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坚实基础

教育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坚实基础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教育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坚实基础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这实际上是党的十六大对高等教育在中国新兴工业化道路中重要作用的新要求,也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高等教育战略地位的新的认识。

教育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坚实基础

三 教育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坚实基础

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提出的重要思想。1979年底,邓小平同志在同日本友人谈话时曾经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8)这里讲的“小康”主要指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1984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友人时再次谈到:“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标准,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他指出:“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9)这一期间,邓小平同志曾经用“小康的状态”、“小康的水平”、“小康的国家”、“小康社会”等说法,提出类似的问题。“小康”并不是以经济的增长为唯一指标的。1984年10月,邓小平同志对“小康”的内涵作了详细的说明,其中关于教育方面,他认为应该是“小学普及了,自己拿钱办教育”,“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等等(10)。经过不到20年的奋斗,邓小平同志所设想的“小康”在总体上已经达到,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但是,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就教育而言,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还有待提高,国民教育的水平、结构和质量也还不够完善,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机会还存在明显差距等。总的估价就是:“教育还比较落后。”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建设和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思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使我国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对于教育,江泽民同志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要求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扫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新思路和新要求,提出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发展的新的系统工程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作了重大部署。在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中,江泽民同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教育的发展和创新问题作了集中论述,对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出了多方面的充满着与时俱进精神的重要思想。这些论述和思想主要涉及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和发展党的教育方针、进行教育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结构、完善教育体制和机制等问题,实际上形成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的系统工程。

在教育的战略地位问题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1)这一论断是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发展,也是对当代中国教育发展新特点和新趋势的准确把握。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对教育的战略地位作过重要的论述:第一,从教育的“基础”上看,江泽民同志认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特别要重视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重大作用。第二,在教育的“作用”方面,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战略地位的思想,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的指导思想。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具有的“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决定,教育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同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1996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与四所交通大学负责人座谈时就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不仅影响整个教育事业,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不少高等学校在推动科技进步特别是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应该为它们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采取多种形式,推动产学研结合,争取在一些重大的高新技术项目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这些年来,教育同经济的结合、教育同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联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www.xing528.com)

面对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在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阐述中,不仅强调“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而且还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12),进一步凸显了教育发展及其体制改革与经济建设及其体制改革的内在联系。这实际上是党的十六大对高等教育在中国新兴工业化道路中重要作用的新要求,也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高等教育战略地位的新的认识。

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3)这一更高的要求。

在人的培养问题上,江泽民同志不仅提出教育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要求,还从保持创新的不竭动力的高度,提出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要求(14)。1996年,江泽民同志就根据国家“九五”期间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提出高等教育相应地实现教育的“两个重要转变”,即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教育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提出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以及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等新要求和新思路。

江泽民同志十分关注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他还从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继续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等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