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父母在沟通中对儿子的影响

父母在沟通中对儿子的影响

时间:2023-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们绝不是没有同情心或不关心,她们担心的是:万一她们让孩子表现了太多的悲伤、痛楚、或是容易受伤的情绪,儿子可能会变成不符合社会标准的真正男孩子。“真正”的男孩事实上所需要的是在婴儿期之后对所有感受完整而无条件的关爱与了解。

父母在沟通中对儿子的影响

五、父母在沟通中影响儿子

(一)父子间的交流特点

1、父子间的交流与母亲不同

父子间的交流与母女间的交流是不同的。从男孩生命早期开始,父亲就展现出了拓展儿子活动的特殊能力,让活动更有趣味,教儿子去感受、表达特别的情绪,同时,教育儿子学习掌控情绪的管理技巧。研究显示:在这一点上,母亲的做法是不同的,母亲们去安抚儿子时,往往为了去告诉儿子怎样阻挡更多的刺激,一般父亲会激起儿子的情绪、刺激他,跟他玩游戏,让他更有活力,接收更多的刺激;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主要是情感方面的,而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大多是智力及勇顽强拼搏等非智力方面的,二者不可替代;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是直接的,而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是深沉的,半隐藏的,这种沟通方式不同,父亲与儿子在沟通交流上较母亲更困难。

父亲所具有的这种天赋(可以激起儿子不同情绪反应的能力),对男孩子来说是非常可贵的,有了父亲的帮助,男孩子就学会了从事广泛适应的活动。如果父亲们在孩子婴儿期与年幼时,花时间跟他们玩一些有趣的游戏,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在遇到较难处理的情绪问题时,会更有能力以更优雅、社会更能接受的方式来处理。相反,如果父亲早期与儿子的沟通较少,研究表明,至少儿子在长大后可能出现社会交往方面的困难。

在家里,父子间这种粗鲁的游戏往往会招致母亲的强烈反对。

2、父亲与儿子的相互理解

父亲与儿子之间所酝酿出来的温暖、有趣、理解的关系也让儿子有了很重要的安全与幸福感,支撑着男孩对自己身为男性应有的自信心。研究显示:对孩子表现出理解之心,似乎是所有父亲自然的本能,虽然他们表现出来的可能跟妈妈不同。研究还表明:许多父亲一般都很理解自己的儿子,也想要跟儿子有紧密的联系。由于受社会看待男子与男人方式的影响,许多父亲,特别是在公共场所里,要表现出开放的举动时,常常会觉得受到限制,而不敢表达出对自己儿子的自然的理解反应。因此,在表面上父亲似乎不像母亲那样跟孩子亲,而实际上父子之间对彼此真诚深刻的威慑是一辈子都存在的。

3、父亲对儿子的影响

一个在孩子婴幼儿期与儿子保持亲近的父亲,可以在这个重要的父子联系中终生受益。研究显示:父亲的理解和早期与儿子的关系,可以让儿子受用终生,尤其是在躁动的青春期。研究得知:当父亲积极参与儿子的生活,儿子就变得少有攻击性,也更能表达受伤与悲伤的感受。有活跃和关爱的父亲的男孩,不需要表现出宣泄或攻击性行为,来赢得父亲的爱与注意;同时,这些男孩子也会观察父亲是如何处理生活里所发生的事,学习妥善处理这些情境的技巧。有研究发现:在儿子十岁以前很支持儿子“社交行为与情绪发展”的父亲,其儿子在高中与大学阶段的表现都很杰出;而如果父亲依然持续这么支持儿子到青春期,那么儿子生涯后面的影响就更大。

4、父子联系方式:行动

在浮躁的青春期,父亲是否有能力与儿子一起消磨时间,积极参与儿子的日常活动,对儿子的影响将会造成很大的不同。跟踪研究发现:父子越是能共同参与活动,儿子的学业成绩就相对提高,父子之间情感联系越深,儿子在社交上的表现越佳。这说明,父亲对于青少年阶段的儿子,在学业上与社交生活上的影响比母亲的影响更大,而这些儿子也认为在双亲家庭里得到父亲情感上的支持比母亲要多。相反,父亲如果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如容易发脾气、很冲动行事,儿子们几乎在生活各个层面的表现上都会出现问题,这些孩子不仅在学校表现差,用不适当的方式处理冲突,与同伴之间相处也出现问题,他们也可能有酿酒、吸毒的偏差行为,对于亲密关系的处理失当,而且性行为上有滥交倾向。

