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孩子的逆反行为

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孩子的逆反行为

时间:2023-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州市团校青少年辅导中心发布的“广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与十年前的同类调查相比,青少年身体健康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离家出走和自杀的比例均增长了一倍多。报道称,此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中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800份,调查对象为12——18岁的青少年。报道说,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水平与他们的违规行为密切相关。

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孩子的逆反行为

第八章 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孩子的逆反行为

*   父母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地抚养孩子长大,为什么他们不领情?

**   青春期的孩子出现问题,家庭还是学校的责任?

***  好孩子出自什么样的家庭?

****  为什么自己精心照料,孩子还是出现问题?

***** 怎样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

不良的家庭环境家教方式是孩子早期问题形成的根源,当这种家庭模式不能得到改变时,孩子的问题将维持下去,且愈来愈严重,青春期正是孩子步入成人行列的时期,如果孩子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他们将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成人阶段,到那时再要改变他们几乎不可能了。所以青春期是问题暴发的时期,也是改变孩子的关键时期。

本章将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回答以上问题。

[材料导读]

中国青年报报道,有三成青少年认为自己精神压力大,7.7%的青少年有“自杀或企图自杀”行为。广州市团校青少年辅导中心发布的“广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与十年前的同类调查相比,青少年身体健康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离家出走和自杀的比例均增长了一倍多。研究人员分析说,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家长期望值高和家庭情感支持匮乏是孩子焦虑感产生的主要原因。(www.xing528.com)

报道称,此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中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800份,调查对象为12——18岁的青少年。调查显示,青少年焦虑感较强,有25%的人经常觉得“人生好像战场一样”,表现为情绪紧张,心理压力大。调查中,70.1%的人认为“学习压力很大”,30.1%的青少年赞同“基本上,我没有从学习中得到快乐”。

研究发现,部分中学生抑郁症状较明显,10.2%的人经常认为“自己的人生完全没有希望”,有“自杀或企图自杀”行为的人占7.7%,30.2%的人认为自己有较严重的精神压力,5.8%的人经常感到郁闷。

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状况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调查中,“自杀或企图自杀”的比例从十年前的3.7%上升到现在的7.7%,“离家出走”比例则从4.0%上升到7.8%。报道说,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水平与他们的违规行为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精神健康越差的人,越容易发生网瘾、早恋、打架、有意伤害小动物、破坏公物、逃学、醉酒、离家出走等行为。

从调查数据看,家庭所带来的压力在很多青少年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有63.8%的人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学业有过高期望,25%的人父母经常吵架,15.4%的青少年认为自己与父母或家人的关系不好。

家庭方面的情感支持正在减少,约四成青少年认为父母并未给自己情感支持,43%的青少年有困难也不会与父母商量,8.9%的家长承认自己经常向小孩发脾气。

青少年从学校、老师那里获得的情感支持也并不多。这种现象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来自朋友和网络的情感支持成为影响青少年精神状况的最重要因素。

[笔者感悟]

青春期孩子出现的问题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不良家教环境、家庭教育方式是孩子问题形成的根源。很多父母往往在孩子出现问题之后责怪、惩罚孩子,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且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反省孩子问题的背后与自己的行为表率和教育方式有何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