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理论主题的转换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

社会主义理论主题的转换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社会主义理论主题的转换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随着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发展主题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1895年以后的50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发展主题转变的第二阶段。现在,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不只涉及时间继起性的问题,而且还涉及时间继起性基础上的空间并存性的问题。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对经济全球化态势中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作出科学的理解。

社会主义理论主题的转换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

三 社会主义理论主题的转换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

随着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发展主题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从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发表到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发展主题主要发生了三次重大转变。

从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发展是以资本主义为什么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或者说社会主义为什么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为主题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作出了科学的解答。在英语中,“资本主义”(capitalism)这个词普遍使用的时间并不长久,据英国学者托姆·博托莫尔的介绍,1854年新版的《牛津英文词典》第一次收入capitalism一词。可以认为,在19世纪20~30年代,capitalism一词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使用。这时,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至少已经有了300年的历史发展。“社会主义”(socialism)这个词,最初出现在1827年欧文主义者办的《合作杂志》上。可以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词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出现的。社会主义这个词是在对资本主义现实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主义理论也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正如托姆·博托莫尔在《现代资本主义理论》一书中提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和以前历史上过渡的形式之间存在着一种重大的区别,以前历史上的过渡是以较少深思熟虑的方式完成的。早期资本主义企业主并不是有意识地试图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他们是在有许多不同条件……组成的环境中,追逐他们自己的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成为可能。”“相反,工人阶级运动在一开始就充满了有意识地、慎重地加以构造未来社会形式的观念”(2)。资本主义是在有了现实的发展之后,才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概念和观念;而社会主义先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现实批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概念和观念,再有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社会主义现实发展的广阔空间,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新的社会发展中必须付出的历史代价。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打算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设计一套周详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制度安排。正如恩格斯在晚年一再强调的,我们从来没有把社会主义描述成为“千年王国”。未来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是要由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原理和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作出创造性的回答。这应该是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发展主题的精髓所在。(www.xing528.com)

1895年以后的50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发展主题转变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题就是资本主义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或者说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这个主题后来实际上成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对于这个主题,晚年马克思和晚年恩格斯曾经以“世界历史”问题、“东方社会”发展问题和“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等为题,作过一些重要的、极有价值的探索。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俄国的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也对这个主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民粹派认为,俄国可以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是一种纯粹的农民社会主义的观点。当时,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在于俄国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起来了。无疑,民粹派讨论的问题是一种脱离俄国实际的空想,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大厦的。后来,“合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种看来是相反的观点,即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只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才可能走向社会主义,极力反对在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对这两种观点先后作出了猛烈的抨击。列宁认为,当时的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已经决定,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不再可能选择资本主义道路求得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世纪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史实已经验证了列宁判断的科学性。整个20世纪,没有一个后起的国家因为选择资本主义道路而进入发达资本主义行列的。这一阶段,布哈林结合俄国新经济政策的实际,提出过“利用市场走向社会主义”的观点;斯大林结合俄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对像俄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作出了多方面的探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也对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作出了多方面的探索。

第三阶段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的五十多年间。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本主义合作、交流和矛盾、对抗中发展和完善自己。借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论及资本循环时的用语,上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理论主题的显著特点是从时间的继起性上,探讨一种社会制度向另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过渡的问题;第三阶段主要从空间的并存性上,即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本主义的并存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这一阶段的主题,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越来越显著地表现出来。现在,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不只涉及时间继起性的问题,而且还涉及时间继起性基础上的空间并存性的问题。这两者之间,时间继起性是空间并存性的前提,只有在科学地、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而且必然能够取代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思考社会主义问题,才能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并存关系;空间并存性也是时间继起性的过程形式,因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并存,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以及资本主义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趋势。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对经济全球化态势中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作出科学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