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指教学既要体现政治性,又要体现科学性,把政治性与科学性统一于教学过程中。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政治性与科学性
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这个教学原则内含着两个基本判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科学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政治性是指课程的政治指向性。在高等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目的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政治品德,其中核心目标就是政治素质目标,即通过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判断力,使其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信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科学性是指课程所内含的真理性、规律性,就课程教学而言,其科学性包括教学内容的科学、教学方式方法的科学及教师队伍的科学。其中,教师队伍的科学是指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以及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合理。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均占有一定的比例,既有利于保证课程正确的政治方向,又可以保持队伍的创新活力。在学历结构上,不必追求高学历,只要结构合理,在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上实现互补,反而比纯粹的高学历或纯粹的高教龄低学历的教学效果要好。在学缘构成上,要尽量杂些,教师教学风格各异,各有所长,更能相得益彰。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对于任何教师都是必需的,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尤其重要,因为这是讲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要条件。
2.政治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
首先,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殊性决定的,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强烈的政治性与显著的科学性要求必须坚持两方面的统一。仅从教学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科学性的特点,同时,马克思主义又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也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政治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学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势所必然。
其次,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与高校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高校不仅要培养能够立足于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人,更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就是说,不仅要使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解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还要使其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惟其如此,大学才不辱其使命,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长久,才能兴旺发达。
再次,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坚持政治性保证教学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科学性保证科学知识的有效传授,只重视政治性而忽视科学性或只重视科学性而忽视政治性都会使教学目标的实现大打折扣甚至使教学出现零效果以至负效果。(www.xing528.com)
3.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第一,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前进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实践证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发展顺利,不断取得成功,一但偏离或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或者否定、放弃马克思主义,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遭到挫折和失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就是要保持教学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和共产主义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决不散布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
第二,科学的方法与科学的内容紧密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本身具有科学性和政治性。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一个天然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给学生讲清基本理论或者只要把教材讲透,就能做到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在教学中,必须时刻注意兼顾政治性与科学性,这并不容易做到。假若为了突出政治性,说一些假话、大话、空话,使学生感觉内容空洞,毫无现实意义,不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适得其反,使学生失去学习理论的兴趣,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假若为了突出科学性,只专注于纯粹讲理论,只关注理论本身的逻辑性与严密性,不讲求教学方法的选择,给学生一种玄玄乎乎的感觉,一样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一旦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的。所以,选择好教学方式方法非常重要。没有好的教学方式方法,科学的内容也无法顺利地传授给学生。只有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才能达到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才能使学生高质量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所需的其他硬件条件进行选择。教学内容不同,面对的学生不同,教学硬件条件不同,教学方法也要随机应变。比如毛泽东思想的教学,适合采取史论结合的教学方式,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放到中国革命和建设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历史的真实中掌握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真正领会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教学方法依不同章节理论的难度的不同应有不同的选择。对于理论性特别强的部分,可以采取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方法;对于难度不大的部分,可以采取谈话法、自学法等;对于有争议的点或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部分,可采用讨论法。当然,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不是绝对的,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只要有利于学生接受,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养成,教学方式方法可以灵活掌握。如何才能做到最好,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另外,一节课并不一定只采取一种教学方法,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第三,培养和造就兼具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理论水平的教师队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当代,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广泛地开展着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交流,甚至政治上的相互借鉴也不乏其例。至今,各种交流仍有不断扩大之势。交流促进了各方面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但不可否认,对抗从未停止过,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意识形态正在弱化,越来越变得无关紧要。实际上,每个国家都旗帜鲜明地宣传本国的主导意识形态,力图削弱乃至消除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亦是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就是意识形态教育。对于这一点,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认识不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等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完全放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识形态性,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还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虽然承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识形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忽视或者有意淡化其意识形态性,这也是不可取的。这都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的表现,也可以说,这是教师不真“信”马克思主义的表现,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教学时显得底气不足,这样的教师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常说身教胜于言教,只有教师真信马克思主义,其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还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但如果不能科学地教,一样不能发挥真理的力量,就无法保证学生领会其科学性。要讲透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易事。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由于是从丰富的实践中抽象出来,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这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和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还需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否则,理论水平低,知识面窄,“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不断丰富各种文化知识,才能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做到以理服人,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