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体育院校教育质量若干问题的思考——兼谈西安体育学院提高教育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苏明理[1] 权德庆[2]
(西安体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8)
【摘 要】 西安体育学院作为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体育高等学府,始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体育院校的办学特色,在科教兴国和建设西部强省的战略中,积极围绕“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
【关键词】 体育院校;教育;质量;研究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冲击与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文化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内部发展规模持续增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等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使得我国高等教育面临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之下,人才的培养质量无疑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提高教育质量,不仅是全社会和各级政府共同关注的问题,更成为高等体育院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历史使命和必然选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体育院校也同样面临着竞争和挑战,也同样有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体育院校培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能否在体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作用,这是体育院校未来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基础。体育院校与音、美院校一样,同属特色鲜明的行业性院校,与师范院校体育系有共性,也有决然不同的个性特点。作为西部地区唯一一所高等体育院校,多年来,学院立足陕西,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战略重点,深化教学改革,在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上有了长足的发展。
1.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
1.1正确理解教育质量的内涵
《教育大辞典》对教育质量的界定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1]。高等教育在跨入新世纪后,其质量内涵在传统理念的基础上,增加了“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这一新的使命。另外,高等教育还要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既要使大学毕业生不仅具有适应现有岗位的就业能力,而且具有能够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的创业能力。因此,高等教育的质量就体现为“针对性”,即培养人才的社会针对性。正如德洛尔所说的:“每个国家应不时地在教学方法、内容和管理方面改革它的教育制度。然而,不论这些改革有多深入,它的生存发展无疑主要是取决于我们能否保持其‘质量’和‘针对性’”。[2]瑞典教育学家胡森也认为,“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就是指高等教育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或效果)达到既定目标的程度,或者说满足社会及受教育者需求的程度”。[3]虽然教育制度、教育计划、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以及师生互动状况对教育质量都有影响,但教育质量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主要着眼于学生质量的评价上,因为学生质量取决于教育工作的质量。学生质量不能仅以智力、能力或思想来看,而应当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包含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1.2更新教育质量观
高等教育质量观是社会、用人单位、学校自身对教育工作和受教育者质量的基本看法。[4]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管理和发展的永恒追求。然而,教育质量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它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在高等教育的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质量观。根据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的最具权威的关于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的学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精英型高等教育,15%~50%之间为大众型高等教育,50%以上为普及型高等教育。[5]我国2007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实现了教育对象从精英转为大众,教育功能的重心从塑造人格转向传授更为具体的技能,培养目标从单一转向多样,教育质量的标准由一个尺度转为多个层面,培养模式由一元转为多元。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在如何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上,我院在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确保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条件,特别是师资条件的完善的同时,根据社会的发展,赋予教育质量以时代的内涵和新文化精神,以此引导和推动学院全面深化改革。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确立新的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因此,我院变传统的知识质量观为素质质量观,变单一的精英教育质量观为多样化大众教育质量观,用一种开放式的、灵活的教育教学体系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差异和个性。
2.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质量立校”一直是西安体育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思想,从2003年起,学院开始实施《西安体育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实施意见》(西体院字[2003]24号)文件,紧密围绕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教学建设等关键环节统一组织,分步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2.1更新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应具有宽深的基础,创新的思维方法,勇于探索新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建立在正确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之上。原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件下,社会对体育院校培养体育人才的需要,也无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因此,高等体育院校必须努力探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设计蓝图,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学院本科专业数量的增加,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提高,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学院适时对原有老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的修订。2005年制定了7个新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于2006年组织院内外专家进行深入细致的论证修订。修订的新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充分体现在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特征,贯彻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落实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规格上更加切合实际,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①严格控制各个专业总学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②以宽厚的公共课平台为基础,进一步突出专业核心课程;③压缩必修课学时,加大选修课学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④加强实践环节,二本非体专业增加了专业方向的体育实践课程,进一步凸显二本非体专业与体育专业的有机融合;⑤课程设置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社会的需求。经过学院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我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结构和学时分配等方面均较以往的教学计划更为科学合理。
2.2抓好专业建设,多学科布局日臻完善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龙头,多年来,学院不断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积极拓展专业建设。目前,在原有的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社会体育专业5个老专业的基础上,积极建设了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方向)、舞蹈学专业(舞蹈教育方向)、特殊教育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运动心理学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经济学专业(体育经济方向)、新闻专业(体育新闻方向)、英语专业(体育英语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体育节目主播方向)等9个新专业,共计1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理、经、管、教等五大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以教育学为基础,文理兼容,多学科协调发展、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具有特色的专业结构。在积极进行专业结构布局的同时,注重专业的内涵式发展,从2002年至今,我院共有3个专业被授予“陕西省名牌专业”称号,带动了我院专业建设质量的提高。
