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门类众多的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种什么样的课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既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功能的定位,也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本质的一种探讨。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种学科课程
从课程类型的划分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属于一种学科课程,也就是以学科知识或理论知识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种对大学生直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以区别于间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我们把直接学科德育课程和间接学科德育课程统称为德育课程),由此,我们可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界定为直接以学科或理论形态通过课堂教育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简称直接学科德育课程。
(1)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界定为直接学科德育课程的意义:一是便于在学校门类众多的课程体系中寻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位置。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课程,每一种课程都承担着自己特有的功能。在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中,我们比较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殊性,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理解为一种特殊性的课程,但却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高等学校其他各种门类课程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长期地游离于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大循环之外,制约和限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用和功能的发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定位为直接学科德育课程,很容易让人们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整个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从总体上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殊性。
二是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稳定性。在我国高校,设立一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过课程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色,但在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这种类型的课程叫什么名称等方面,则呈现出变化性的特点,这也是符合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实际的。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名称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先后出现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政治理论课”、“政治课”、“马列主义理论课”和“共产主义品德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教育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称呼上的变化,这些变化虽然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和内在联系性,但是变化过于频繁,也会导致人们对课程理解的随意性。用直接学科德育课程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寻找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在属性,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稳定性。
三是便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比较研究。把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内容转化为学校教育课程,通过课程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教育,这是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任何一个国家所遵循的共同规律,但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国家甚至不同的学校,其课程名称、内容和课程形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把这种类型的课程置于学校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寻找课程教育的规律性,就比较容易对各种不同性质、类型的课程进行分析比较。
(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直接学科德育课程的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种学科课程或理论课程,但又是一种特殊的学科课程,它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指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叫“理论课”,但却不是一般的理论课,它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武装大学生,构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门学科。课程教学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一定的信念,并且还要求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自觉遵守和运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情、意、信、行的完整过程,它比一般的课程学习更为复杂、更为全面,需要触及个体的心灵,需要个体全面地参与。
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学习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学说,而且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精神武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过程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而且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还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联系客观世界实际和自己主观实际,不断地改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自己的主观世界。因此,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学习的基本原则,也是与其他类型课程的基本区别。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另一种课程,也就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情况来看,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是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而开设的课程,它强调的是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指导性,具有更鲜明的实践性。正如有研究者指出:“思想品德课程也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步,就显得很不够了。应当看到,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沿着正确方向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人格的社会化程度。一个人思想品德修养水平的提高虽然与某些正确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密切相关,但却不能完全的用后者来代替;前者较之后者,显然是一个更复杂、更微妙、更艰巨的过程。因此,为了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就不能以单纯传授某种现成的理论、知识或技能体系作为中心任务来组织教学,而必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作为中心任务来组织教学。这是思想品德课程区别于其他各种类型课程的突出特点,因而也是探索其特殊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能把思想品德课程简单地归入理论课、知识课或技术课的范畴,而应当实事求是地把它界定为‘修养课’,或称‘修身课’。”(26)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尽管是一种以直接学科德育课程形态的理论课程,但它却是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起着直接指导作用的课程,其课程学习不能停留在理论知识学习本身,而必须把它内化成个体内在的思想道德素质,并外化成自身的行为和行为习惯,进而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是一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十分紧密的特殊的学科课程。
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德育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从课程性质上来看,它是一种德育课程。如前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直接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从教育内容来看,是一种德育课程。(www.xing528.com)
(1)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性质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集中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反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涉及的课程内容,事关学生的政治方向和思想道德素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由于在各种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果轻视思想政治素质、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轨迹。”(27)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涉及的内容,事关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区别于资产阶级大学的本质特征。
(2)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科内容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讲授的具体知识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形成的具体知识,属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中的一种,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又有很大的区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相比,除了学科内容的不一样以外,其教学目的和着眼点也不一样: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在教学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是传播某学科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专业学科的人才和为社会服务的实际本领,其课程教学主要指向学科内部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当然他们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其教育的主要指向是指向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结构,着眼于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
(3)从课程教学过程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哲学社会科学和其他课程同为课堂教学活动,具有课堂教学活动的共同规律,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又具有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本质是教师和学生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为中介的特殊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既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过程,或者说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即对学生有计划地、系统地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第一个过程涉及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教学中,学生的认识,主要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的理论知识及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学科的内在学科结构,它是一种在教师引导或者领导下的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主要对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或者说是课程内容及其知识结构。通过这种知识结构的学习和掌握,学生逐渐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在头脑中逐渐构建起一种理论体系。第二个过程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使一定阶级的思想特别是统治阶级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过程。这一个过程体现了意识形态发展的规律性:“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28)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本质特征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为主导性与多样性、先进性与落后性、稳定性与多变性等系列的矛盾。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种对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的课程,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涉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德育课程。
3.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种国家课程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种国家课程。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体现社会性质和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要求的课程,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历史上,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和变更都是十分严肃的事。我国古代类似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很多时候都是封建君主直接参与课程设计,并监督课程实施。西方国家对于类似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也是十分重视的,并且制订统一标准进行实施,课程设计实施具有强制性和思想控制的特点。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国家课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是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反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求的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主要涉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主要讲授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体现了国家意志的要求。
(2)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并不是由各个学校自行设立,而是由国家统一设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任何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立,都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甚至由党中央直接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方案的任何一次变更,都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党中央直接决策。
(3)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标准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遵循统一的国家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统一指导性教材,对课程的检查和验收也遵循统一的国家标准。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本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它是一种直接学科课程或者以理论形态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和要求的德育课程;是一种国家统一制定和实施的、每一个大学生都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