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锻炼的一般原则
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体育锻炼的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进行。不少体育爱好者在开始进行体育锻炼时,兴趣很高,活动量也很大,但坚持不了几天,就失去锻炼热情,还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开始活动量大,机体无法很快适应,身体疲劳反应也大,锻炼者受不了这么大的“苦”而放弃体育锻炼;对体育锻炼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只要进行体育锻炼就会立竿见影,结果锻炼几天后,未见身体机能有明显变化,因而对体育锻炼大失所望;开始体育锻炼时活动量过大,身体不适应造成运动损伤等。基于上述原因,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逐渐地增加运动量。以跑步为例,开始时可先进行散步等运动强度不大、活动量较小的练习,首先在心理上做好思想准备,活动1周或10天,待身体机能适应后,再进行小强度的慢跑,以后逐渐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离。另外,锻炼者也要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效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立见成效,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全面发展原则
对多数体育锻炼者来说,进行体育锻炼并不是单纯发展某一运动能力或身体某一器官的生理机能,而是通过体育锻炼使整体机能全面、协调发展。所以,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如果只单纯发展某一局部的生理机能,不仅提高生理机能的作用不明显,而且还会对身体机能产生不利影响。如青年人在进行力量练习时如果只注意右臂力量的发展,天长日久,就会出现右臂粗、左臂细,甚至脊柱侧弯的现象。
全面发展原则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体育锻炼的项目要丰富多样。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对身体机能的影响作用不同,选择多样化的锻炼项目,将有助于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者来说,更应如此,以免由于单一的体育锻炼造成身体的畸形发展。二是如果由于体育锻炼条件的限制,不可能选择较多的运动项目,那么,在确定体育活动内容时,就应当选择一种能使较多的器官或部位都能得到锻炼的运动形式,以保证做到活动项目虽然单一,但仍可对机体产生全面的影响。
(三)区别对待原则
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职业特点、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大学生可进行对抗性强、运动较剧烈的球类运动、爬山比赛等,以增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男同学可进行一些体现阳刚之气的举重等体育锻炼,女同学可练习健美操、健美舞等柔韧性运动项目。
(四)经常性原则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短时间的锻炼也能对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旦停止体育锻炼后,这种良好的影响作用会很快消失。一次性体育活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人体的抗疾病能力,但这种作用在体育锻炼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就消失了。所以要想保持身体旺盛的体力和精力,就必须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以减肥为主要目的的体育锻炼,就更应该坚持不懈,因为一旦有了减肥效果,就停止锻炼,会使体重继续增加,体重的过多反复,会使体重出现“超量恢复”,不仅不能减肥,反而使身体更胖。因气候条件不能在室外进行锻炼时,可改在室内进行,即使暂时变换锻炼内容,对锻炼效果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五)安全性原则
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所以应做到:
(1)体育锻炼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进入活动状态后,再进行较剧烈的运动。
(2)体育锻炼要全身心投入,体育锻炼过程中不要开玩笑,这对于大学生尤为重要,有时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运动损伤。
(3)在进行跑步、健美操等体育锻炼时,最好不要在沥青马路和水泥地面上进行,以防出现各种劳损症状。
二、长期体育锻炼的科学安排
体育锻炼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理想的健身效果。锻炼者在体育锻炼前应根据自身条件、健身目的,制定出一个长期稳定而又切合实际的锻炼计划。在制定长期体育锻炼计划时,至少应考虑锻炼者的健身目的、年龄和季节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根据健身目的科学安排体育锻炼
