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使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若干思考

关于使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关怀下,在中宣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新教材已经编出。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时,尤其需要这样做。

关于使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若干思考

§6 关于使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若干思考

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方案意见的通知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对本门课程的明确要求。现在,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关怀下,在中宣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新教材已经编出。教材理论联系实际,内涵丰富,观点准确,贯彻了中宣部、教育部提出的要求,对于开设好这门课程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突出和紧迫的问题,就是如何讲好这门课程,真正把这门课程教材的内容教给学生,为学生所掌握,较好地实现中宣部、教育部提出的教学要求。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和研究,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以下几点看法。这就是:讲好本门课程,必须树立问题意识、重点意识、目标意识、方法意识。

一、必须树立问题意识

讲授教材各章的内容,必须树立问题意识,从问题导入。也就是说,必须使学生首先明确讲授这一章要解决什么问题,使学生真正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但是,对于要导入的问题,一定要尽力避免传统的概念式的说教,不能局限在一般的原则要求上。而是要从活生生的问题入手,而且所选问题应当是贯穿讲授这一章的灵魂和主线,在讲授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对该问题的解析,并且是课堂小结的落脚点。

对于导入的问题,必须鲜活生动,具有吸引力,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起到引领学生的思路和注意力的作用。所以,对“问题”的选择,一定要有较高的水准。在内容上,一定要是重要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这个重要的问题可以是国际问题,也可以是国内问题;可以是社会问题,也可以是校内问题;可以是社会公众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总之,取材要广泛,内容要新颖,“问题”具有典型性、普遍性;所以,选择的问题一定是要经过教师自己反复思考、深思熟虑的问题,绝对不能是信手拈来、信口开河的东西。在表现形式上,要力求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要尽量采用一些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如可以是视频、音频资料、图片资料,也可以是典型案例分析,要能够使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要力求有一下子就能够“抓住”学生的效果。所有这些,都应当是我们在导入问题时必须具有的明确的指导思想。

基于上述原则要求,我们认为讲授教材各章分别应当从以下问题导入,现举例如下:

如在绪论章,因为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所以选择的问题最好是在世纪之交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引起的思考。在西方,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围绕着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发生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大事。一件事情发生在199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的时候,世界各地的学者云集巴黎,讨论《宣言》在今天的意义。另一件事情是:西方近些年来掀起了一股持续升温的“马克思热”。具体表现是,先后在英国德国四次评选“千年人物”中,马克思都名列前茅,受到广泛的赞扬和尊重。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具有不同信仰的人,对马克思如此青睐,如此怀念,能够作出如此崇高的评价,说明西方人在重新认识马克思,重新评价马克思,说明马克思和他的学说是不朽的!那么,这个不朽的学说是什么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呢?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我们又该怎样认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呢?这样就自然进入主题了。

又如,在《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章,因为主要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所以选择的问题最好是苏东剧变及其所引起的思考。教师首先通过一系列的感性材料表现十月革命以来苏维埃俄国产生和变迁的历史,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教师进而提出:一个在历史上建立卓著功勋的社会主义大国,为什么就这样解体了,是否如西方一些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所预言的,社会主义“搞早了”,“搞糟了”,社会主义已经“失败”,共产主义理论已“被埋葬”,21世纪世界将与共产主义无缘?面对社会主义事业在20世纪末遭受的巨大历史性挫折,面对意识形态上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展开的攻势,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这一历史现象,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这是历史向我们提出的一份试卷。我们就先让历史来回答吧。——这样,也就自然进入主题了。

再如,《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章,因为主要讲什么是共产主义社会及其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所以最好选择共产主义“渺茫论”。这是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有人说,共产主义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但是太漫长了,太渺茫了。共产主义只是一个“乌托邦”,是“空想”的代名词,只不过是一种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不“在场”的终极完美状态,因而只具有信仰的意义和功能,是不可能实现的。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应当如何认识这种“渺茫论”呢?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需要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共产主义社会的问题。这样也就自然进入主题了。

总之,选择导入问题的过程,也就是选择突破口的过程。在每一章里、每一讲中,能够选择到一个好的突破口,接下去的内容讲解就会有势如破竹之势,所以它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二、必须树立重点意识

讲授教材各章的内容,必须树立重点意识,一定要突出重点,切忌平均使用力量。按照一般规律,做任何事情都应当是有重点的,抓重点是基本的工作方法。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时,尤其需要这样做。因为这门课程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内容含量大,知识点太多,牵涉的面异常广泛。学时有限。如果平均使用力量,按照过去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讲法,根本讲不完。如果硬是要都讲到,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不深不透,其结果是什么都讲了,什么都如同没有讲一样,达不到教学要求。所以必须突出重点。

承认这一原则并不等于实现了这一原则。承认必须突出重点与真正突出了重点,还是两回事。关键的问题是必须要真正把握好教材中哪些是重点,是必须讲清楚的地方。我们认为,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各章的重点应当如下:绪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本质特征;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主要讲授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要讲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本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真理和价值;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主要讲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相互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主要讲授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流通、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主要讲授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历史趋势、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主要讲授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工人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上述讲授重点,可以看作是一个教学体系。对于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的关系来说,教学体系应当体现教材体系,但是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还是应当有差别的,并非都要亦步亦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讲授的需要,可以而且应当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归纳合并,或者把某一个方面展开来讲,这都是正常的。上述设计的26个讲授重点,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原则。作为一个教师,都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如何讲授教材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设想,绝对不能照本宣科,否则,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这里还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往往是一致的。有些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我们必须既突出重点又要注重难点,尽力把二者统一起来。

