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精辟地阐述了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地揭示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确定了面向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前提和保证
邓小平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高度出发,深刻阐明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978年12月,他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一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中明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14)他还强调指出: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例如需要学经济学,学科学技术,学管理等等,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是,“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15)。他还说:“我们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党,我们自己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按照实践的发展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前进,我们的工作还能够做得好吗?我们讲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不就成了说空话吗?”(16)针对有的同志提出的疑问:“现在我们是在建设,最需要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17)他十分明确地回答说:“同志们,这是一种误解。”“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18)
这些精辟的论述,阐明了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指明了如果离开马克思主义,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现代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变幻多端的国际风云和国内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我们之所以能够始终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阔步前进,就是因为我们遵照邓小平的教导,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不动摇,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作用。
2.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本质要求,最根本的就是要培养“四有”新人
邓小平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出发,阐明了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弄清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正做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这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本质要求。
邓小平指出,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人,就是要培养“四有”新人,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造就“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19)。他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20)他还语重心长地说:“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在,有分量,敌对势力知道变不了。但我们这些老人呜呼哀哉后,谁来保险?所以,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21)邓小平这里一口气讲了四个“教育好”,真是异乎寻常。
“教育好”,从内容上说,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主要解决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邓小平曾经先后两次提到陈云建议中央提倡学习的事情,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他指出:“现在,有些人发议论,往往只看现象,原因是理论和实践都没有根底。只有打下根底,才能真正纠正错误,包括纠正‘左’的和右的错误。延安整风,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就是从根本上而不是从枝节上解决问题。”(22)“从根本上而不是从枝节上解决问题”,就是要解决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23)。
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思想保证。邓小平指出:“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24)“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25)所以,“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26)。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团结人民同心同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凝聚力。
所以,邓小平指出:“我看应当搞学习运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这个学习必须联系中国革命的历史,这样就能了解党是怎样领导革命的,了解毛泽东同志有哪些功绩,使大家知道中国革命是怎样成功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以后,要组织大家认真学习,然后要引导大家认真读点书。”(27)
(二)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做到“精”和“管用”,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根本要求
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精”和“管用”,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根本要求。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1977年8月,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针对被“四人帮”严重破坏的学风,强调指出:必须“培养好的风气”(28)。他所强调的,就是要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从根本上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进一步作出合乎客观实际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在他看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关键;必须坚决反对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主观主义学风。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第一次明确地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升到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的高度。他指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实事求是,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风,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他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29)他强调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30)。很显然,在他看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也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
这个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是一以贯之的。
当马克思主义还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马克思就确立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1841年,他在博士论文中,就深刻分析了哲学和世界即现实的关系,指出:“在自身中变得自由的理论精神成为实践力量,作为意志走出阿门塞思冥国,面向那存在于理论精神之外的尘世的现实,——这是一条心理学规律。”(31)他强调说世界的哲学化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1842年,他在《〈科伦日报〉第179号社论》一文中,进一步发挥了上述哲学和现实的关系的思想,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此,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在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而且在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哲学正在世界化,而世界正在哲学化。”(32)他尖锐地批评了当年那些以“绝对批判家”自居、妄自尊大而又严重脱离实际的青年黑格尔分子,并要求他们“少发些不着边际的空论,少唱些高调,少作些自我欣赏,多说一些明确的意见,多探讨一些具体的现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33)。他强调:“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34)他提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5)正是基于对理论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的思想原则的准确把握,马克思从现存的阶级斗争出发,从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出发,形成了崭新的世界观,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即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为无产阶级锻造了解放的思想武器。
恩格斯从世界观的高度阐述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他在批判杜林的先验唯心主义时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并且强调说,这是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在《费尔巴哈论》中,他在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所产生的作为“唯一的真正结出果实的派别”时又指出,唯物主义的观点就是“人们决心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他们决心毫不怜惜地抛弃一切同事实(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不过在这里第一次对唯物主义世界观采取了真正严肃的态度,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36)。正是从这一原则出发,他在谈到应当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说:“在我看来,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37)他强调,必须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反复阐明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如果“认为只要把它背得烂熟,就足以满足一切需要”,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仅仅看作“是教条,而不是行动的指南”,这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态度”(38)。恩格斯为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列宁根据俄国的实际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α)历史地,(β)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39)他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40)他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41)列宁正是潜心实践,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俄国,产生了列宁主义。
总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
