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世纪新阶段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世纪新阶段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大力推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见》还强调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世纪新阶段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六 新世纪新阶段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

1.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祖国的未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也必须看到,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大力推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并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发[2004]16号文件,这是一个新形势下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分九个部分: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五、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六、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七、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八、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九、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必须做到六个“结合”,即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意见》还强调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意见》还阐明,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

总之,文件立意高远,总揽全局,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操作性,是新形势下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纲领,对我国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颁布后,2004年10月17日,教育部及时主持召开了座谈会,交流学习贯彻中央文件的体会和经验,研究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文件的有关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参加座谈会并代表教育部党组作了总结讲话。周济在讲话中阐述了中央文件颁发的重大意义,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中央文件的工作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周济指出,中央文件是新形势下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纲领,将对我国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强调,进一步深入学习好、领会好、贯彻落实好中央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教育部学习座谈会的召开,周济部长代表教育部提出的要求,推动了教育战线的广大师生员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2005年7月11日,中宣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就贯彻落实上述文件及其配套文件精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发出通知。《通知》说,去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今年1月17~1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为全面了解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和全国工作会议精神情况,以及各配套文件落实情况,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拟定于7月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同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工作。《通知》就有关督导检查的主要任务、督导检查的方式、分工和组织领导、督导检查的主要内容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且制定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问卷。按照通知的要求,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全国各高校首先认真开展自查的基础上,委托北京、上海天津、湖北、陕西、辽宁、江苏、广东、四川、江西等10个省市教育部门进行问卷调查,每省市发放问卷1500份。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专题相对集中组成3个督导检查组分赴有关省市和高校进行调研,以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每个督导组于7月底形成督导检查报告。通过督查,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和全国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以及配套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特别是了解了在贯彻落实中采取的新举措、出台的新政策、取得的新成效、积累的新经验、推进工作的新典型,在贯彻落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进一步推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贯彻和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为了贯彻和落实中央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5年1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主持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胡锦涛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胡锦涛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所有大学生都明白,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四是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胡锦涛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

胡锦涛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要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使它们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积极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胡锦涛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认真坚持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重要原则,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改进创新,不断总结和创造新经验。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工作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李长春在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抓住育人这个中心,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切实抓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用当代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等七个方面重点工作。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认真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会上,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上海市、湖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负责同志就如何学习、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发了言。这次会议,高屋建瓴,求真务实,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3.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不断深入,学科建设扎实推进,教材建设取得成效,教学方式方法逐步改进,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的形势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面对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课程内容重复,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在新的形势下,要认真总结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们从培养师资队伍、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宏观指导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

为了切实落实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指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贯彻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党中央同意,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措施,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于2005年2月7日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意见》阐述了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必须全面把握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必须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必须不断完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必须抓紧组织编写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必须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必须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力争在几年内,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编写出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教材,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确立党的宣传部门与教育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关心和支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意见》提出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的课程设置,进一步完善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方案由于是在2005年出台的,所以又称“05方案”。

新的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是: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突出重点,更好地吸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有利于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立足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四年制本科的课程设置是必修课4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

《意见》还提出,中宣部、教育部要在本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确定专科层次和硕士生、博士生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有关高等学校政治理论和财经类、政法类专业,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课程时,在覆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本“意见”的规定,与专业基础课统筹考虑。各成人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要参照上述规定,规范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新的课程体系与原有的课程体系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主要是:第一,新课程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更加突出了我们时代的旗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二,新课程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学科设置相对应,既有利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建设,又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较好地把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统一了起来;第三,新课程体系将同一类型的课程进行必要而适当的合并,减少了重复,体现了“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的原则要求;第四,新课程体系更加适应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体现了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第五,新的课程体系吸收了原有课程体系的优点,并进一步创新,使之更富有新意,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总之,新课程方案明确规定把“98”方案的7门必修课调整为4门必修课,这一调整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的综合性、整体性要求。新课程方案有史、有论、有应用,有利于大学生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应用的有机结合中,全面地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课程方案的提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了基础。这个新的课程体系,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更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2005年3月9日,中宣部、教育部又发出了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按照中央的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实施方案》对新的课程的学分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本科的“原理”3学分、“概论”6学分、“纲要”2学分、“基础”3学分。专科的课程设“概论”4学分、“基础”3学分。本专科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有关要求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规定执行。民办高等学校和中外合作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按照本规定执行。成人高校的课程设置,参照本规定执行。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另行通知。

《实施方案》对本专科必修课的内容作了具体的规定。“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实施方案》还对课程设置实施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时间安排,教材编写、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学科建设,加强实施工作的领导,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等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形势与政策”课,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

第二,要定期编写形势与政策教育宣讲提纲,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库。

第三,要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

第四,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要建立高等学校学生形势报告会制度。要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挖掘教育资源,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进教育效果。要通过对教育系统特别是学生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事迹的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要积极运用互联网这一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育空间。各综合教育网站和各校园网站要设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网页、专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讨论等活动。

