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正规化之路 建合格本科院校 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慕锡凡[1] 苗润才[2]
【摘 要】 新建本科院校处于专科学校向本科院校转型时期,需要对学校的建设发展道路作出战略选择。榆林学院只有走一条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的正规化之路,达到一般本科院校的基本标准,建成合格本科院校,才能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持续、稳定的服务能力,成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正规化
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的重要功能,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实现从专科到本科办学功能的拓展,提高学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和显示度,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学校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志。榆林学院是2003年在原专科学校基础上升格改建而成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校地处偏远,远离省会城市,学科专业以师范类为主,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手段,培养目标主要以中小学师资为主,人才培养的规格偏低,规模偏小,师资队伍的主体主要是过去专科学校的教师以及这几年补充的青年教师,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科研能力不强,特别是适应本科办学需要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在短期内难以形成,决定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能力非常有限,发挥的作用是局部的和辅助性的,很难上升到提供人才保证作用的高度。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学校的功能要从单一的人才培养向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多功能转换,社会需求和期望值急剧增高,学校办学能否符合社会需要?学校的各项建设条件是否符合培养人才的规格、数量、质量的要求?能否用不太长的时间,建成合格本科院校,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规军”?实现这样一个根本性转变,只有走上正规化管理和建设之路,才能建成符合社会期望、符合国家标准、符合师生目标需求的合格本科院校。
正规化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是对职责职务行为的要求与评价,是一种规范化、标准化的职责职务行为及行为方式;反映在组织管理上,则是一种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行为与管理方式;在工作中则是一种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行为及工作方式。坚持正规化管理,就是在抓好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抓好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各级干部管理行为,厘清职责权限,形成讲政策、讲责任、讲程序、抓落实的氛围,不断提高决策的执行力。坚持正规化建设,就是要改变专科时期那种“短平快”办学理念和办学行为,着眼长远,持之以恒,按本科标准稳步推进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夯实学校的办学实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实现办学理念和决策的科学化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实现办学理念和决策的科学化是推进学校正规化建设的首要环节。随着高校独立性和办学自主权的不断增大,相应地对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办学目标,制定发展规划,设置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组织教学资源,所有重大问题都离不开正确的决策,科学的决策。而办学理念、发展定位的确定以及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决策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根据榆林学院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学院建设发展的实际,经过认真的分析和广泛论证,我们确定了榆林学院的办学目标和发展定位,即立足榆林,面向陕北,辐射周边,围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办学,坚持正规化建设理念,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突出特色,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方法,在领导班子和决策体系建设中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努力建设团结合作、决策民主的领导班子,完善领导层决策机制。建立党委会例会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对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的决策充分酝酿、协商和沟通,民主决策;制定领导班子成员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制度,了解和掌握真实信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做到正确决策;对涉及学校建设和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必须在教代会上讨论,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做到科学决策。
二是正确处理好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关系,这是保障决策执行的关键环节。结合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党委要求党委委员、院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要在坚持集体领导的基础上大胆负责,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原则上讲,全局的事、敏感的事、涉及面宽、涉及部门多的事要会议决定,重要干部任免、人事安排、重大的资金安排、重大项目的决定、重大政策的制定、招生计划、学科专业建设、规章制度、条例、重大突发事件处理,由集体讨论决定。对于职权范围内的事,分管院领导和职能部门依据国家的法规、政策,依据学院党政会议精神,积极、主动、大胆地处理,需要协调解决的,主动协调解决。
三是紧紧抓住落实环节,做到目标落实、过程落实、结果落实。学院重新制定了部门工作职责,各部门制定了岗位工作职责,明确了工作分工,建立了岗位目标责任制。为抓好落实工作,党委专门制定了两个抓落实的文件,明确提出:抓落实是求真务实的表现,抓落实体现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也反映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抓落实是决策执行的根本环节,要把组织、上级、会议安排部署下来的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院党政领导以及各院系、各部门的负责同志要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带头人,讲大局、讲合作、讲沟通、讲责任、讲互信,做抓落实的模范;要进一步强化工作的时间意识、数量意识、质量意识、程序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学院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并制定了严格的督促检查制度,明确每一项工作的时间要求、质量要求、责任人和分管领导,定期检查,定期公布,形成抓落实、讲责任的风气。
2.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管理机制和工作程序的规范化
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管理规范化是正规化建设的核心。首先要合理设置管理层次,优化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规范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每一个单位的职责、任务和要求,严防因权限不清、责任不明而造成工作中的推诿扯皮现象。其次是搞好职能定位,实现管理重心下移。管理部门的职能由过去的实施决策转变为业务指导,由过去的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协调,由过去的行政指挥转变为优质服务。职能定位后,应下放管理权限,实施校、系两级管理,扩大系一级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使用、教学组织、学术研究、教师培训、组织发展、思想教育、学生管理以及资金、财产、设备的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处于转型期的新建本科院校,制度建设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强烈的、鲜明的规范性和组织性,培养目标、教学制度、校规校纪、组织行为规范、激励与惩罚制度等为校园主体认同和接受,就会形成习惯,成为师生自觉遵从和维护的制度文化,使正规化建设得以长期坚持。按照合格本科院校建设的要求,学院以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为目标,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在教学管理方面,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奖惩措施和教学运行各环节管理办法20多项,并汇编成册;各院系也陆续制定了系级教学管理规定和实施办法。在2006年学院首次教学工作会议之后,学院又下发了《榆林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奖评选办法》《榆林学院教学奖励条例》《榆林学院教学过失和事故的认定及处理办法》《榆林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榆林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榆林学院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办法》和《榆林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及评选办法》等文件。与此同时,加大了教学管理手段的革新,加强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2005年5月底,网络版《榆林学院教学管理系统》开始运行,实现了学生成绩管理、学籍管理、课程计划管理和学生选课的网络自动化;开通了网上精品课程,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在教务处网页上设置了网络留言板,增加了网络教学信息反馈渠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日趋完善,并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www.xing528.com)
在科研管理方面,先后制定了《榆林学院学术专著出版基金管理办法》《榆林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榆林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榆林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管理办法》《榆林学院学术报告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科研激励机制,规范科研管理,增强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水平。