在进行体育锻炼前,每个人都有较明显的健身目的,这是人们科学安排体育锻炼的重要依据。如果是为了单纯性的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那么,安排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时间就比较灵活一些,可以跑步、打球、练习武术等,时间可长可短。如果是为了提高肌肉力量,发展肌肉块,就应该以力量练习为主,每周训练3次,其余时间用于身体机能的全面发展。增加肌肉力量要有科学、现实的目标,制定目标时不要太高,要留有余地,目标过高,肌肉力量增长过快,不仅对肌肉本身不利,反而会破坏机体的协调发展。如果以减肥为主要目的进行体育锻炼,就应该以有氧运动为主,运动的时间相对较长,以使体内的多余脂肪充分消耗,通过体育锻炼减肥,每月减体重2公斤比较合适。如果女性为了保持优美的身材和体形所进行的体育锻炼,就应该多做一些健美操运动。
(二)根据季节科学安排体育锻炼
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对安排体育锻炼也有影响,锻炼者应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安排体育锻炼,并注意季节交替时体育锻炼的内容的衔接。
(1)春季锻炼。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为一年的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打下较好的基础。经过寒冷的冬季,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包括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肌肉、韧带也较为僵硬,所以开春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是以加强体内的新陈代谢为主,逐渐提高各器官的机能水平。体育锻炼的内容应以有氧代谢为主,运动强度要逐渐增加,运动形式多为长跑、自行车、跳绳、爬山、球类等。在春季进行体育锻炼时,要做好准备活动,充分伸展僵硬的韧带,以减少运动损伤。同时,要注意脱穿衣服,防止感冒。
(2)夏季锻炼。夏季天气炎热给体育活动带来很大不便,但如果夏季停止体育锻炼又破坏了体育锻炼的连续性。所以,夏季既要坚持体育锻炼,又要掌握锻炼的强度和时间。夏季最理想的运动是游泳,这项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机能,同时又可防暑解热。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或适合进行游泳运动。夏季可供人们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还有慢跑、散步、太极拳、羽毛球等。在进行这些项目的运动时,最好是在清晨和傍晚进行,运动后要注意水分的补充,以防身体脱水和中暑。(www.xing528.com)
(3)秋季锻炼。秋高气爽是体育锻炼的大好季节。体育运动中许多重大的国际比赛都安排在秋季进行,说明秋季适合多种体育活动的开展,如篮、排、足三大球,长跑、武术、自行车等。一些冬季锻炼项目,如冬泳、冷水浴等,也应该从夏末秋初就开始准备,以便使身体有一定的适应过程。秋季进行体育锻炼时,由于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气温较低,锻炼时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另外,秋天的天气干燥,锻炼前后要补充水,以保持黏膜的正常分泌和呼吸道的湿润。
(4)冬季锻炼。冬季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一般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所谓的“冬练三九”就是这个道理。冬季体育锻炼的内容非常丰富,一般可进行长跑、足球、拔河等,北方还可练习滑雪、滑冰。冬季锻炼时身体生理机能惰性较大,肌肉组织容易受伤,所以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吸气时最好采用舌尖顶住上颚,让冷空气从舌根下进入口腔的方式,防止冷空气直接刺激口腔黏膜。
(三)科学安排运动量
体育锻炼时,运动量是影响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运动量过小,锻炼效果不明显;运动量太大,会对身体机能产生不利影响。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锻炼者的活动量不断增加,以使运动量不断适应日益提高的身体机能。如果青少年的活动量只是停留在较低水平,那么,他们所从事的体育锻炼就只能保持身体机能不下降而无法有效地提高身体机能。
(四)中断体育锻炼后怎样重新恢复运动
前面提到,要想取得理想的体育锻炼效果,必须坚持经常、系统的体育锻炼,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由于生病、受伤、家庭意外事件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中断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这时再开始体育锻炼时,就要根据中断体育锻炼的原因、时间长短和锻炼者的身体情况,重新制定一个短时间的恢复性体育锻炼计划。
(1)由于身体状况而中断体育锻炼,如疾病、受伤等,在恢复锻炼时要注意活动量相对较小一些,恢复锻炼时多做一些轻微性活动,恢复时间也可长一些。如果是由于非身体条件而中断体育锻炼,活动量可大一些,适应性时间可短一些。中断体育锻炼的时间越长,其恢复时间就越长。
(2)过渡性锻炼过程中,主要进行小强度体育锻炼,运动形式有慢走、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心率以每分钟120次为宜,一般不超过每分钟140次。
(3)对年轻人来说,由于其身体机能好,代谢旺盛,过渡性锻炼的时间可短一些,一般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足够了。
