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国高中生是如何备考的
美国是当今世界头号超级强国毋庸置疑,分析美国能达到这个地步的原因,除了历史等多种因素外,他们在对后代的培养方面独树一帜,不得不令人叹服;美国高中生迎接挑战的做法,也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青少年的竞争环境
美国是一个注重平等、公平竞争的社会,看看美国的教育热就知道,美国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是世界上最有能力的精英,因为教育给他们的是价值观念、社会理想、对未来的远见、对人类命运的关怀。美国的人才培养与欧洲不同,美国人才是在开放的社会竞争中产生的。美国人才的培养,导致了贫富分化加剧,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等级,而欧洲的等级秩序是世袭的产物,美国的等级秩序则是公平竞争的结果。
回顾整个美国的历史,托克维尔在其《美国的民主》一书的开篇就说:美国给他的震撼,是其社会的平等和均富。在当时的欧洲,政治、经济、文化资源都被贵族阶层所垄断,贫富分化严重。在美国,一个一文不名的人,竟也可以白手起家,很快进入上流社会。没有任何等级秩序限制人们的自由发展。像卡耐基,一个十三四岁的穷孩子,因为父母在英格兰实在混不下去了,举家迁到美国。卡耐基上岸后身无分文,立即给人家当童工。几十年后,他成为了世界的钢铁大王。虽然,这种竞争的环境目前在美国有所变化,但总的来说,竞争的环境,让美国的孩子明白:只有通过竞争,你才有可能进入上流社会。
美国高中生的心理
在美国,追求高学历,选择上名校,能够获取更大的回报,激发了高中生的上进心,美国竞争环境也为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提供了条件。人们惊奇地发现,现在美国的高中生,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上进心的一代。先看看下面的几组数据:在20世纪50年代,只有55%的高中毕业生希望上大学,42%希望成为专业人员。到了20世纪90年代,高中毕业班的学生90%想上大学。
知识的升值,使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和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中国目前发展趋势也是如此)。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平均一生的收入为340万美元;拥有硕士学位的人,平均一生的收入为250万美元;拥有学士学位的人,平均一生的收入为210万美元;拥有高中学位的人,平均一生的收入仅为120万美元。而那些拥有法律、医学学位的人,平均一生的收入高达440万美元。1999年,高中毕业生年收入平均为25 900美元,大学生年平均收入则达45400美元,那些拥有高级职业学位者的年均收入竟几乎到了10万美元。现实已经给这些还在上高中的孩子们上了一课:他们没有退路,要出人头地,必须选择好的大学,好的专业。
现在的美国高中生,大多把学业放在了第一位,为了功课拼命竞争,即使参加社会活动,也是为了申请大学积累资本。同时,他们在青春期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高中情侣结婚的也越来越罕见。这一是因为彼此竞争激烈;二是因为功课太紧,无暇顾及社交,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像20世纪50年代那样,一毕业就在本地工作、成家,一辈子不离开自己的家乡。现在的高中生,毕业后就去读大学,和高中的同学没有什么来往,过去那种利用高中的时间交朋友、建立自己的本社区的人脉,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而且,越是有能力、上进心强的学生,越要远走高飞,回来的机会就越少。高中时期的上进心,已经使优秀学生越来越集中在几所超一流大学。(www.xing528.com)
这一点,看看美国最精英的高中生毕业后的走向就能明白。1942年设立的“西屋奖学金”(Westinghouse Science Talent Search),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旨在发现高中生中的科技人才,全国每年只有40人入选最后一轮。从1960年到1989年,进入最后一轮的一半学生集中到了7所精英大学读书,其中五分之一到了哈佛大学,其次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
上名校立即会为自己的事业带来优势。1990年《财富》杂志征集了将近15000位在《财富》500家精英企业和500家精英服务业(包括银行、保险等等)中任CEO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的CEO是大学毕业生。培养这些CEO最多的还是7所精英大学,依次为:耶鲁、普林斯顿、哈佛、西北大学、康奈尔、哥伦比亚、斯坦福。[1]
现在的美国高中生明白了选择上名校、追求高学历、从事自己所喜爱的专业等对自己人生意义的影响。他们的这些行为,对于同样是高中生的你,能不能有所启示呢?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湖北省规模最大的高考补习学校、仙桃市复读中心——沔州中学校门口的一句话“辛苦一年,提高人生起点”中的深刻含义。
美国高中生走成才之路的艰难性
美国各类大学将近4000所,但是,精英大学则屈指可数。想上大学的人多了,挤进精英大学的路就窄了,进名校的竞争到了白热化程度。只要大学录取有激烈竞争,中学教育就不可避免地要围绕高考指挥棒转。中国如此,美国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大家培养精英的理念有所不同。在美国,精英大学的申请,录取分数越来越高。由于大量学生的SAT(学术水平测验考试)成绩都快到了顶,再凭分数录取已经意义不大。高分只是进名校的一个必要条件。在高分之外,必须有其他的课外业绩。结果,美国的中学生们除了在学期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外,漫长夏季则成了他们创造自己课外业绩的繁忙季节。参加一个暑期计划,到发展中国家当义工,常常花去一个学生7000多美元,而这些钱不少是这些孩子自己打工挣来的。戴利(Will dally)是一个来自马萨诸州的18岁的高中应届毕业生,2004年夏天他跑到印度,用3周时间在那里设计英语课程,又花了3周时间旅行。克莱顿(Jessica clayton)是一个科罗拉多州的高中生,她的英文拿了1540分,几乎到了顶。她上个学期通过了5个高级课程的考试,这等于提前修完了一些大学课程,使她获得了上大学后免修这些课程的资格。她每个月在一个中学打两天的义工,并在一家饮料店工作,还是学校越野长跑队和网球队的队员。当有人告诉她,另一个申请者为竖琴作曲、并出售自己的光盘资助慈善事业时,她马上坐不住了。她用自己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钱,跑到秘鲁,帮助当地人油漆学校建筑、收割小麦、组织清理垃圾,2005年被精英名校录取。
希望大家记住,有这样一条规律:你付出越多,你得到回报的含金量就越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