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育“四有”新人:一种自觉追求

培育“四有”新人:一种自觉追求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培育“四有”新人:一种自觉追求邓小平“四有”新人理论提出以来,培育“四有”新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追求,已经深刻地蕴含在2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四有”新人理论从多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科学体系及其基本内涵。以培育“四有”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质要求,我们党提出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理论。

培育“四有”新人:一种自觉追求

二 培育“四有”新人:一种自觉追求

邓小平“四有”新人理论提出以来,培育“四有”新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追求,已经深刻地蕴含在2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中。“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已经成为党的十六大概括的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验的内容之一,也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一。“四有”新人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升华,成为我们党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提出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点。

以培育“四有”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理论内核,我们党提出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理论。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有”新人理论从多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科学体系及其基本内涵。在对培育“四有”新人的战略意义和实践要求的深刻认识与自觉把握中,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教育是人才培养之基和立国之本,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当代青年和大学生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四有”新人理论和邓小平教育理论。

以培育“四有”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我们党提出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理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12)。围绕着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们的精神动力;要切实加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思想文化和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明确主张,深刻回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确立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南。(www.xing528.com)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概括为“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并为着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提出了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的论断,强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建设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唱响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知识分子要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等。“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建设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抵制和消除一切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不断创造出先进的、健康的社会主义崭新文化,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13)。这些论断,构成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的理论成果的重要内容。

以培育“四有”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质要求,我们党提出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理论。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充分肯定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深刻阐明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强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任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14)。邓小平关于人才作用、劳动者素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有”新人培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的丰富论述,深刻回答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的和条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立了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理论指南。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互为前提和基础;要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等,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