所以,邓小平反复强调,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他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最近,有的外国人议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42)“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这是邓小平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和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必须首先读书。但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又不能漫无边际地读书,要着眼于实际,着眼于新的实践,要有针对性地学习精和管用的理论,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2.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生长点是实践。邓小平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43)这就是说,只有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才有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他还指出:“列宁之所以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在于他不是从书本里,而是从实际、逻辑、哲学思想、共产主义理想上找到革命道路,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干成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4)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同样,中国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并不是在马克思、列宁的书本里寻求在落后的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途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没有这个结合就没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创造性的产物。
邓小平还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历史还表明,邓小平理论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丰富和发展的理论。邓小平理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对待这个生长点的态度,本质上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功能,可以用马克思最初阐述新旧唯物主义的区别时所说的一段话来概括,这就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5)“改变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曾经针对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论”、“无用论”说过: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在这里,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的角度揭示了它的社会功能,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功能怎样才能实现呢?条件就是必须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强调指出,对于中国来说,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应当坚持这一普遍真理,“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46)。他还指出,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搞建设和改革也是这样。这是我们吃了苦头总结出来的经验。他强调说,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当然,不是把它搬给别国。我们的原则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我们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必须坚决反对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主观主义学风
邓小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学风。在这个问题上,他既反对以思想僵化为特征的教条主义,又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
邓小平反对教条主义,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在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批评“两个凡是”的问题上。针对1978年以来的真理标准大讨论,邓小平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现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这个讨论是针对‘两个凡是’的,意思是不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教条。三中全会的提法,叫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去年我们说,各地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要结合实际,要结合具体情况解决问题。”(47)邓小平这里说得很清楚,批评“两个凡是”就是反对教条主义。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最突出的贡献是:
其一,提出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体系。他指出,把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讲的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这样做,不行嘛!毛泽东自己多次说过,他有些话讲错了。他说,一个人只要做工作,没有不犯错误的。又说,马恩列斯都犯过错误,如果不犯错误,为什么他们的手稿常常改了又改呢?改了又改就是因为原来有些观念不完全正确,不那么完备、准确嘛。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我们要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这个思想体系。
其二,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因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其三,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邓小平指出:只有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才能提出新的正确政策,首先是工作重点的转移,还有农村政策、对外关系政策,以及相应的一整套建设社会主义的政策。他还说,不解放思想,不实事求是,不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不相结合,不可能有现在的一套方针、政策,不可能把人民的积极性统统调动起来,也就不可能搞好现代化建设,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强调说,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
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上,他历来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在对青年的思想理论教育问题上,他高瞻远瞩,循循善诱;在对全党全民特别是干部教育问题上,他思想敏锐,一以贯之。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邓小平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思想,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把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思想转化为创造性的伟大实践,夺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胜利。
【注释】
(1)《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835~837页。
(2)《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833~835页。
(3)《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10~1423页。
(4)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2043页。(www.xing528.com)
(5)国家教育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教育法规汇编》(1949~1989),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83~487页。
(6)国家教育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教育法规汇编》(1949~1989),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60~463页。又:这个文件,是针对我国大学、中学、小学等所有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的改革的,是一个总的带有根本性的指导改革的文件。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里,仅限于对高等学校的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引用有关的部分加以阐述。
(7)国家教育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教育法规汇编》(1949~1989),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20~523页。
(8)国家教育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教育法规汇编》(1949~1989),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95~497页。
(9)国家教育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教育法规汇编》(1949~1989),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23~526页。
(10)国家教育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教育法规汇编》(1990~1995)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43~1449页。
(11)国家教育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教育法规汇编》(1990~1995)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18~1427页。
(12)国家教育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教育法规汇编》(1990~1995)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1页。
(13)国家教育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教育法规汇编》(1990~1995)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354~1359页。
(1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2~153页。
(1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2~153页。
(1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1页。
(1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页。
(1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147页。
(1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0页。
(2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
(2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
(2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2页。
(2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2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0页。
(2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2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2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1页。
(2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7页。
(29)《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页。
(30)《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4页。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页。
(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0页。
(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7页。
(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3页。
(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页。
(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9页。
(3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7页。
(39)《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5页。
(40)《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275页。
(41)《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1页。
(4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4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8页。
(4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2页。
(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4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
(4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