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培育“四有”新人:一项千秋基业
我们已经迈入一个崭新的世纪。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以及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重要意义的更加凸显、世界各国对社会全面发展的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更加倚重等等,都成为新世纪时代特征的重要标志。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描绘了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发展蓝图。当今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进一步凸显着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对培养“四有”新人提出了新的实践课题。对这些新的实践课题的回答,是事关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千秋基业,也是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统一,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决策等。所有这些,一方面为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的落实,提出了崭新的实践课题和现实的实施路径;另一方面从多方面丰富了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赋予这一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
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战略不仅是新世纪进一步实施邓小平“四有”新人战略的崭新举措,而且也是对邓小平“四有”新人理论的极大丰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才强国战略强调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强调要牢固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等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邓小平“四有”新人理论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大决策的指导思想,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大决策则是对邓小平“四有”新人理论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决策,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和改进作出了一系列科学的战略部署,明确要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决策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我们党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自觉实践邓小平“四有”新人理论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从人才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目的性意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及其实现,人才素质构成、衡量标准、培养与建设途径等方面,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四有”新人理论,也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努力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全民族素质的不断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是21世纪实践培育“四有”新人战略命题、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千秋基业的崭新课题。
实践好培育“四有”新人的崭新课题,是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面对这一艰巨而伟大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更加深入地洞悉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与时代特征,透彻把握当代中国的发展主题与历史境遇,从当今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及其前途与命运的高度,深化对培育“四有”新人战略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们必须密切地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的实践及其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进一步丰富并准确把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内涵,用以指导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才培养工作;我们必须更加全面地总结培育“四有”新人的新鲜经验,更加深入地探索新形势下人才成长与培养的规律,在全社会强化尊重人才的观念,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社会氛围,优化人才培养的机制、环境和条件,创造性地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注释】
(1)本章内容与沈壮海教授合作撰写,主要内容曾发表于2004年第17期《求是》杂志。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5页。
(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6页。(www.xing528.com)
(4)《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60页。
(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8页。
(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3页。
(7)参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7页。
(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页。
(9)《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2页。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4页。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页。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1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19~420页。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