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00年“两课”教学工作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0年“两课”教学工作发展的基本情况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2000年“两课”教学工作发展的基本情况1998年秋季,在实施“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开始时,社政司根据当时“两课”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提出了“重在建设,重在发展,重在创新”的工作思路。2000年下半年和2001年上半年,社政司对1998年以来本科生使用的“两课”教材进行了强制性评估。2001年上半年,这两门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已修订完整,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和《教学与研究》上正式公布了。

2000年“两课”教学工作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 2000年“两课”教学工作发展的基本情况

1998年秋季,在实施“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开始时,社政司根据当时“两课”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提出了“重在建设,重在发展,重在创新”的工作思路。

重在建设,是要根据中央讨论通过的“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的要求,加强各门课程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加强以“两课”为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重在发展,是要正视“两课”教育教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刻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发展探新路,努力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入手,以提高“两课”教学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实效性为主导,积极推进“两课”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新发展。重在创新,是要根据“两课”教学功能、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的特殊要求,在“两课”教学理念的创新上,以及在各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取得突出成效。“重在建设、重在发展、重在创新”是我们基本的工作思路,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标。自1998年以来的三年中,我们形成了加强“两课”建设的基本工作环节,主要是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方法改革和学科建设这四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材建设是“两课”教育教学的基础;加强师资培训是“两课”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而能否有效进行“两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则是“两课”教育教学是否具有活力的根本所在;加强学科建设是提高“两课”教育教学水平、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2000年以来,我们抓住这四个环节,取得了这项工作的新进展。

1.关于教材建设

通常所说的教材建设,主要包括教科书建设、教学基本要求(或大纲)修订和教学参考资料建设三个方面。

(1)教科书建设。2000年下半年和2001年上半年,社政司对1998年以来本科生使用的“两课”教材进行了强制性评估。各省、市、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送交评审的教材和社政司组织编写的示范本教材共182本,涉及除“形势与政策”课之外的“两课”7门课程。经过三轮评审(两轮是匿名评审),最后评审出33本全国“两课”优秀教材。这33本优秀教材,集中体现了三年来“两课”教材建设的成果。之后,教育部对优秀教材的组编单位和作者进行了表彰,并将所有教材评审的意见返回给各教材的编写者,便于对教材作进一步修订、调整和完善。这次评审,也是对“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实施以来第一轮教科书建设成就的展示。

(2)教学基本要求的修订。现行的“两课”教学基本要求(或大纲),对实施“两课”课程新方案和规范“两课”教学,起到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但经过1998年以来三年的教学实践,对教学基本要求(或大纲)的修订和完善的呼声越来越高。从2000年开始,社政司着手逐门修订教学基本要求(或大纲)的工作。先修订的是“毛泽东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基本要求。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基本要求修订的主要目标是,要更为完整、准确、全面地反映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及其科学体系。如原来的教学基本要求中涉及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过于薄弱,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精神有一定的差距。这次修订,重点是对这部分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新的教学基本要求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导论部分,论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的问题等;二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建设的理论;三是过渡时期理论,即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理论;四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应该说,这四个部分较好地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和科学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基本要求修订的主要目标是,增强这门课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实效性。现有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结构和体系来之不易,是经过十多年的建设而成的,走过了艰难的发展历程。目前,这门课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怎样把“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体系成功地转换为教学体系,在这一转换中,目标不只是体系的逻辑性、完整性,重要的是增强这门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之成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实实在在影响的课程。2001年上半年,这两门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已修订完整,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和《教学与研究》上正式公布了。

继上述两门课的教学基本要求修订之后,进一步打算进行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概论”这两门课教学基本要求的修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基本要求修订的主要目标是,能够整体地反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原理及其现时代的意义。现在使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只包括关于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即使垄断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主要反映的也只是列宁论述的以私人垄断为主要特征的垄断资本主义。

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到现在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经过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发展阶段,还经过了列宁、斯大林的发展阶段,也经过了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设和发展历程。这70年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理论实际上已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列宁以后的垄断资本主义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经济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现在,经历了120多年的发展。这期间,垄断资本主义大体经历了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三个发展阶段。在国际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它的最高阶段、走到了它的极端。在这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应地有过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原理。基于以上这些情况,这门课的新的教学要求大体应由三个主要的部分组成:一是总论或者通论,重点阐述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运行的一般规律的原理;二是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及其运行规律的原理;三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及其运行规律的原理。最后,还要讲到经济全球化问题,因为当代社会主义同马克思、恩格斯当初设想的社会主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探讨的主要是社会主义为什么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问题,列宁、毛泽东探讨的主要是社会主义怎样取代资本主义的问题;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包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遇到的问题是,怎样在与资本主义并存、交流和碰撞、对抗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自身的问题。其中突出的就是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必须对经济全球化作出理论上的深刻阐述。

