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评价的用人主体
高校培养的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质量一定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和用人单位的评估,方可获得认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将更多地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评价呈现社会化趋势。社会化评价对完善评价的科学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的社会主体代表社会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利益,他们的评价是多方位的,也是细致入微的,更能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优缺点,更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改进和完善。
社会评价集中反映毕业生的行为特征,而行为的核心是素质问题。在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比专业知识和能力更能在深层次上反映人才的质量。德,在个人的素质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评价的落脚点是思想道德素质,或者说,思想道德素质是评价的重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要致力于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品质和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有无效果最后只能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最终效果体现在受教育者身上,不仅体现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表现,更体现在学生走入社会以后、参加社会工作实践的表现。因此,社会用人单位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化为学生素质,外化为学生行为的评价具有最终发言权。(www.xing528.com)
用人主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评价首先体现在招聘环节上。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当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要求的首要条件。从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的情况看,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标准与以往不同,虽然也是“德才兼备”,但更重视学生的品德。很多用人单位选人重才更重德,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奉献精神的毕业生成了优先考虑的对象。其次,用人主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现在毕业生的工作过程中。用人单位一般要求高校毕业生在工作中具有大局意识和整体思维,有较强的团体合作精神,能善于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能在共同目标下恰当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时也要求毕业生能掌握与人沟通、相处的技巧和能力,增强自我约束力,在集体中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这反映的是学生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的问题。
用人单位评价和学校评价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开展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质量评价的调查,及时向高校反馈毕业生质量信息,可以使高等学校更直接感受社会脉搏,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主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各界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从而积极支持和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评价,科学地、正确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进行指导、监督和选择,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受社会欢迎的优秀的高素质毕业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