.良好的知识结构的形成和运用过程,能促进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健康的价值观念的自我塑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