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素质标准
如果说知识标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评价的基础标准,那么素质标准则是其核心标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把知识内化为素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素质标准就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和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衡量尺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大学生素质发展是否全面、协调、达标等,都是可以通过素质标准来衡量的。根据素质的类别,素质标准又可具体分为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标准和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1.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标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任何课程教学都无法替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以思想道德素质作为评价标准是十分必要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灵魂。首先,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地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知识及相关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来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知、情、意、信、行的统一过程。21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展得如何,也应以思想道德素质为评价标准。
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标准,在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政治理论学习情况、思想道德现实表现、遵纪守法的情况、集体主义和劳动观念、文明习惯,等等。首先,政治理论学习的考核就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堂学习的情况,以及大学生参加校、院及党支部、团支部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活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情况,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大学生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敢于批评各种错误言行的情况,大学生参加形势政策课学习情况等;其次,思想道德表现方面,主要是考核大学生在爱国、爱校、校园文化建设、尊师重教、勤奋好学、团结同学、关心他人等方面的表现,也按十分制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等几个等级;再次,遵纪守法方面,主要考核大学生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情况;第四,集体主义和劳动观念方面,考核大学生对集体的关心与参与程度和对劳动的热爱程度;第五,文明习惯方面,考查大学生个人在宿舍、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公共场合表现出来的文明行为。以上几个方面的评定成绩可采取十分制,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等五个等级。(www.xing528.com)
2.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创新精神的大小,将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如何全面、科学地评价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6)关于大学生质量好坏的评定过去有许多做法,如综合测评、三好生的评选、中期考核、毕业鉴定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上述评价方法都偏重于定性描述,评价的因素设置不尽合理,评价的方法不够科学,评价结果不太客观,因而不能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德、智、体等综合素质与能力,当然也就不能全面地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甚至产生一些错误的导向与消极影响。
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技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创新与实践素质,等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变化及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评价由于目标单一,功能偏移,忽视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使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相脱节,这种种不良后果使其已成为束缚素质教育获得突破的一个瓶颈。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索,也有一些高校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逐步形成机制,并实践了一套全新的评价方法,对此也进行了深入地探索与研究。通过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综合素质及专项特长进行评定,可以检验和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效果,可以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激励大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要坚持几个指导思想,一是力求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现实性、科学性和易操作性。二是以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适应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为前提,着重评价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和组织、协调、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性素质。三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记实与评议相结合、自我评定与互相评定相结合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