三、单元体育锻炼的科学安排
体育锻炼实际上是以每天为单元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每天应进行一次体育活动。人体进行一次体育活动,一般都要经过准备活动、运动强度逐渐增加、保持相对稳定的活动时间、身体疲劳与恢复等阶段,因此,体育锻炼者应学会科学地安排每次锻炼,以获得理想的健身效果。
(一)充分的准备活动
在每次体育锻炼前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通过准备活动既可以提高锻炼效果,又可以减少运动损伤。准备活动分为一般性的和专项性的两种。一般性准备活动指在正式练习前所进行的活动量较小的全身性活动,运动形式主要是慢跑,同时可做一些伸展性体操和牵拉性练习,主要目的是使身体各器官活动充分,为即将开始的体育锻炼做好准备。活动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天气冷准备活动时间可长一些,天气热可短一些,如果活动的形式是散步,则可以不做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主要指一些与活动项目相似的准备活动内容,如踢足球前的传接球、射门,武术前的踢腿、劈叉等。专项活动的时间不要太长,但活动的质量要高。准备活动不仅能使身体机能进入最佳状态,而且也要使心理活动达到最佳水平,准备活动结束时,应保证身体和心理的全身心投入。
(二)运动强度逐渐增加
在正式进行体育锻炼时,活动量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一开始就突然增加运动强度,这样会使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器官都有一定惰性,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由于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比运动器官的惰性更大,所以活动一开始,肌肉能进行大强度活动,但内脏器官的活动并不能立即进入最佳状态,从而造成内脏器官与运动器官的不协调,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因此,活动开始后,运动强度要逐渐增加。
(三)足够的锻炼时间
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的体育锻炼,应当以有氧运动形式为主,因此,运动强度不要过大,但要保证足够的锻炼时间。在体育锻炼中,运动强度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运动时间才是影响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体育锻炼者在安排锻炼时间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为了保证基本的锻炼效果,每天锻炼的时间应至少在半小时以上。在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之间出现矛盾时,应首先考虑运动时间,如果每天锻炼不能保证半小时的话,即使强度增加,健身效果也不明显。
(2)如果锻炼者的学习较忙,每天无法挤出整半小时的时间进行锻炼,可以釆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即每次锻炼10分钟,每天锻炼若干次,也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对于刚参加体育锻炼或身体机能较差者,如果一开始不能进入持续半小时的体育锻炼,亦可采用此办法。
(3)保证足够的锻炼时间不是说每次锻炼的时间越长越好,不管从事什么强度的体育锻炼,即使是散步这种小强度的体育锻炼,锻炼时间也不要超过2小时,一般情况下,每天锻炼1小时效果最好,身体机能好的,时间可长一些,身体机能差者,时间可短些。
(四)身体疲劳与恢复
体育锻炼一段时间后人体必然会产生疲劳,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任何体育锻炼都会产生疲劳,只有通过体育锻炼产生人体疲劳,才能出现身体机能的超量恢复。但是,疲劳的不断积累也可能造成身体的过度疲劳,后者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了解体育锻炼时疲劳产生的原因,掌握疲劳诊断和消除方法,对提高锻炼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疲劳的产生原因。①能源物质大量消耗。②代谢产物堆积。③水盐代谢紊乱。④神经细胞保护性抑制。
(2)疲劳的判断。①简易生理指标测定法。锻炼后肌肉力量不增加,反而下降,说明机体产生疲劳。心率也是判断疲劳最简单的指标,锻炼后心率恢复时间延长,或者第二天清晨安静时心率较以前明显增加,表示机体产生疲劳。②主观感觉。如果体育锻炼后感到身体轻松、舒畅,食欲和睡眠情况较好,说明这种疲劳是正常反应。如果体育锻炼后感到头昏、恶心、胸闷、食欲减退,身体明显疲劳,甚至产生厌恶感,说明疲劳程度较重。③一般观察。让同伴观察锻炼者的机体反应。如果对方面色苍白、眼神无光、反应迟钝、情绪低落,说明疲劳较重。
(3)疲劳的消除。①足够的睡眠。体育锻炼中能源物质大量消耗,身体机能明显下降,充分的休息是保证疲劳尽快消除的重要手段,而休息的最佳手段为睡眠。②整理性活动。整理性活动主要包括一些小强度慢跑、伸展性练习、按摩等手段。③营养补充。消除疲劳的前提是使消耗的能源物质及时得到补充。不同的体育锻炼形式补充的能源不同,一般来讲,力量练习后补充蛋白质,耐力练习后补充淀粉,而水果和蔬菜是各种体育锻炼后都应补充的“家常便饭”。④其他。在体育锻炼后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手段促进疲劳的消除,如温水浴、听音乐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