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要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阵地

高校要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阵地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高校要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阵地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从多方面显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精粹。

高校要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阵地

§7 高校要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阵地

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寓意深刻,是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指导方针;旗帜鲜明,是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言简意赅,是衡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成效的根本准则;立意高远,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凝练和弘扬。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建设的思想道德规范和迫切需要加强的思想道德修养的集中体现。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内容。提升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更是我们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基本要求。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我们特别强调和关注对青少年大学生的教育,希望他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立志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从小养成守纪律、讲礼貌、维护公共利益的良好习惯,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最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但是,由于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多样化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以及多样化的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等,必然产生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及其相互之间的摩擦与矛盾。同时,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也必然产生思想观念上的激荡与冲突。因此,当前我国社会在相当的一些领域与地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困惑和混乱,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有所混淆;一个时期以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还没有根本遏制,不讲信用、欺骗、欺诈已经成为社会公害。这些价值错位、道德失范等现象的出现和蔓延,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面对我们倡导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遭受严峻挑战的现实,面对我们弘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时有杂音的现实,我们需要旗帜鲜明地辨清是非,毫不含糊地划清“荣”与“耻”的界限,确定“荣”与“耻”的评价标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和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个“为荣”和八个“为耻”,就是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辨清的基本的思想道德规范,也是我们区分为人、做事何为“荣”、何为“耻”的根本标准和根本尺度。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建设的思想道德规范和修养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南。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深刻地反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具备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基本特征,无不蕴涵着深刻的伦理文化思想和理想道德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深刻地包含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保护环境、助人为乐、办事公道、正扶祛邪、扬善惩恶等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也深刻地包含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和艰苦奋斗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所以,八个“为荣”、八个“为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存在着深刻的内在契合,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思想道德建设要求的重要补充,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的重要指针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从多方面显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精粹。我国古代思想家向来重视荣辱观念。“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等古训,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把荣辱放到了与人格、生命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譬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天下一家”、“千古同文”的凝聚意识;“天下为公”、“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心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为操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义利取向等。还有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无一不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个“为荣”声息相通。(www.xing528.com)

我们要全面、辩证地对待本民族的道德传统,要善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的祖先们在长期道德实践中凝聚下来的世代相传的行为方式、道德心理、道德习惯,形成了特有的荣辱观,成为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生命之魂,在今天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在对中华民族传统思想道德的扬弃中形成的,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道德精华的弘扬。

高校是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切实地渗透到高校育人工作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之中。

首先,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特别要注重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从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实际,从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同大学生的神圣使命和社会责任相联系的高度,也从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实际出发,努力使大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自觉地用八个“为荣”、八个“为耻”规范自己。

其次,要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人生指南。注重把校园文化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特别要注意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发展和心理感受的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例如,可以结合大学生建设文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活动,帮助他们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的品德;结合大学生坚守信誉和信守承诺的各项活动,如诚实考试、信守助学贷款合同等,帮助他们树立以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为荣的品德等。

最后,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还要注重营造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充分发挥社会上先进文化的启迪作用,先进典型的垂范作用,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引领作用。我们说先要使全社会形成和睦相处的人文环境,宽容谅解的社会氛围,公平透明的制度规范,健全长效的教育机制,以此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才能熏陶和化育出新世纪大学生奋发有为的健康心态和优良的思想道德情操;使高校真正成为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坚实阵地。

(顾海良,《湖北日报》2006年3月1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