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概论”这两门课的教学基本要求放在一起修订,原因之一就是统筹处理“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关于经济学理论部分。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事业进行的旗帜。我们要从“指导思想”和“旗帜”的高度构思这门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在过于细致和过于具体的展开论述中,也出现了把原本不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强加进去的现象。现在看来,把“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些展开的内容,放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去讲授是比较合适的。对“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基本要求修订的最重要的方面,是如何突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及其重要理论的问题。现行的“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基本要求,对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得不够,而且是从恢复这一思想路线的角度来阐述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灵魂和核心,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各主要理论及其体系的逻辑主线。因此,在教学基本要求中,更要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这14年间,邓小平同志是如何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这条思想路线的。(www.xing528.com)

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概论”的教学基本要求正在修订中。修订的征求意见稿将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上及时刊登,希望广大“两课”教师积极地参与教学基本要求修订的讨论和研究。2002年,我们将对其他几门课的教学基本要求陆续地进行修订。

(3)教学参考资料建设。教学参考资料建设已经成为“两课”教学发展的重要工作。教学参考资料建设大体有三个系列:一是经典文献的选编,如为了加强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我们与中共中央编译局共同组织选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社政司还组编了相应的《导读》,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二是对“两课”教学中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探析的教学参考资料。三是其他一些参考资料,如现当代西方著名思想家、有影响的理论家的观点选编,尽管这些资料可能是非马克思主义的,甚至可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选编这些资料,再加上必要的评论,对“两课”教师以及大学生们了解和理解当代各种理论思潮,增强理论鉴别力,确立正确的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大有裨益的。在讲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时,如果不了解亨廷顿等人的诸如“文明的冲突”这一类论点,就难以在对西方人怎么理解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的比较研究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讲清、讲深、讲透。

2.关于师资培训

2000年以来,师资培训工作有了重要的进展。“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工作已进入第三年,第一批15所培养院校共录取了1250名,第二批共录取了1350名,2002年计划录取1500名。这样,三年累计录取4000多名“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预计,“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工作完成后,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两课”教师学历、学位层次较低,以及整体队伍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大大地提高“两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15个培养院校都把这项培养工作当作对“两课”教育教学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大事来抓,认真负责,力求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

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社政司制定了按“两课”各门课程进行师资培训的计划。按这一培训计划要求,将对全国两万多名“两课”教师中10%的骨干教师(约2100名),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分7批14个班进行集中培训,预计在2002年年底完成。我们将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作这项培训。2001年7月,首先进行的是“毛泽东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课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包括三个环节:第一,请一些资深专家就如何搞好“毛泽东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及其教学内容进行学术理论讲解;第二,学员之间教学经验的介绍和交流;第三,每位参加培训的学员完成一篇论文,并将评选出约1/3的优秀论文编成文集出版。这样的培训,不仅使“两课”教师学到了新的知识,提高了学术理论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同行学者之间、老师之间的交流,对全国开设这门课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其中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心中有数,这对推进“两课”教育教学的发展是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从第一期培训工作来看,成效是比较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正在努力研究改进的措施。

3.关于教学方法改革

当前,“两课”教学方法改革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主体和主要方面;二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三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四是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的改革,如考试制度的改革等。这四个方面的方法改革,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展开。

2001年6月,社政司组织召开的现代教育技术与“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演示研讨会,展示了已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参加演示、研讨的有60多所高校。这次演示、研讨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绩效,与会的教育技术专家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今年,我们将分课程举办现代教育技术进“两课”课堂的现场演示会,把做得较好的、有实效的教学课件或电子教案加以介绍、推广。

4.关于学科建设

在现行的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将同“两课”相关的学科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这为把“两课”教育教学提升到学科建设高度提供了坚实的学科基础。把“两课”教育教学提升到学科建设的高度,实质上就是要从学科建设的规范和要求,促进“两课”教育教学的高水平的、整体的发展。按照学科建设要求加强“两课”建设,是解决当前“两课”教育教学面临的某些困难和问题的重要举措。

加强学科建设,要在四个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第一,应该坚定地将原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分开的学科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加以建设和发展。合则进、分则退,这也是一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得出的经验教训。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当然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现实运用和发展的,但它是从实施思想政治和理论教育这个方面去研究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各学科及教育学学科等,有很密切的学科交叉性。第三,提出把“两课”教育教学提升到学科建设的高度,并不是说“两课”教育教学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全部内容。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从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提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大问题,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这些思想表明,社会各个领域都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课题和探索的问题。但也应该看到,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建设和发展,是这个学科建设的最重要的阵地和最基本的方面,以此切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根本所在。第四,已经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学校,应该为这个学科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学科建设是以教学和科研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加强学科建设所迫切需要的科学研究,是当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的但又是薄弱的环节。在这方面,已经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学校应该走在前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