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华[1] 李承涛[2]
【摘 要】 本文在对陕西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现状进行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方向、教学教务管理、专业设置、学籍及学制管理等方面探索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宏观管理的方向和方法,以达到为今后我省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见。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宏观管理;方向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呈现出的蓬勃发展趋势既是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需求相衔接的必然所在。如何较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服务,将成为高职教育事业今后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本文将从高职教育管理方向的四个基本面做进一步探讨,从而为我省高职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1.国家教育战略为高等教育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大力倡导高等职业技能教育,并不断加大政策面的扶持力度。
1985年,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设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互相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贯彻积极发展的方针,充分调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举办多种形式,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1994年8月,《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指出:“积极发展多样化的高中后职业教育和培训。通过改革现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成人高等学校及举办灵活多样的高等职业班等途径,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1998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指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政策。1999年9月,我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2002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强化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共识。随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再一次为国家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但是,面对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的高职院校,其发展模式、办学方向、教学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又一次引起了国家的关注。2006年11月,温家宝总理邀请有关专家围绕职业教育进行了座谈,这是国务院继教育形势、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之后举行的第三次教育工作座谈会。同时在“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将投入140亿元发展职业教育。
截至2005年底,陕西省共有38所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比2000年的8所增加了30所,高职高专院校占全省高校总数的51.61%,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6.82万人,比2000年增加20.52万人,增长325.71%,占到省内高校在校生的41.74%。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中已占到了半壁江山,整个高职教育发展呈现出了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国际大环境中高职教育事业的成熟,国家不断的政策倾斜、财政支持为高职教育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加强对高职教育工作的宏观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智力型的高层次技能人才应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
随着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新型工业化社会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凸显。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生活服务的高层次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必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举办高职教育的主要服务方向是要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在200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上,朱静芝副省长指出:“各市在申请组建高职学院时,已对组建高职学院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阐释,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培养人才,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就是说高职教育首先要面向基层,要切实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从2004年人事部人才需求统计情况看,目前在全国人才市场上招聘数量居前5位的专业分别是市场营销、计算机专业、机械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管理专业。从专业类别来看,市场营销、计算机仍然处于人才市场供求的前两位,且求职人数和招聘职位数均有大幅度上涨。通信工程和机械两个专业的需求增长更是强劲,分别达到了上年招聘职位数的3.2倍和2.1倍。所以,人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我们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一致性,必将促使高职教育的大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既要满足全球化经济的需要,同时也要在人才培养标准方面充分考虑国际竞争的需要,这就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的中心”,需要加快培养大批适应现代加工制造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也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必须以技能型人才为重点。
从目前我省高职院校的组成来看,其中大部分市属高职院校都是在原有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的,有一部分高职院校是在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基础上成立的。这既有优势,也存在缺点。优势在于中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本身就十分注重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而高等院校则具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雄厚的师资力量。缺点在于中专教育倾向对单一专科人才的培养,而且培养层次较低,而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对实际技能一般重视不够。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智力型技能人才并不是单指一般的重复性操作技能,而是指具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场工作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将人才培养方向的重点放在人才培养类型的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智力型和人才培养的高层次上。
3.开放式教学应逐步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核心
按照现代教育理论,开放式教学模式应该为:学习主要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剂”和“助产士”。教师不应该把主要精力局限于所教内容上,而应注意学习者的心态(即情感与动机)变化。教育的目标是教师与学生共享学习的历程,共创人生的体验;培养积极愉快,适应社会变化,心理健康的人才。相对于高职教育的开放式教学,我们认为主要应该从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和办学方式上去实践。
第一,课堂教学是任何教育形式不可或缺的部分。从课堂教学来说,开放式教学要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强调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一是教师要不唯教材为上,要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要真正从实践技能培养目标出发,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注重学生对实践技能学习的要求,注意把现实社会、鲜活事例等引入教学内容,从而拓展课堂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培养的最终目标。二是认真实践开放性教学过程。比如在课前,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等方法,对授课内容有所了解,从而在课堂上做到重点明确,有的放矢,同时也可以将课堂上的新问题,让学生亲自到实践学习中去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自主探索能力。三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合作与交流等。
