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找准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着力点
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认为,应当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找准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找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灵魂和核心
恩格斯说过:“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2)从这一原则出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把握,应当再现马克思主义本身发展的历史,弄清楚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当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做到这些,是做到把握“基本原理”的基本的前提。
坚持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时,必须力求做到在“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发展点上”(3)来考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因为这种“发展点”既是历史发展的充分形式,又是逻辑关系展开的充分形式。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因此,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提供了钥匙。”(4)从这一原则出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的发展点就是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是在人类思想史上所实现的最伟大的变革,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和归宿,抓住了这些,就是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灵魂和核心。
二、坚持经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找准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后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其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和表现,首先应当是对其基本原理的发展,而不只是对个别原理的创新和发展。如果我们可以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这些“经典作家”创造的马克思主义叫作“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话,那么,后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创新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就可以叫作“现代”马克思主义,亦即我们所说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应当既是经典的,又是现代的,是经典与现代的结合。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不能只讲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而且应当延伸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例如,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从基本原理的层面上说,最突出的就有如下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特点和优点;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和谐社会;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等。所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关键,都在基本原理的层面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三、坚持“精”与“管用”相结合的原则,找准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点
如果就文本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概念本身,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不能人为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区分为“精”和其他的方面。但是,如果从现实的需要出发,以现实作为参考系去审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则又可以区分出“最基本”的方面,即要力求做到所谓学马列要“精”,或者说就是要突出学生所应当学习的“重点”。例如,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一些基本原理,学生在中学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学习过,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在大学阶段就只需要从宏观上有一个整体把握、理论上的升华就可以了。而当今学生在思想上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的认识问题,亦即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表现出某种困惑。从这个角度看,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无疑重点应当放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方面,所谓“精”,其着眼点就在这里。如果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等在讲授时平分秋色,只是从文本意义上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体系,就离开了“精”和“管用”相结合的原则要求。所以,坚持“精”与“管用”相结合的原则,就是要找准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点。
四、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批准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现实针对性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是一个总原则,是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前面的诸原则,说到底,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真理,就因为它是适应着时代需要而产生的真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获得解放的思想武器,是“高卢雄鸡”,而不是“密纳发的猫头鹰”。诚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5)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学说的根本之点,就在于它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改变世界”的学说。所以,我们所构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和教学体系,都应当充分体现这个原则。我们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既应当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逻辑,又应当体现实际的现实的逻辑,不能陷入文本主义。(www.xing528.com)
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明确以下三点:第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要努力在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要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第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要努力做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联系国际国内的大局,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如:马克思主义与当今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问题等,都是学生非常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不但不能回避,而且一定要尽力讲好。第三,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要立足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注意到了这些,就是找准了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现实针对性,进而也就有利于解决这门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问题。
五、坚持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的原则,找准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点、热点和难点
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首先要重在基础,立足于把基础理论讲好,这是能不能把本门课程开好的关键。
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灵魂和核心出发,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时,从基础理论的层面看,其主要内容有:在绪论部分,要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基本特征和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在唯物论和辩证法部分,要重点讲授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对立统一规律及其在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要重点讲授能动的反映论及其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和一般规律,真理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资本主义部分,要重点讲授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在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要重点讲授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工人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及其理论成果,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和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在认真把握重点的同时,也要注意热点、难点和理论前沿问题,要有适当的介绍和解答。如:第一,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特别是它的细节和机制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出经过确切验证的科学结论,还在继续研究之中。唯物史观既不可能也不必要代替自然科学对人类产生的具体过程和机制作出结论。它根据已有的材料指出的只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第二,关于人类的交往关系与社会结构产生和形成的关系问题。交往关系在过去的政治理论课教科书中讲得比较少,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则讲得更少。社会交往秩序的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就形成一定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人类社会交往关系的制度形态。第三,关于社会的经济结构与物质文明的关系问题。社会的经济结构与物质文明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演进表现为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一定的物质文明总是同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发展水平相联系的,是生产方式发展状况的现实表现。长期以来,我们在阐述物质文明时,只是强调物质成果,而不讲物质关系,是不全面的。第四,关于阶级矛盾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表述问题。长期以来,在教科书中,我们总是讲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个表述,严格说不够确切。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看,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阶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看,阶级矛盾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规范的提法应当是阶级矛盾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五,关于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时所阐述的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的当代意义问题。在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时,必须强调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得出的一些基本规律,如价值规律、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规律、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社会资本再生产与流通规律、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等,它们不仅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对于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我们要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两大发现并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为逻辑主线和主要内容,从总体上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阐述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重点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发展规律,尽力回答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有关热点和难点问题。
六、坚持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原则,找准教学内容和方法完美结合的切入点
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发展,要求教学方法必须有相应的变革和发展,要力求形式的多样性。方法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内容,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就曾经非常严肃地批评过写教科书的演绎的方法。他说:这本书的写法不好,总是从概念入手。是先下定义,不讲道理。定义是分析的结果,不是分析的出发点。研究问题,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到的现象出发,来研究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从而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的矛盾。毛泽东还强调说,这种从定义、规律、原则出发的演绎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从来反对的方法。毛泽东这里虽然讲的是读书和写作方法,但它本质上也是教学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对于教学方法,毛泽东历来强调启发式的方法,认为这是最根本的方法。
坚持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讲授新课时,要尽量多运用一些好的导入方法。如:可以从问题导入,运用问题导入法,设难置疑,引起思辨,演绎原理,启发思维。也可以从一个典型的案例入手,运用案例导入法,通过分析讨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所要讲述的某一基本原理或思想观点。还可以从媒体导入,运用视频媒体导入这一形象思维的方法,从感性材料入手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形象生动、有血有肉、不干瘪、不刻板、不枯燥,有助于概念、原理和观点等抽象理论的阐发、说明和理解,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要尽可能做到科学的内容和生动的形式的完美结合,虽然一下很难做到这一点,但这是我们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
(石云霞,《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