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基本内涵和学科建设要义作出阐述。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特别是作为新中国的执政党以来,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一直给予高度重视。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考

§1 科学理解系统把握整体建设——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按学科研究领域与学科发展的主要方面划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分为五个二级学科,它们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基本内涵和学科建设要义作出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学科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提出的时代课题作了科学论述,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马克思主义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及这一历史时代的命运;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这两大发现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根本性质和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不只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也不能只限于这些方面研究。我们应该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高度,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发展的主要取向的高度,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科学原理与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特别是作为新中国的执政党以来,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一直给予高度重视。还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在全党中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只有这种理论,才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南针。”(1)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任务,他强调:“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2)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的新要求,他指出:“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3)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实践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见解,其中主要有: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研究,对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以及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所作的深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思考;在总结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我们解决发展问题的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对我们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拓展,即从原来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推进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目标,实现了经济上的富强、政治上的民主、文化建设上的文明和社会发展上的和谐之间的内在统一等。

党中央在提出上述一系列重大理论的同时,在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了面对新形势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作出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为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工作提出来,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几乎与此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16号文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改革作出重大决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历来是随着我们党在理论上的重大发展,在战略上的重大调整而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的。

2004年春,胡锦涛同志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批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推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之势,高校开展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工作,研究了高校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等重大问题。

2004年7月,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讨会上,胡锦涛同志在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问题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社会理想、政治立场和理论品质作了四个方面的新概括。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一新概括,极大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研究的视野,也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新内涵。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不仅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决定的,也是由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作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决定的,而且还是由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的要求,作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而决定的。

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到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的同时,原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分别归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这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变化对学科建设意义的问题。在总体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制教育”二级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从多方面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结构和完善学科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与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它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二级学科,与当时已经有了显著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并设立的,这一二级学科的建设,主要是服务于高校“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育教学。当然,不能简单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等同于“两课”课程建设。

1997年设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与“两课”课程建设的密切关系,在1998年经党中央研究决定的“两课”课程的建设中得以凸显。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两课”各门课程的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和方法创新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形成“从学科建设高度加强‘两课’建设”的新思路;另一方面,“两课”课程建设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特别是对这一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的拓展、对这一学科中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学科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www.xing528.com)

1998年的“两课”课程设置,从教育教学内容来看,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开设。这些课程突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掌握。这些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二是以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伟大的理论飞跃为主题,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如“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的开设。三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为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如“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程的开设。

这三个层次的结构,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建设相适应,形成了从基本原理到基本原理发展,再到基本原理运用的主要脉络,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这两个方面的学科建设主旨。

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容来讲,无疑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与现实发展的研究。但是,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和方法来讲,还必然在两个方面有独特的发展:一是要注重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深化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相关理论的研究;二是要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内化的育人方法的研究,即从教育方法、手段、途径等方面,加强如何以科学的理论和精神武装、引导和塑造人的研究。这两个方面研究的密切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色所在,也是推进这一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和不同群体。社会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也都存在如何用科学理论和精神武装、引导和塑造人的问题。无论在理论的育人功能上,还是在理论的育人方法上,不同领域和不同群体显然有着不同的规定,据此形成这一学科研究的不同方向和不同内容。在高校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为对象的,这是“两课”教育教学中学科建设的特定方面和特定内容。但也应该看到,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建设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的起点,也是这个学科发展的基础。以“两课”教育教学的学科建设切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根本所在。

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新境界,不仅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研究,提升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及其现时代的理论创新的认识,而且还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和教育方法的研究和探索。这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得以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整体性与整体建设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它在世界上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因此,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显著特点,这不仅包含前四个二级学科之间的整体性,而且也包括前四个二级学科同“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之间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整体性,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理论组成部分、理论研究领域的内在统一性为根据的。马克思主义决不是什么先知先觉者布下的某种“福音”,也不是什么千古不变的“教义”。19世纪40年代以前,流行于欧洲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尽管也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和有价值的思想,但是这些思想在对社会历史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时代发展问题的理解上,难免陷入极其混乱和武断之中。这是因为,这些思想的阐述者都无法摆脱他们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他们所具有的某些真理的萌芽,不可避免地被他们所持的阶级偏见所扼杀。与此相反,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吸取了人类在19世纪创立的全部最优秀的思想成果,从而使这一新的世界观具有高度的理论上的科学性;而且这种理论上的科学性,完全建立在那一时代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上,是那一时代发展的最先进阶级的意识形态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整体性,还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统一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不仅在于说明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公开声言,它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纲领、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主要在于:它永远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最迫切需要解决和回答的重大课题;它也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的一种故步自封的宗派主义体系。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不断地吸收同时代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中任何有价值的科学成果;它决不认为自己是要人们向它膜拜的“终极真理”,而总是从发展着的世界本身的原理中,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阐发新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的结合之中。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基点就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的结合;离开这一基点,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创造”就可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甚至可能成为曲解、背弃马克思主义的代名词。20世纪初,列宁就曾提到:“现在,由于资产阶级的影响遍及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同路人’,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受到了来自截然相反的各方面的曲解,因此团结一切意识到危机的深重和克服危机的必要性的马克思主义者来共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是再重要不过的了。”(4)列宁正是以捍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整体性,还体现于马克思主义在与现实的密切结合之中。从马克思主义和现实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在现实中停滞。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当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宣称马克思主义“过时”时,实际上已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以僵化的、停滞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完全割裂开来。列宁反其道而行之,他从现实发展的视角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完全结合起来,用发展了的现实来丰富马克思主义,给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活力,创立了适合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列宁主义。可见,对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现时代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的理解,已经包含了在现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证明,它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5)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的强大生命力的源泉所在,也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整体性的根本基础。

(顾海良,《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