新专业建设问题是当前高等学校的共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专业发展目标需要调整并准确定位;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课程设置特色不明显;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教学实践环节相对薄弱等几个方面。为此,我院强化对新专业的组织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深化新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结合学院办学实际,对校内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突出办学特色与优势;创造条件,加强学术骨干队伍建设;树立市场意识,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构建人文体系,营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通过以上具体深入的措施,使我院的新专业建设得到了健康的发展,成为学院办学实力提升的有力支撑点。
2.3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近几年,学院进一步加大了课程建设的力度,以制度建设为先导,先后出台了《西安体育学院本科主干课程建设的若干意见》《西安体育学院本科教学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意见》《西安体育学院2006~2010年课程建设规划》以及课程评价、优质课程建设等10多项加强课程建设的制度和措施,为我院本科课程建设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尤其是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重点规划,分步实施,带动学院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截止2007年,我院已有《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武术散打》等陕西省省级精品课程5门,已有院级精品课程11门,2006年启动建立了全院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评价的长效机制,构建了我院省级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合格课程的多维立体化课程建设体系。
2.4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尤为重视,要创新,就必须在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为学生创新性学习创造平台。为此,我院紧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思想,以发展的眼光及时研究、拓展和更新教学内容,在以体为本的前提下,将课程本体知识内容与外延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体会相结合,将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将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教育内容滞后性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不断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坚持开展教研室集体备课、教法研究等活动,积极组织各级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形成学院重视教学改革的浓厚氛围。广大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为原则,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改变了原来“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普遍运用。支持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开展多媒体课件研制与开发,近两年通过教学研究立项,自主开发多媒体及网络课件11项,其中2项获国家级奖,1项获陕西省级奖,5项获院级奖。
2.5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学院采取了各种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的设计和管理。制定和修订了《西安体育学院教学实习工作规程》《西安体育学院院外实习教学基地共建管理办法》《西安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制度》,以及实验教学、第二课堂管理办法等保障制度。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切实加强,我院学生的自我学习、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在近两年的毕业实习管理中,我院的毕业实习各个环节设计合理、保障有力、效果明显,得到了广大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同时,严格抓好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明显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优良率达80%以上。在2004届和2005届全国体育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评比中,我院共有20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0篇。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左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应良好。
3.强化教学管理,为提高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学院在加强教学管理中坚持“七性”,即目标性、系统性、针对性、时效性、可操作性、整体性、科学性相结合。客观分析当前教学工作的现状,深入基层及时听取广大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结合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教学管理的最新要求,积极学习其他高水平院校的先进教学管理经验,对原有的教学管理体系进行了完善,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深入地修订。新修订的《西安体育学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43项,基本涵盖了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使教学管理日益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专门出台《教学管理部门服务公约》,对所有涉及教学工作的问题,做到问题不转移、不推托、不拖延,及时高效办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促进教学工作进一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近两年在教学管理上进行了许多创新,比如,开展教学资源调查,开学初、中、末教学检查,举行学生诚信制教育,改革成绩报送方式,改革毕业论文管理和监控办法、规范教案、试卷、成绩登记,建立试题库等。(www.xing528.com)
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和改进,现已形成了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体系,制定了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重点抓好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积极实施督导组专家评价、管理干部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活动。通过全面地评价及信息反馈,牢固树立起了教学质量意识,优化了教师队伍,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加强“三风”建设是治校、治学之本。良好的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体现;严肃考风是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学院党政对抓好“三风”建设高度重视,教务处、各系、有关职能部门对“三风”常抓不懈。从纪律检查、教学常规检查、诚信教育、严肃考风等几个方面抓学风建设。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勤奋、严谨的学习风气。同时,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坚决遏制考试作弊现象。深化考试制度改革,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方法,推行教考分离,加强试题库建设。通过强化日常教学管理,坚持抓好教学常规,基本形成了齐抓共管,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有效促进了教风、学风的根本好转。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师资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全面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良、结构优化、富于创新、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我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学校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学科建设为核心,“解放思想、激活人才、内稳外引、注重培养”,加强队伍规模和结构的全面优化;以素质建设为重点,推动队伍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激发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创建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学校认真研讨制定了师资队伍“十一五”发展规划,确立了教师队伍建设近期和中期的发展目标。其核心内容就是积极配合学校的学科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进一步推进教师素质整体提高和结构优化,打造一大批在学术界有较高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以及培养更多的受学生喜爱、业务精良、具有良好教师风范和人格魅力的教学名师。目前我院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稳定在40岁左右,研究生学历占到45%,非本院毕业的教师占到53%,学缘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确保了学院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立了“课堂教学标兵—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三级教师教学荣誉奖励体系,规范了教师教学奖励制度,形成了教师教学激励机制,调动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近两年来有2位教师获得“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
