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发展规律及新特点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发展规律及新特点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和发展特点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规律;二是学生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结构特点;三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发展新特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通过全球的实证调查,发现个体道德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点,他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柯尔伯格认为,在个体道德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关键时期,第一是少年期,最容易发生从前习俗水平道德向习俗水平道德的转化。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发展规律及新特点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发展规律及新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一种课程教学活动,必须遵循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现状和特点,遵循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结构和学习过程的心理历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明确指出,学校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必须紧密联系青少年不同时期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正确观点和方法去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自己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认清和履行我国青年一代的崇高责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和发展特点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规律;二是学生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结构特点;三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发展新特点。

1.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和发展规律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一般来说,个体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为两个过程,一是理性化过程,即接受社会的思想政治观念,并以此形成个体思想政治观念的过程,即“内化”阶段。二是社会化阶段,即根据所形成的思想政治观念而行动的过程,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自己思想政治观念的过程,即“外化”阶段。个体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不断地进行理性化和社会化过程,在一次次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直到相对稳定和成熟。在个体理性化和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思想政治观念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从实证的角度发现了个体道德发展的层次性,他把个体道德发展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一是他律阶段,也就是个体遵循社会价值观念进行判断阶段;二是自律阶段,也就是个体按照自己内在价值观念进行判断阶段。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通过全球的实证调查,发现个体道德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点,他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第一个水平: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分为两个阶段:阶段1: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阶段2: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第二个水平:习俗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有两个阶段:阶段3: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者“好孩子”为定向。阶段4: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第三个水平:后习俗水平。这个水平也有两个阶段:阶段5: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阶段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柯尔伯格认为,在个体道德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关键时期,第一是少年期(9~13岁),最容易发生从前习俗水平道德向习俗水平道德的转化。第二是青年期(15~19岁),最容易发生从习俗水平道德向后习俗水平道德的转化。我国心理学研究者也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学生道德观念、社会性情感以及爱国主义观念等的层次性。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内容应切合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发展特点,用较高一个层次的思想政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其思想观念的提高与进步。

2.学生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结构的特点

根据个体素质结构发展理论,个体的素质是一个具有结构性和层次性的复杂体,主要包括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几个方面。在个体素质结构的金字塔中,健康素质既是人的一种在自然生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自然的秉质,同时,也是在自然秉质基础上形成的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在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并在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它反映着人对现实环境的一种改造和适应能力,包括基础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思想道德素质是一种体现人的精神世界的组合方式的一种素质,它既体现一种内在的结构关系,又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一种精神动力系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灵魂。思想道德素质结构中既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也包括法律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政治素质共同构成个体思想道德素质,是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在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结构中,思想素质是基础。作为理性认识的思想教育在德育内部结构中处于与感性认识和日常心理现象相对应的层次。思想则主要以观念形态出现,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持久性和整体性。思想属于心理的一部分,是心理现象中抽象层次较高的那一部分。

道德素质是根本。道德也是一种理性认识,因此道德也属于思想的范畴,但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思想形态。道德作为调节个体与社会及他人的行为规范,它是以个体的自律作为调节的主要方式的。一种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如果不能使个体产生良好的道德自律能力,即把社会的道德观念转化成个体内在的价值观念,依靠自己内在的良心和善恶标准主动地去实践、活动、践履,那么是不能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的。

政治素质是决定性的因素。政治也是一种理性认识,政治观念也是思想观念中的一种,当人们思想观念抽象到要用阶级的观念、用整体的观念、思考的是国家哲学问题的时候,就变成了政治观念。也就是说,思想观念层面既有个人层面的东西,也有更广泛的层面的东西,如果一种观念抽象到要用国家的、阶级的、整体的观念来思考问题时,就形成了政治观念。而政治思想是指人们对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政治问题所持的倾向、态度,用语言文字材料反映的观点等。它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是对社会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是思想或观念的主干或核心部分。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是思想道德素质结构中最高的一个层次,它是作为一个阶级整体对思想、政治和道德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总体观点。一个阶级意识形态思想观点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超越个体思想道德观念的局限性,从更为宏观和整体的角度来思考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

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发展的新特点

每一个时代人们都有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也潜伏着各自不同的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日益成为学生交往的主要渠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深化、国家推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规格化等,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所经历的共同生活事件和生活背景,这些生活事件和生活背景既为当代大学生思考思想政治问题提供了现实基础,形成了当代大学生与改革开放以前出生的大学生的人生发展特点的不一样,也构成了形成思想政治观念的不同特点。据笔者多年追踪调查研究(3),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的关注视野从宏观转向微观,从关注国家大事转向个人生活领域,从抽象理论问题转向具体生活问题,从国家哲学转向生活哲学;大学生追求的价值目标从理想转到现实,从追求崇高、长远、理想的目标,转向现实、具体、世俗的目标,出现价值目标世俗化、短期化和功利化倾向;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从单一走向整合,从单一的社会本位,转向个人与社会兼顾,但基础在个人;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标准从严格转到宽容,从绝对价值标准转向相对价值标准;大学生的群体心态从外向转为内向,从比较关心社会问题,转向关注自我的问题。这些价值观念的转变既有积极的因素,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与改革开放以前出生的大学生思考人生社会问题主要从国家总体、长远发展目标以及主要立足于社会改造不同,当代大学生主要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考虑人生社会问题,他们遇到的更为广泛的是生存的压力、人生存在的意义的追问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念的困惑和苦恼。

从上述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发展变化新特点来看,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新特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是全局、宏观、长远的问题,而学生所关注的是微观、个人的问题、短期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讲授的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强调社会价值,社会利益至上性,而学生所经常感受到的是个体的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重视的是思想道德层面的发展,而现代大学生更多地表现为心理层面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讲授的是一个规范化社会所必需的价值观观念,或者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讲授的价值观念一般要超越个人的生活体验,而这种超越性会对人形成一定的困难。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要达到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就必须遵循学生变化了的思想观念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