在人事管理方面,在全面修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同时,制定《榆林学院公开招聘教师暂行办法》《榆林学院公开招聘专职辅导员及教辅人员考察办法》和《榆林学院关于在职攻读学位及进修学习的规定》等规章制度,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促进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
在建立健全后勤与基建管理、资金资产管理、干部人事及招生就业等各项管理制度中,学院根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陕西省高等院校基建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陕西省高等院校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在各个环节体现党风廉政要求,制定了内部审计工作条例及实施办法,加强监督检查。
此外,学院还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了安全稳定岗位责任制、学生行为守则、校园交通规则和紧急事件应急预案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院领导接待日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在网上开设了书记信箱和院长信箱,大大拓宽了上下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促进了校园民主政治建设。
3.认真执行本科办学标准,实现办学条件和环境建设标准化
按照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教育部提出了普通本科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这些办学条件指标涉及生师比、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比例、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生均图书,以及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宿舍面积等硬件指标。这是教育部对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统筹管理的标准,更是新建本科院校自我发展与建设的指南。几年来,学校通过向银行融资、争取省市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学校自筹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教学基本设施建设,2003年以来,新增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校舍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200万元,生均接近5000元;图书馆藏书达到50万册,建成300座电子阅览室,购买安装了清华同方全文数据库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检索系统。生均校舍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资料等各项硬件指标达到或接近本科办学要求。在硬件条件按标准建设的同时,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和校园文化等非物质条件建设协调进行,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看,最关键的还是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
学科建设是合格本科院校建设的龙头,它直接体现学校的学术水平、科研方向、办学特色及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和社会地位,也是与专科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针对学校教师专业意识强,但学科意识淡薄,科研方向不够明确,学科带头人匮乏,我们对原有学科专业进行调整、整合,组建生命科学学院、管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使学科方向逐步明确。学科方向的确定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形成,学校三十个本科专业中,这四个学院的专业数占到三分之二,围绕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学科专业特色逐步显现出来。学科建设的基础是与学科建设相适应的实践基地建设,学院投入资金高标准建成了生命科学研究实验中心、化工研究院、金工实训基地、陕北文化研究中心,加强了实验室的投入和改造,大型实验设备100多台(件),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大中型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80个。学科建设的载体是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学院出台多项激励措施,鼓励教师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近两年获得的科研经费达到200万元,其中横向经费占了大部分。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坚持以本科院校的标准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以此为龙头,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建设,是学院本科内涵提升的重要举措。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专科向本科转型的关键。新建本科院校遇到的共性问题之一是师资队伍高职称、高学历含量低,特别是硕士比例远低于60%,师资队伍的结构与素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近几年来,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出台了多项措施,一是切实改善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后备人才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住房和生活待遇等,使之赶上或超过同级同类学校水平,并激励更多的教师爱岗敬业,进入骨干教师队伍,保持学校内部骨干教师相对稳定;二是出台政策,加快人才的引进,特别是重视特色专业、新开专业、弱势专业人才的引进,重视来自行业、企业的高职称高水平双师型人才的引进,这是提升队伍素质的有效措施。三是加大培养力度。制定和落实培养计划,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或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作访问学者,鼓励多种形式的科研合作,倡导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以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和学术进步。四是对高学历、高职称人员设立岗位津贴,创造良好工作条件与发展空间,激励教师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通过这些措施,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目前,教师队伍中有正高职称34人,副高职称99人,讲师120人,有博士12人(另有在读博士13人),硕士160人,生师比18∶1,另外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双师型”教师30人。
4.坚持质量标准,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坚持质量标准是正规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只有按照本科教学评估标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检测和评价体系,才能全面推进正规化和标准化建设。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了《榆林学院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建立了校、院(系)、教研室三级质量评价体系。学校一级在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设立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考评组、督导组。考评组定期对相关要素和指标进行监察和评价,包括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是否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经费的投入是否满足教学的需要,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生均四项经费增长的情况是否达到要求;相关部门和各学院每年的教学经费使用情况、效益等;教学设施是否满足教学要求,包括现有教室、实验室、校园网、图书馆、语音室及体育设施等,维护是否正常;专业建设是否符合社会需要,专业建设规划的落实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是否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规格,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是否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否符合专业特色形成;以及课程评估、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及质量的评价等。督导组则作为常设机构,围绕上述指标对院系一级的教学质量建设和管理实时监察,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及时反馈。教研室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质量每学期进行一次考评,年终确定教师考核等级。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利用科学、规范的质量监控机制,可以抓住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对涉及培养质量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信息及时反馈,使教学工作和质量标准及时得到控制,进入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轨道,实现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新建本科院校是合格本科院校建设的初期,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遵循教育规律,通过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化、质量控制经常化等一系列正规化措施,使学校在办学层次、办学功能、人才培养规格、学科结构、人才服务面向及办学设施等方面具备合格本科院校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达到合格本科院校应达到的基本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正规化建设可能需要五年左右或更长的时间,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科专业才会得到优化,质量稳定,实力增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功能才会逐步发挥出来,才能成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人才支撑的“正规军”。
【注释】
[1]慕锡凡,男,教授,榆林学院党委书记。
[2]苗润才,男,教授,榆林学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