深入实施“教学质量年、管理规范年”系列活动,2007年开展了以教学基本规范和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教学规范月”活动,对学院近年来新进校的青年教师进行了强化培训和实践性教学指导竞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
5.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西安体育学院作为一所单科性的行业院校,在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单学科院校向多学科院校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和其他院校一样的共性问题。譬如,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问题,多学科的协调发展问题,专业结构优化与新专业建设问题,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内部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等等。同时,也存在一些体育院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课程建设质量还需要加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偏少,课程建设力度不够大,双语课程数量过少;教学质量特别是实践环节教学质量需要不断提高;教风、学风、考风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存在的这些问题尽管是学院整体发展中的局部问题,但已经成为学院事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问题,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和克服,保证学院各项事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6.六、“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思路与举措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院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大将在“十一五”期间召开,我国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将进入新阶段;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在北京举办,体育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等教育经过连续五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大众教育阶段,注重内涵式发展将成为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的主题,所有这些既给我们明确了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给我们提出了挑战。
“十一五”期间我院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教育部[2007]1号和2号文件精神,认真贯彻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科教强省”战略目标,紧密围绕教育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确立“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办学特色;深化整改,全面提高质量;精心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实力”的工作思路。经过五年左右的改革与发展,初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良的教风和学风,较为完善的教学条件,使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一,巩固提高评估成果,深入扎实做好整改工作。2006年学院接受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教育教学水平经过深入细致、扎实有效的评建建设,有了质的突破和提升,但也反映出了在教学方面的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下一阶段,学院将全面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以为教育事业、体育事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积极的精神面貌,认真扎实的工作态度,全面、深入、细致地做好各项评估整改工作,巩固在评建工作中的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将评估整改作为推动学院各项教学工作规范化、上水平的历史契机,建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本科教学水平,为学院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紧紧抓住2007年和2009年申博机遇期,以申请博士授权单位为突破口,不断加大对重点学科的政策支持与经费投入,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具有我院办学风格的学科体系,努力实现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努力提升我院的学术地位、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
第三,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拓宽口径,办出特色的方针,加强新专业建设,推进老专业改造,积极创建名牌专业,“十一五”期间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新专业建设和老专业改造。继续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积极实施人体科学平台、人文社会科学平台、体育专业平台的“三大平台”课程体系,在建设更多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力争取得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四,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坚持教育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重点做好教育实习基地、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坚持“二三五制”实践教学体系,以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的两个课堂联动,以基础、提高、综合三大类型互动,以实习、实训、实验、实践、毕业论文五大模块齐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第五,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把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以学院发展目标为依据,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建设一支以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适应一流体育大学建设需要的师资队伍。重点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十一五”末,专任教师达到56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到50%,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达到65%。力争培养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20名,学术带头人40名,中青年学术骨干60名。
第六,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从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入手,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现代化教学管理系统,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全面推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标准化。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构建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资讯和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提高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力开发优秀教学多媒体课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建设创新型国家,创建西部强省的关键在于高质量高素质人才,体育学院是科技进步和高素质体育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主动适应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在更迅速的技术创新,更快捷的知识流动和更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主动利用自身办学优势特色,要着力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模式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服务于社会,进一步为西部经济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朱益明.教育质量的概念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6,(5)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余小波.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中三个基本概念的辨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杨德广.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7,(1)
[5]谢作栩.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述评[J].现代大学教育,2001,(5)
【注释】
[1]苏明理,男,教授,西安体育学院院长。
[2]权德庆,男,教授,西安体育学院副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