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武汉大学“两课”教学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学实践探讨
武汉大学素来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与研究工作,重视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和大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公共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近些年来,学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两课’教师发展”为基本原则,采取课题研究与工作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探讨综合性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理论和实践问题,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有关主管部门的肯定,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一、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主题,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在“两课”教育教学中,认真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是“两课”教学内容改革的首要任务。近几年来,学校抓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中心环节,认真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工作,不断根据时代发展的新特点,深化“两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程首先要进教师头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进学生头脑,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首先要武装教师头脑,只有武装了教师的头脑,才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因为在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讲课的思想政治方向,而这个方向只能由讲课人员来决定。因此,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进教师头脑工作。在江泽民同志2000年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后,我们就组织“两课”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江泽民同志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后,我们明确提出教师要“学早一点,学深一点,学好一点”,并在利用暑期对“两课”教师进行培训,开学之际,又集中三天时间,组织“两课”教师系统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育教学中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精神,做好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准备工作。党的十六大以后,学校党委还委托承担“两课”教学任务的学院召开“两课”教师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研讨会。会上,学校党委顾海良书记作了关于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动员辅导报告,对全体“两课”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师头脑的工作。我们除了积极支持教师参加教育部、湖北省和学校党委组织的各种培训以外,积极为“两课”教师提供各种学习资料,除了给每位教师提供学校编发的各种学习资料以外,还为每位教师购买《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等,并为每位教师订购一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及其他思想理论类刊物,保证教师及时获得有关思想理论教育方面的信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最重要在于进教学大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中间的核心环节就是进教材。要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教学大纲是前提条件。为了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工作,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用教学大纲统一教师思想,做好进教材的准备工作。我们先后三次形成关于在“两课”各门课程教学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见。第一次是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后,我们集中对“两课”中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两课”中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教学实践》,对前一阶段“两课”中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提出了“两课”各门课程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施意见;第二次是党的十六大以后,我校专门集中时间学习十六大精神,讨论教育部《“两课”贯彻十六大精神教学指导》精神,并制订了《武汉大学“两课”教学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教学意见》;第三次是湖北省教育厅组织全省“两课”骨干教师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讨论《“两课”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教学指导》会议,邀请我校“两课”教师作经验介绍,我们又结合新的形势,对武汉大学教学意见进行了充分讨论修订,形成了新的实施意见。这三次教学大纲的讨论和修订统一了广大“两课”教师的思想,深化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积极探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的新形式
为了积极探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的新形式,切实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学生头脑的工作,我们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在面上普遍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的同时,在点的层面认真抓了几个方面的试点工作,一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点课堂试点工作,试点课堂的主要做法是“总结和吸收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试点课堂根据《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要求,把课程讲授内容分成十余个专题,邀请学校有关方面知名专家直接对大学生进行课堂讲授,当堂回答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辩论和讨论等形式,并且采取笔试+口试+论文答辩等考核方式,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通过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题,查找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和论文等考试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试点课堂一经开出,就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特别是学校党委顾海良书记带头亲自给学生讲课,回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成为试点课堂的一个亮点。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试点课堂,试点课堂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既重视它们之间的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同时又兼顾其发展的阶段性,编写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试点教材,为“两课”课程体系改革积累经验。三是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点课堂,为以独立形态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创造条件。
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通过科研和学科建设提升“两课”,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质量和水平
高质量的“两课”教学需要高水平的“两课”教师,高水平的“两课”教师的培养需要依托高起点的学科建设,把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来促进公共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这是我校抓“两课”建设的基本经验,只有从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高度透视学生普遍关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学生思想深层次的问题;也只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来抓教学和科研,才可能从总体上提高“两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为“两课”教师今后的发展提供学科归属。在“两课”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十分重视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党委顾海良书记组织我校“两课”教师和学校有关专家,承担教育部人文科学重大课题“从十四大到十六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并出版《与时俱进的理论新篇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读本》、《基本经验论》等著作;我校“两课”教师还围绕“两课”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规律进行课题研究,把“两课”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而且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来做,通过课题研究推动工作开展,通过教学实践提升理论成果。