第二,由于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要具有技能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现场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进行技术与设备改造的创新能力。所以,在高职教育的实践实验教学上,应把学生推到实验实践教学的主体位置,比如实践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必须遵守实践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选择实践学习重点、自主处理和分析实践实验结果等,教师可以在提供实验材料、指导实践过程和解答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服务。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全科知识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不同所在。
第三,在办学形式上,要加强各类教育的沟通,特别是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体系的沟通。教育部1998年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逐步研究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允许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经过考试接受高一级学历教育”。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进一步指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衔接的教育体制,为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这一方面,我省的大部分市属高职院校在专科联合办学上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专升本教学实践拓宽了新的办学视野。但由于每年的专升本比例较小,为更多学生进入高一级学府深造,修学学历教育,提高技能理论知识设置了障碍。在这一点上,是否可以适当考虑放宽专升本的条件,以满足高职院校毕业生日益增长的求学需求。当然,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沟通体系不仅仅是为各类人才的学习再提高提供渠道,更是现代终身教育发展的要求。
4.培育优势专业是高职教育稳步发展的关键
开放、弹性、科学、完善的专业设置不仅决定了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育模式,更关系到院校的长远发展和竞争活力。要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体系,各高职院校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或一定区域人才市场的需求,通过自身的资源投入,以教育行政部门的专业评估为杠杆,确定优势专业(主体专业)的建设方向。(www.xing528.com)
从陕西省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情况看,专业构建主要存在专业设置重复、专业储备资源浪费、师资及实验设施不到位等现状,而这些问题的症结则在于各院校专业设置重复带来了资源浪费。在目前省内9所市属高职院校中,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数控专业等都存在着重复设置的现状,这还不包括其他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重复,生源的多头抢招,同类专业毕业生同时涌入就业市场,这种现状明显不利于这些新建院校的成长。
由于高职教育的培育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智力型技能人才,所以,专业设置一定要以地方支柱产业或院校原有的优势专业为基础,考虑一定区域的市场、行业、产业和技术发展的变化进行设置。同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利用专业评估手段,对各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统一规划,科学设置,从而避免专业的重复设置;对相关院校的优势专业可以在招生计划上给予倾斜,从而避免生源的流失和浪费;另外,培育、扶持优势专业也有利于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5.学分制应逐步成为高职教育教学和学籍管理的主流
学分制是以学分完成情况为衡量学生学业状况的一种较为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它的核心是自由选课和弹性学制。目前,我国一部分普通高校和中职学校在各自教育结构内,都开始了不同程度的学分制试点。针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育目标和教学特点,学分制应逐步成为今后教学和学籍管理的主导方向。
2002年,我省为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印发了《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意见》,成立了业务指导小组,并确定在部分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开始施行。2004年4月,省教育厅又开始在我省部分高校开始试行了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在中职学校学分制的试行还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或刚刚开始,总体来说落实不是很得力。在高职院校的学分制管理上基本是空白。
第一,学分制应该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理念。采取灵活的学分制管理不仅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和就业岗位的需求进行自由选课,自主学习,而且实行学分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它适应了交费上学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次,采取灵活的学分制学籍管理,突破了对学生学制管理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确定学习时间的长短,来确定具体修学学分的时间,甚至可以在取得一定学分比例的基础上先就业,边就业边学习,这也解决了现行学制所造成的人才培育周期和社会用人周期不对口的矛盾。第三,采取完全教学学分制管理,可以实现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相同或相近课程学分互相认可,有利于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学习。第四,只有实行完全的教学和学籍的学分制管理,才能促使高职教育真正做到开放式办学,推动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必将有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促进院校与企业、行业和地方的密切配合,建立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社会支持教育的新机制。
6.市属高职学院的稳步发展关系到区域经济的长远建设
2001年开始,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对省内各地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和现有教育结构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始着手组建市属高职学院,截至2005年组建成立的市属高职学院达到9所。9所高职学院的成立结束了我省个别区市没有高等学校的历史,极大地优化了各地市的教育布局结构和教育层次结构。同时市属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向必将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地方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现有的大部分市属高职学院的建校基础多为中专学校合并成立。这些原有的中专学校多存在着人才培养规格低,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组建前多所学校地理位置分散等问题,从而造成了这些市属高职学院综合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不足的现实。
为了加快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目前,各市属高职学院都在筹建新校区。在新校区建设上,除了延安、铜川、宝鸡3所高职学院的新校区建设进度较快外,其他市属高职学院的新校区建设都存在着建设资金较为困难,银行贷款难度大而且学院压力大的问题。为了建设好市属高职学院,在2005年全省教育工作座谈会议上,朱静芝副省长专门就高职学院新校区建设提出了4点意见,要求“各市要力争在3年内完成新校区的建设;市政府对于高职学院的建设必须给予必要的投资。首先各市要完成申请高职学院时承诺的投入金额,同时,要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要求,确保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不断增加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要支持学校多渠道筹措和增加办学经费,研究制定投入共同分担的机制,保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教育战略对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倾斜,在“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将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采取经费一次确定、三年到位、项目逐年考核、适时调整的做法,投入140亿元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同时,各省也将继续加大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投入,国家的宏观教育战略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空间。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将对区域经济的产业支持和智力支持产生长远影响,市属高职院校的稳步发展将直接关系着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在专项建设上的投入应切实关注这些市属高职院校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总之,高职教育的宏观管理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还涉及师资队伍人才的培养和流动、学生就业、教学过程的实施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认真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去努力探索。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各级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积极抢抓国家高职教育的良好机遇,努力为陕西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1]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4]陕政通报(第60期)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注释】
[1]张青华,男,主任医师、讲师,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2]李承涛,男,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