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问题研究
赵怀礼[1]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
【摘 要】 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是影响地方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具有较强的群体性和高度的利益趋同性。加强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教育工作,努力克服其信任结构解体和自我意识异化,实施综合政策保障措施,对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问题和对策
1.引 言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界限的进一步确定和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迅速转型,加之,持续的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激增、规模扩大,同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各类社会资源和物质资源进行了结构性的重新调整和组合,致使地方高校许多大学生的生活出现了相对或绝对贫困化现象,在地方高校校园内形成了层级分明的学生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猛增,这一特殊群体的范围进一步扩展,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认真思索并寻求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有效途径,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概念
所谓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是指:在高等学校内部,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基于共同生存利益需要而结合在一起的大学生群体,这一群体在组织特征方面具有自发性和非正式性,在群体性格特征方面具有心理趋同性和情感共鸣性,在文化特征方面是依附于校园主流文化的一个亚文化。当前,地方高校这一学生群体的主要外显特征是生活贫困,由此导致他们心理动荡和社会认同感下降,生存现实又迫使他们追逐生存利益的趋同性高度一致,因而形成了地方高校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在学业竞争中并不处于优势地位,这与学生的自身条件、自我努力等个人因素并无直接的正相关关系。相反,他们的家庭背景等因素引起的贫困现象,严重影响了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以及个性品质等的健康发展,导致他们产生了反主流文化心理和信任结构的解体以及自我意识的异化等现象。这些,严重地影响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我们还必须注意到这样的社会事实:地方高校获取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收取学生的学费,地方财政性拨款仅仅只能满足高校工作人员工资和基本的办公费用的需要,为了加快高校的科学发展,这必然使地方高校高度关注学生缴纳学费的情况。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由于往往不能按时足额缴纳学费,影响了地方高校发展的现金性收入和支出,从而导致许多地方高校制定出比较苛刻的限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使他们在制度层面处于弱势地位,相对地剥夺了他们的有关法定权利,损害了他们的合法利益,使他们表达和追求自身利益的能力显著下降。
3.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成因
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构成。第一,农民家庭出身的大学生,这些学生成了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主体。不可否认,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实行和逐步扩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随着以土地承包为初级形式的改革措施在释放基本的满足生存需要的能量后,农民的发展缺乏现金性收入支持,陷入了基本满足温饱的恶性循环。尽管国家在“三农”问题上作了大幅度的政策调整,但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的这一结构性条件不变,使留在农村的村民看不到摆脱贫困的前景,即使国家提高粮食和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依然严重地存在。另一方面,与迅速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相比较,城市居民不但有稳定的收入且收入水平逐年攀高,城乡差距逐年扩大,到2006年城乡收入的差距为3.3∶1。资料显示,农民的现金性收入主要用于维持基本生计、农业再生产、医疗等方面,用于支付子女完成大学学业的经济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农村家庭背景出身的学生成了地方高校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主体,这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第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出身的大学生成了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从城乡比较的角度,城市居民的收入稳定且大幅度提高。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城市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其实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城市中少数人的暴富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收入的相对下降。近年来,失业人员成为城市经济困难个体,由于他们没有土地,主要依靠工资收入,要面对诸如吃饭、医疗、住房等经常性支出和大额支付,使城市经济困难家庭支付高昂大学学费的能力也十分有限。所以,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出身的学生也成为地方高校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相对于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或其他部委所属大学,地方高校更容易形成数量庞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生源结构上看。农村学生在地方高校的比例偏高,形成了农村和城市学生群体在学校类型上的显著差异,即城市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层次高于农村及其他地区的学生。就西安、咸阳、宝鸡、渭南等地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农村学生在地方高校上学的比例高达70%左右,而在重点大学上学的农村学生仅占30%左右。这一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出身农村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而沦落为特殊学生群体。从表面现象看,地方高校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出现是经济困境所致;从深层次看,它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均衡以及教育发展的不公平。相反,重点大学或部委属大学城市出身的学生比例明显偏高,其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好,所以这些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问题不是非常突出,从国家给予重点大学的政策等方面也容易解决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问题。二是从政府财政性支持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经济困难方面看,很显然,重点大学或部委属大学由于属中央政府的部委领导,各种财政性补贴以及名目繁多的奖学金,能迅速解决这类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存在的现实问题。地方高校属省管或市管,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有限,对高校支持力度较小,不容易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经济困难问题。尽管党和国家实施了国家助(奖)学金工程,但目前真正惠及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覆盖面是很有限的。