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内部管理是地市高职院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张育仓[1]
【摘 要】 本文结合我省及我院的实际情况,在对地市高职院校的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地市高职院校内部管理需要着重解决好的若干问题,并论述了其对策。
【关键词】 地市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改革对策
世纪之交的十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正式确立法律地位到规模大发展的十年。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高职教育进人全面发展的“快车道”。2005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温家宝总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使我国的高职教育进一步“提速”。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半壁江山”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加强。
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国家在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新形势的背景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迫切需要的重大举措。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资料表明,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6%,2002年达到高等教育精英化和大众化阶段的临界点15%,到2005年已上升到21%,十年间年均递增1.5个百分点,其中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与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地市高职院校的崛起始于21世纪初,短短几年时间由几十所发展到数百所。统计资料表明,在全国1093所高职院校中,有90%是1999年扩招后新成立的院校,其中60%左右属于地市高职院校,基本形成了每个地市至少拥有1所高职院校的格局。周卫东在《高职教育运行预警理论及微观模型》(《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19期)一文中指出:“我国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地市一级进行办学和管理,使人才培养主要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并进一步指出,地市高等职业教育“能否紧紧围绕本地和区域经济进行规划、建设和发展,充分体现源于当地、服务当地的原则精神,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是地方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重要保证。”周卫东的观点较好地阐明了地市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办学的宗旨与特点。
我省的地市高职院校始建于2003年以后,目前在我省的十个地市中,除榆林地区外,其余各地市均已建立起了1所地市级高职院校。随着我省地市高职院校的兴起,全省高职教育的区域配置水平更显均衡,分布也更加协调,这对充分利用我省教育资源,建设西部科教强省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我们应当看到,地市高职院校虽然得到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由于这些院校基本上都是由原先的中专升格而发展起来的,具有教学设施、设备及人才资本与管理经验上的“先天不足”,加之多数的地市高职院校又是由几所原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的,虽然可以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发挥出更大的优势,但在整合过程中又必将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思想观念、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实质性融合尤显矛盾重重、阻力重重。另外,由于原先的中专学校规模普遍较小,难以达到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条件要求,因此多数的地市高职院校还需要重新规划和建设,这其中的投入巨大,使得地市高职院校在办学初期就面临资金上的沉重压力,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提高。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从2003年以来的办学,就是在这种困难重重、阻力重重、矛盾重重中度过的。那么,如何冲破阻力,化解矛盾,克服困难,促进地市高职院校健康发展,我们有一定的体会,也有不少的经验教训,简言之即:必须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员工的团结奋斗;必须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和准确的办学定位;必须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下面,我着重就强化学院内部管理谈谈个人的看法。
1.提高对高职院校强化内部管理的认识
目前,高职院校在内部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管理理念的落后,尤其是在内部管理上存在着政府化倾向和“官本位”思想,使得其“在办学过程中推崇行政权力,忽视学术权力;推崇以人管人,忽视以制管人;推崇经验决策,忽视科学决策;推崇规模效益,忽视质量结构;推崇外延扩张,忽视内涵提升”[1]。其次是管理基础薄弱。升格不久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对新形势下的管理认识不到位和管理经验匮乏的问题,如人事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身份管理,薪酬分配仍是职务、职称大锅饭等等,制约着管理水平的提升。再次是管理运行机制不活。地市级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还没能与国内外先进的职业院校管理模式接轨。现有管理模式基本还是在沿用旧的模式,缺乏新的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难以调动教职工内在的活力和持续的动力。
因此,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强化高职院校管理,特别是加强地市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前提与基础。通过树立人本管理理念,克服政府化倾向和“官本位”思想;通过引进新的管理思维,创立新的管理模式,实行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并重,实现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化,从问题管理向预防管理转化,从事务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化;通过树立民主管理意识和教育育人的观念,改进管理方法,由“以人管人”向“以制管人”转化;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学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加强内部管理改革
第一,要遵从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与定位,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第二,要遵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一线所需要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较高的职业技能和创新意识、较高的职业素质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使所培养出的学生获得就业准备、能生存、应变和发展的能力”。无论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定位,还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都表明高职教育既不同于大学本科教育又不同于中专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探索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这一方面提出的“四个走出来”和“四个并重”值得借鉴。
“四个走出来”即:一是从本科的学科型精英教育中走出来,解决高职教学大纲是本科的“压缩饼干”问题。二是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模式中走出来,解决高职教学计划是中专的“发面馒头”问题。三是从成人的单一文凭教育中走出来,突出能力培养。四是从高等专科教育中走出来,加大实习实训课的比重。
四个并重即:一是传授知识与打造能力并重,努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岗位的综合能力。二是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并重。三是提高就业率与提高专升本升学率并重,满足不同的培养目标需要。四是培养学生智商与培养学生情商并重,增强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的本领。(www.xing528.com)
第三,作为地市高职院校还必须“以能服务地方经济”为基本特点。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地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地方产业结构的演进、生产技术的变化、经济增长的速度等不断调整优化自身的发展。这又是内部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此可见,高等职业院校的内部管理,既不能照搬大学本科的管理模式,又不能沿袭原来中专的管理体制,而要适应高职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科学管理体系并努力在规范高效运作上求突破。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应当是全方位的,包括组织形式,机构设置、人才引进、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管理、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缺一不可。改革的目标就是形成“以人为本,以人才培养模式为基本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充满活力”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
3.加强地市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几个对策
3.1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
第一,坚持“党委领导、院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管理”的体制。凡涉及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都要经学院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凡涉及学院发展的大计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都必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而教学与科研管理,行政事务管理都交由院长和院长办公会决定。第二,注意决策的完整性。一个完整的决策包括明确问题、设定目标、调查论证、制订预案、评价和选择几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都要配备相应的制度和规定,这一点对新建的地市院校尤为重要,对减少盲目性,避免急躁情绪与防止“急功近利”等问题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三,加强民主决策环节。在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尤其要发扬民主,尽可能多地听取老师、教授们的意见,以增强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这本身既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管理的内在要求。第四,发挥学术权力参与决策的作用。要使单独的行政部门决策向相应的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参与决策转化,使个人行政权力决策向教授们及专业带头人参与决策转化,充分发挥专家在内部管理、专业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2完善科学的运行机制
科学的运行机制是管理达到预期目标的基础和保障。科学运行机制应当包括建立公平竞争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以及形成完善的保障机制。而要保证这些机制的良性运转,一是要有严格的制度和可执行的标准;二是领导要起表率作用;三是善于总结与分析;四是要做到奖惩兑现。
3.3提高管理队伍水平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目前地市高职院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普遍不高,知识与经验缺乏是不争的事实。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要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建设,尤其在教育培训、实践培养等环节上要下大工夫。要鼓励干部深造,支持他们结合本职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院级领导要经常深入教学、管理与服务一线,虚心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及时采纳其合理的内容,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3.4营造人文管理氛围
对于新建的地市高职院校来说,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同等重要。在学校管理中做到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并举,可以化解诸多矛盾,解决管理的许多难题,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管理的对象多数是教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在尊严、情感层面的需要,决定了我们在高校中尤其要突出人文管理。作为管理者要有这样的理念,即尊重被管理的对象,和颜悦色地与他们交谈,诚恳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尽最大可能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科研和生活上的具体困难,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工作,全身心地投身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以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刘太刚.关于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5,(10)
【注释】
[1]张育仓,男,高级政工师,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