武汉大学的“两课”教学与其他学校“两课”教学存在着层次的差别,在武汉大学“两课”教学中,不仅存在着教学层面的问题,即服务于培养人才的需要,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存在着科研层面的问题,每一个教师必须主动围绕一定的科学研究方向,形成某一方面的研究专长;更重要的是还存在着学科建设层面的问题,武汉大学“两课”教学单位是一个拥有个2个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保障)、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政治学、公共管理)、7个博士点(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关系、行政管理、社会保障)、13个硕士点的教学单位,“两课”教师也承担着大量学科建设任务,因此,我校105名“两课”教师除承担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两课”(共12门,其中本科生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程,硕士生课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博士生课程: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教学以外,还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博士点;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硕士点建设任务,把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结合已经成为我校“两课”教师的一种自觉的活动。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准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定位,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高度,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规律;二是注重凝炼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研究方向;三是不断探索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术研究的方式;四是积极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规范体系;五是建立健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支撑体系;六是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梯队和学术骨干建设;七是拓展学科建设的国际视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等。通过学科建设,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最近学科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点推出了本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博士文库,对“两课”教师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提升了“两课”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质量和水平。
三、以提高教学实效性为核心,探索多样化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模式
我校在“两课”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探讨多样化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开展“两课”教学法的理论与方法探讨,通过理论研究推动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提高。近几年,我们承担国家和湖北省《“两课”教学法研究》课题,出版《“两课”教学法研究》、《“两课”教学法实践探索》等专著和实践探索成果,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教学法研究。二是探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如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听、看、读、讲、写”的教学模式(听,即听老师讲课;看,即参观、调整研究、观看电视录像;读,即读教材、原著及其他参考资料;讲,即讨论、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及自身发展问题;写,即写心得体会为主要内容的小论文);在考试中形成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学习成绩与日常操行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等考核方式。在思想品德课中,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课程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学生“知”与“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三是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注重教学中“五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经典著作的学习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与当代现实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相结合),思想品德课注重教学内容“四性”原则(即规范性、渗透性、咨询性、参与性),“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对教学内容的“三突出”要求(即突出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三进”工作,突出重大疑难问题的解惑分析,突出突发重大国际问题的及时正确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注重现实重大问题(如“四个如何认识”)的解答。由于各门课堂的有效交叉和互补,形成了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教学的内容网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四是加强教学基地的建设、寓理论教学于实践中,我校结合“两课”教学特点,已把武汉地区的沌口经济开发区、武重、武钢和青山和平乡等单位作为较为稳定的教学考察基地,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加社会实践体验。五是积极推进“两课”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两课”各门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开展网络课程的试点工作,并筹建多功能的“两课”教学资源中心和“两课”教学专门实验室建设,为“两课”教学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新的载体。
四、注重营造学校整体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环境和氛围,充分发挥“两课”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作用
学校十分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环境和氛围,学校党委中心学习小组经常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广泛邀请学校领导和校内外著名专家讲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辅导报告;学校广播台、校内电视台、校报、校园网和各种形式板报等,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辐射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和学生会也积极倡导组织学生社团,开展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各种活动,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
在这个过程中,“两课”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环境营造活动,充分发挥“两课”教学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近几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设了大量深受学生喜欢的思想理论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问题研究》等课程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和好评;二是在校内外作思想理论教育方面专题报告。如近几年我们举办过以“两课”教师为主体的纪念建党八十周年的名家系列讲座,“两课”教师梅荣政、丁俊萍、马建离、孙居涛、戴德铮等5名知名教授分别作了“三个代表与党的历史使命”、“建党八十周年回顾与思考”、“当前台湾政局与海峡两岸关系”、“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中美关系八十年及其未来走向”系列讲座;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发表以后,我校成立了以“两课”教师为主体的武汉大学宣传“七一”讲话专家报告团,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讲座等,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校“两课”教师在校内外作思想理论教育方面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辅导报告达100多次,对全校思想理论学习氛围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三是直接参与指导学生课外党团组织学马列、学党章小组活动,可以说,凡是我校开展的学马列、党章活动及党员培训活动都有“两课”教师参加。四是针对大学生在校期间适应性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积极探讨在新的形式下课程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心理咨询工作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探讨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咨询理念和工作方法。五是设立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网站,建立与学生在网络上相互沟通的平台,及时在网络上发布有关“两课”教学方面和相应课程方面信息,提高学生在网络获取教育信息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内容,通过网络对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指导。
总之,近些年来,武汉大学在上级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充分发挥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综合优势的基础上,在“两课”教学中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探讨“两课”课程内容、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整体推进“两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两课”教学新体系,“两课”教育教学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起到了主导性作用,而“两课”教学单位也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过程中经受了考验、得到了发展,为学校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也做出了积极贡献,“两课”教师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两课”教育教学走上了内涵式发展的轨道。
(佘双好等,《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年第7期)
(www.xing528.com)
【注释】
(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64页。
(2)储召生:《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需求——从武汉大学试点课堂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26日。
(3)《上海高校追求与时俱进破解“进头脑”难题》,http:// 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2315/useobject21ai94062.html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页。
(7)《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2页。
(9)《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5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0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95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9页。
(1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5~66页。
(14)《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6页。
(15)《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4~266页。
(16)《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5页。
(17)《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7、288页。
(1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19)《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