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教育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的高度,十分强调创新的重大意义。联系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教育创新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创新不仅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创新一样,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且教育创新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起着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这是提出教育创新的时代背景,也是实现教育创新的时代意义所在。
教育创新,也是江泽民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探索中国教育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勇于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新成果。
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来看,教育创新的内涵必然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规定:
第一,教育创新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一样,构成国家整体的创新体系,如江泽民同志强调的:“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教育创新是基础性的创新,是国家整个创新体系的基石。教育创新最重要的就是着力于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其他所有方面创新工作的关键。教育创新的结果也将为其他方面创新工作提供原始的和源头性的知识支持、科技支撑和精神动力。
第三,教育创新也内在地蕴涵着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基本规定和要求。这就是说,要把握好和处理好教育创新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辩证关系。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对教育创新内涵的论述,充分体现了这种辩证思想。
教育创新首先就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创新,也就是说,理论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有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创新,我们才可能从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历史高度,深刻理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大意义,也才可能引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教育创新必须同制度创新相适应、相结合,也就是说,制度创新开辟了教育创新的新路径。江泽民同志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包含了对现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重大创新,这些创新为教育的制度创新提供了基本的方向,也为进行教育创新提供了路径。
教育创新同科技创新有着直接的联系,科技创新的成果不仅提供了教育教学内容创新的基础,而且也为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基本条件。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从总体上理解教育创新的内涵,特别是把握好和处理好教育创新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切实实现中国的高等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从教育的思想观念的更新、教育制度和体制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加大教育的开放力度和提高教育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对教育创新作了展开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思路。如何联系高等教育的实际,特别是联系各高等学校的实际,贯彻落实这些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是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的关键所在。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教育问题的新论述及其新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这些新论述和新思想同江泽民同志13年来提出的丰富的教育理论一起,构成当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新的科学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和创新的理论纲领。
【注释】
(www.xing528.com)
(1)本章主要内容最初发表于2002年第6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70页。
(3)《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28页。
(4)《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4页。
(5)《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5页。
(6)《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
(7)《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541页。
(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7页。
(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8~89页。
(11)《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0页。
(12)《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5页。
(13)《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0页。
(14)《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