第五,要建设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要逐步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两级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培训机制。(www.xing528.com)

第六,要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保障机制。

第七,要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工作。

为做好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这些年来,教育部社政司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动态性的教学要点,每隔半年发布一次。这一举措,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05方案”顺利实施,开局良好

“05”方案得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最突出的体现就是把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纳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党中央政治局亲自审定教材大纲,集中全国力量组织编写,为编写出高质量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提供了根本保证。这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中宣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新方案顺利实施,开局良好。

第一,从教材编写原则的确定,到教材编写提纲的审定,再到进入具体编写过程,整个工作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进行具体指导,对教材编写组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进一步搞好工作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中宣部、教育部专门成立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审委员会和教材编写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教材编写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有力保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第二,教育部专门召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工作会议”,指导教材的编写工作。为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撰写工作顺利进行,教育部于2005年10月12~13日在北京召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工作会议”。四门课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和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通报了教材编写提纲审定的情况,传达学习了中央领导同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工作的重要批示和9月9日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的精神。

会议着重研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集中编写工作。强调教材编写工作要按照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部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初步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比较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会议还从教材的内容、形式、体例、篇幅、工作进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一是教材编写应突出教育重点;二是内容应全面准确;三是阐述应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需求,特别要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中国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别的道路为什么不行?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现在的国体、政体?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四是撰写和修改应遵循编写提纲;五是形式应生动活泼;六是体例应科学规范;七是篇幅应均衡适度。从而为“集中编写”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第三,在编写过程中,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协调小组组织咨询专家反复多次对四门课程的提纲和教材进行审议,及时提出修改意见,保证了教材编写工作的高速度和高质量地进行。与此同时,教育部还组织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和部分大学生对大纲和教材初稿进行座谈,征求意见,力争编写出中央满意、专家满意、教师满意、学生满意的高质量的教材。

第四,教材编写期间,中宣部教育部及时组织全体课题组人员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武装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调动了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年6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全国普通高校从2006级学生开始普遍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通知。《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及其实施方案精神,经中宣部、教育部研究并报中央同意,决定从2006年秋季开学开始,全国普通高校(包括高职高专)在2006级新生中普遍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并统一使用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材。各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部署,精心组织,及时对本地、本部门、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作出必要的调整和安排,对教学机构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充实,对师资队伍进行培训,切实做好开课的各项准备工作,负责并统筹协调好教材发行工作,确保按时保质开课。在执行本通知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请及时报我部。

2006年9月,全国普通高校普遍开始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方案的第一本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正式出版,在2006级新生中使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实施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编写出版,在高校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本教材封面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充分说明它不是一般的教材,而应该是代表了高质量高水平的国家级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项目,从2005年3月开始,中宣部教育部通过课题招标,形成了由学术造诣高、在全国影响大的首席专家和一批中青年学者组成的教材编写课题组,中国人民大学罗国杰教授主持课题组的工作。教材编写提纲的起草,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认真总结了近年来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形成初稿后又广泛征求意见,并经工程咨询委员会认真审议。从2005年10月到2006年3月,课题组集中编写教材初稿。2006年4月到5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组织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审议专家,先后进行了两次集中审议。2006年6月以后,工程办公室又组织征求了全国31个省区市270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意见,征求了上百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意见,征求了33所高校150多位大学生的意见。同时,组织全国十几个省市的理论工作者和教材编写课题组成员对教材送审稿进行了3次集中修改和统稿。最后,教材经中央批准,正式出版发行。应该说,这本教材的编写,要求高,时间紧,是在全国许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它是全国思想理论界的共同努力和集体攻关的结果,是各方面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成果之一。

教学第一线的许多思想理论课教师反映,这本教材内容新颖,观点鲜明,文字流畅,是一本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很强的精品教材。教材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党的三大理论成果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体现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近年来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成果。新教材在总体布局上,突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新教材把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不仅在绪论中着重地加以论述,而且把它作为一条主线贯通到全书各章之中。新教材深入论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联系大学生的实际论述了公共生活及其道德规范要求,有重点地阐述了公共生活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强调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法律素养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关于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思想。此外,新教材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思想实际结合起来,既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又入情入理地分析回答大学生在成才、立志、恋爱、交友、就业、做人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文风简洁明快,时代感强,因此受到了一线教师和大学生的欢迎。

新教材的出版,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开端。新课程新教材要取得良好效果,关键在教师。所以做好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环节。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了两期中央部委直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的培训,各地、各高校也开展了培训和集体备课工作。以后,还要继续加强培训工作,帮助教师尽快熟悉和掌握新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深入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切实保证开课质量。