如在绪论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本章的难点。按照传统的讲法,通常分为科学体系、本质特征、理论品质、社会功能等诸个问题进行一一讲解,较为好讲。

现在的教材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纲目下阐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而且在这个纲目下所列出的四点,即: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亦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上述四点概括,是根据胡锦涛同志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所做出的概括)

这样,就需要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区别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狭义和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理解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广义的理解讲的是从总体上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是如何表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的问题。应当明确,以四个特征来概括马克思主义的新表述方式,从总体上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本质特征、理论品质、社会功能。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在表述上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最根本的是要讲清楚辩证唯物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由此出发,就能够讲清楚相关的其他问题。(www.xing528.com)

由此,也可以按照教材的体例讲。首先分别讲述四个特征,然后再将传统的阐述方法融入新的体例之中。如,新体系中讲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所谓根本,就是讲的理论基础。在讲述这个特征的时候,可以把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证明和运用放在这里讲。又如,讲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就是传统讲授方法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核心的思想。关于第三、第四个特征,即政治立场、理论品质的概括,可以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认识的创新和发展的角度讲,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概括的新发展。在讲这一章特别是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一点一定要突出讲,但是又不可讲得太多,否则会与后面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部分重复。

三、必须树立目标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基础课程,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基础课程;是大学生的主干课程,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主干课程;是广义上的文化课程,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课程。其特殊性就在于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我们必须明确,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根本目标,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这个目标。

在这个大目标下,进一步把握原理课的具体目标,也就是要明确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什么样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应当区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在基础层次上,要明确使学生树立的各种具体观点;一个是在亚层次上,要使学生把握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观点,树立总体目标。

在基础层次上,我们认为,需要强调以下这些方面:通过绪论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犯错误,进而树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观点。通过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世界的物质本质,明确物质世界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树立唯物辩证的观点,在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通过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真理和价值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而树立实践观点,在一切工作中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努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通过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劳动是实现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动力,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和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社会是有特定结构的有机体,社会结构是人类社会交往关系的制度形态,社会形态及其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人既是社会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剧中人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规定和实现。通过对这些基本原理的把握,进而树立生产劳动的观点,树立群众观点,树立阶级观点,树立“以人为本”的观点。总之,在基础层次上,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掌握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亚层次上,就是要使学生能够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的形成和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发展历程,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形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把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长期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工人阶级政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的展望,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通过这些观点的学习和把握,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引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正确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总之,要能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世界历史的大趋势,科学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观点,走历史必由之路。

概括起来说,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就是要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观点、唯物辩证的观点、实践观点、生产劳动观点、阶级观点、群众观点、“以人为本”的观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观点,这就是我们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四、必须树立方法意识

方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整个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就是方法。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强调和重视方法的重要作用。毛泽东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指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在这里,工作方法等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一切工作,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么,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

在这里,毛泽东不但强调了工作方法的重要性,而且强调了要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的重要性。搞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问题同样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树立高度自觉的方法意识。

从实践经验来看,往往是同一个教师讲授同一个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产生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对于我们来说,在新的变化了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有新的教学方法,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这是因为,不但课程的内容新、含量大,而且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也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这里,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其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教学效果即解决有效性的问题。在学时压缩的情况下,教学的时间紧、课程内容多,如何选择最主要的内容讲授,做到“少而精”?在目前社会问题和学生的思想问题都比较多的情况下,如何做到选择最突出的问题进行联系实际,搞好启发式教学?在这些问题上都要求教学方法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概括地说,就是一个如何搞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把这一个根本方法运用好。又如,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怎样以最快的速度走进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这不但要有必要的硬件设施,而且广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这方面也要现代化,自身的“软件”设施也要能跟得上,并且还要尽力做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这就是一个问题。不能想象,在信息技术逐步得到普及的情况下,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支粉笔”能永远地“写”下去。所以,在这个方面,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否则,就会被时代甩在后面。

另外,如何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搞好自主式和研究式教学,在这个方面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的一个基本想法就是要“精讲多练”,强化在学生自学、思考、讨论、提问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释疑解难的过程。为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似可把总学时一分为二,一半学时用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专题讲授,一半学时用于学生自学和讨论及其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专题答疑,也就是进行新一轮的专题讲授。这样做,对教师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熟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能够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而且还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自学和拓展阅读的资料,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及其辅导材料、研究综述、疑难问题解析、案例分析、练习试题等。解决这两个问题,对一些教师来说,在短时间里可能困难较大。但是到明年上半年开课时,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据我们了解,高等教育出版社去年下半年就组织了一些高校的教师(武汉大学参与了这项研发工作),研制教学资源库教学平台。不但包括上述教学资源的建设,而且还有该门课程专题讲授的教学课件和全程录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总之,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宣部和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通过我们广大教师的努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一定能够准时、高效地推出。

(石云霞,《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