一个很明显的事例就是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的设置问题,就笔者观察,除了像北京大学等重点大学外,地方高校很难有像模像样的绿色通道。三是从地方高校自身解决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经济困难的能力方面看。地方高校主要依靠有限的财政拨款,自身校办产业少、经济效益差和科技创新能力低,其获取发展资金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学费,这就使地方高校很难拿出大笔资金解决较大比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经济资助问题。四是地方高校的银行贷款面临许多困难。地方高校曾试图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经济问题,但银行并不十分积极向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贷款。银行方面主要考虑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同时说明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偿还能力有限,也不排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个别人的诚信意识差等因素。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使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经济问题远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和建设人才的培养。
4.社会为何关注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
在当代中国,大学尤其是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之所以引人注目,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家庭经济困难社会群体的存在引起了人们对大学这一特殊学生群体关注,这些社会群体和大学生群体是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第二,大学校园里日益扩大的学生贫富差距,不仅反映了学生家庭社会地位的不同,而且更易引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心理、人格等方面的异化,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和成长;第三,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公共事业,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大学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加快,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将会成为国外某些势力诋毁中国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借口;第四,处于城市中的大学,容纳了大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使人们在人口密度比较大的校园能直观和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存在,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同情;第五,在我国高校没有实施收费制度的1989年以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生活状况逐渐改善,其生活水平还有所提高,这反映了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和公共财政投入的巨大力量。实行收费制度尤其是1996年以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开始出现绝对贫困现象,这意味着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社会中有一部分家庭的绝对生活水平在下降;第六,由于政府把高等教育列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类别,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各方面配套措施不力,导致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数量逐渐上升,引起了人们对政府高等教育投入的反思;第七,由于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普遍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这使得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愈发感到生存的压力,引起了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家庭的普遍担忧,家长在思考大学教育投入和收益的关系问题。正因为如此,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问题已成为社会迫切关注的对象。
5.解决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问题的对策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特点与其他国家普遍的情形很不相同,他们身体健康,思维活跃,志向远大,知识丰富,自身并无“弱势”,只不过由于家庭背景方面的原因被抛入“特殊学生群体”。由于我国地方高校数量众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数量庞大,这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为此我们建议:国家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地方高校发展力度,设立地方高校贫困生专项资助资金,减轻地方高校经济压力;国家应进一步运用金融政策导向,制定政策鼓励银行面向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贷款;国家应积极实行非现金补贴计划,完善大学生失业保险及其他社会保障机制;地方高校主管部门和地方高校要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学习问题;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要克服屈从意识、不愿意规划未来、缺乏实现理想的愿望及怀疑权威等不良贫困亚文化的影响,养成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强自立,认真完成学业;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家庭要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家庭经济,提高自身经济水平,支持子女完成大学学业。
作为高等教育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新问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问题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资助体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其内容包括:一是财政投入大幅度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2007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后半年投入的经费将达到154亿元左右(2006年全年仅18亿元),2008年全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将达308亿元。二是资助强度明显加大。高校国家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的金额都有提高。同时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特别要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三是扩大了资助范围。高校各类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的覆盖面将达到在校生的26.3%左右。相信,通过以上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在地方高校的积极努力下,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郑杭生.中国社会结构变化趋势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注释】
[1]赵怀礼,男,副教授,宝鸡文理学院党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