目前其他三门课程教材的编写已基本完成,但还在精益求精,认真修改、锤炼,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保证高质量地完成编写任务,确保按时投入使用。总的来看,四本教材有三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二是突出了教育的重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充分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三是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可读性,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力求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方案的实施工作,正在按照计划顺利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注释】

(1)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8~2002),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1138~1139页。

(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23页。

(3)《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27页。

(4)李岚清同志说:要讲好政治课,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处于我们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代,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显重要和紧迫。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如果我们能结合实际讲好这堂课,并且使政治课与国情教育相结合,国情教育又能够以活的形势教育为主,是容易为大中学生们理解和接受的。《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28页。

(5)1993年以来,一些高校试点开邓小平理论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5年,上海市率先在全市高校中普遍开设了邓小平理论课。1997年,北京大学组织知名教授讲授邓小平理论,江苏等省市也在高校中陆续开设了邓小平理论课,全国其他一些学校也陆续开设了邓小平理论课程。高校“两课”教学出现了新局面。

(6)专科的课程设置是:二年制专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6学时),邓小平理论概论(60学时)。三年制专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50学时),毛泽东思想概论(40学时),邓小平理论概论(60学时);二年制和三年制专科思想品德课:思想道德修养(40学时),法律基础(28学时)。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是: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类开设,54学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文科类开设,72学时)。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理工类开设,54学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文科类开设,54学时)。各层次各科类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每周平均1学时。

(7)参见顾海良:《加强“两课”建设,发挥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年第1期。

(8)当然,对这个改革方案,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如:认为把“中共党史”改为“中国革命史”又改成“毛泽东思想概论”,这样一改党史教育削弱了。这个意见不无道理。对此,龚育之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在于理论教育同党史教育的结合,增强理论教学的历史厚度和深度。要把历史的主要线索讲出来,在总结历史的一定章节,对理论的主要成果——毛泽东思想——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深入的评述,融历史和思想史、原著和原理于一身。他还说,邓小平理论课程,如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没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轮廓的了解,没有一个基本的把握,那么,要深入阐述和理解,也是不可能的。(龚育之著:《党史札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2~94页。)

(9)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以后,1992年7月10日,国家教委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及时发出了《关于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的通知》。《邓小平文选》出版后,中共国家教委党组又及时发出了《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电传通知》,就组织学习有关事项提出了明确要求。

(10)《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52页。

(11)国家教育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教育法规汇编》(1990~1995)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01页。

(12)《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16页。

(1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34页。

(14)《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43~744页。

(15)由教育部社政司组织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工作到今年已经持续了10年。2001年的调查工作继续在京、津、沪、鄂等八省市进行。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于3~4月在74所高校中进行。共发放问卷14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316份,有效回收率为99%。在有效问卷中,本科生12517名,占88%;研究生1350名,占9%;专科生430名,占3%。其中,党员学生2748名,占19%。参与座谈、访谈的学生2200余名。调查表明,从总体上看,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是好的。大学生拥护和支持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信任,对党和政府一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理性看待国家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困难,对保持稳定的政治局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有信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对政治理论问题的认识基本端正;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关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普遍拥护高等教育改革;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主流健康积极、务实进取,成才、成功的愿望和学习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教育部社政司:《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京、津、沪、鄂等八省市74所高校调查综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第6期,第4~7页。)

(16)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第8期,第5~6页。

(17)《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17~319页。

(18)关于邓小平教育理论和江泽民教育思想,教育部曾出版过专题摘编:《邓小平论教育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教育部和中央文献研究室曾出版过专题摘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共青团中央、中央文献研究室曾出版过专题摘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2003年又出版了增订本)。

(19)《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24~329页。

(20)这是江泽民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的讲话。教育部、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6~290页。

(2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19~1823、2253~2559页。

(22)此前,2月12日,《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员文章:《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传达了江泽民的谈话精神。教育部于2月14日发出了《关于认真学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通知》。

(23)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8~2002)》,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1343~1344页。

(24)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第4期,第7~8页。

(25)孙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1995年第1期上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状况的回顾和展望》中说:“马克思主义”是否是一个学科?对此曾有过争论。一种意见认为,马列主义是一种思想、理论、学说,但不是一门学科。或应该说是一个学派,如哲学、经济学说学科,马列主义哲学则是哲学中的一个学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学派,等等。另一种意见认为,马列主义不仅是一个学科,而且是一个很大的学科群,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文艺学等等。一些西方国家曾有“马克思学”,但是“马克思学”也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思想、现象研究,而不是把它看作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并列的学科。在有些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课程则在哲学系和社会学系内开设。我国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设马列所,但是学科划分问题一直定不下来,刚开始将马克思主义划归于法学片,后又划归哲学片。1988年正式确定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首席学科,与哲学、宗教学为同一学科片,据此,还有人提出将其称为马克思主义学。

(26)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2619页。

(27)姜华宣等主编:《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纪事(1921~2001)》,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76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