除了跟儿子一起做些事外,怀着真诚的血缘之情,父亲也会通过为儿子做事的方式来传达他的爱,即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如:当儿子的日子过得很难时,或是进入青春期爆发的权力与控制之争时,父亲也常常等到傍晚以后,轻敲儿子的房门,问他们要不要什么。

父亲们还以支持母子关系的这种间接方式,来加强与儿子之间的关系,父亲可以在母子之间担任穿针引线的任务。

5、父亲缺位

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父亲的陪伴,或只有一个没有实际作用的父亲,不可避免地会留下一些成长的伤痕。

父亲缺位与男孩子的许多问题是有关联的,像是缺乏自尊、沮丧、偏差行为、暴力、犯罪、学业上的失败、情感上的不能负责等等。同时这种缺位还提供了男孩子一个不适当的亲职典范——父亲没有在全家福的相片中出现。

6、父亲工作狂

许多父亲认为,自己应该努力工作赚钱或升职来养家,照顾儿子就落在了妻子的肩上,其实父亲的这种本能,似乎与母亲们所期待的,甚至是儿子所希冀的正好相反。母亲们早年最让她们担心困扰的是父亲们的这种“情感缺乏”。

7、单亲父亲

单亲父亲特别容易与儿子失去沟通。因为父亲在离婚后,往往很少去看望儿子,儿子却很想再拥抱自己的父亲。

8、父亲的四种角色(www.xing528.com)

照顾者、管教者、不管事的父亲、玩伴与老师。其中,照顾者、玩伴与老师两类父亲对儿子有正面的影响,相反,管教者与不管事的父亲两类,最不容易与儿子建立起亲密关系。教育儿子,不是说说而已,要采用示范动作。如:告诉你的儿子“不要看电视,去做功课!”效果比较差,倒不如你自己不看电视,也许是当他做功课时,在他旁边读一本书陪他,要来得更有效。

(二)父母亲与儿子女儿沟通的差异

有研究发现:母亲对儿子、女儿的不同情绪反映是很令人震惊的,在这个研究中,妈妈们并不是对儿子的感受不敏感或是漠然不在乎,事实相反,这些妈妈们是因为文化上普遍要求男孩子与男子气概的缘故,努力去做她们认为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事,也因此对孩子的悲痛感受会表现出类似反射动作的反应。她们绝不是没有同情心或不关心,她们担心的是:万一她们让孩子表现了太多的悲伤、痛楚、或是容易受伤的情绪,儿子可能会变成不符合社会标准的真正男孩子。所以母亲在压抑儿子自然而容易受伤的情绪的同时,母亲们也向儿子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表现出这些感受是很危险的、丢脸的,而且这些感受在他们母子关系中并不重要。母亲们就以这种方式来教育儿子,很不理智地就让孩子自然的情绪感受“社会化”的狭隘有限的男性表达方式,这又是另一种性别束缚!

“真正”的男孩事实上所需要的是在婴儿期之后对所有感受完整而无条件的关爱与了解。理想的情况是:当一位母亲看到儿子不快乐时,她会很温柔地注视他的眼睛,紧紧抱着他,问他一些话,像“怎么一回事?”“你还好吗?”“你觉得累了是不是?”这些关爱就是大多数男孩在感觉不舒服时真正需要的。

遗憾的是,研究显示:男孩子压抑的情况在童年时期一直存在。如,母亲允许女孩子在婴儿时期有更多的情绪表现,在女孩子更大的时候,母亲们会同样花较多的时间跟女儿沟通,相对较少地花时间与儿子沟通交流,母亲在与女儿沟通时,与儿子相比,也使用了更多生动的脸部表情,这也使得母女双方可能发展更佳技巧来辨识他人的情绪。但是对于男孩子,也许是为了回应男孩子较为强烈的情绪反应(易怒或生气),母亲们较多地持保留态度,也就是较少表现出情绪性的反应,造成了“文化上的刻板印象,也就是女孩子应该比较善于表现感受,而男孩子应该控制感受”。

当她们的儿子渐渐长大,母亲们使用了较多较广的感受语汇与学龄前的女儿沟通,却很少对男孩这样做,母亲对女儿谈到较多有关悲伤或难过的事,跟儿子谈到较多有关气愤的事——试图不要让儿子把注意力放在悲伤上面。

这种沟通的结果造成:孩子长大后,女孩子希望母亲对她的悲伤表现可以有积极的反应,女儿也愿意与母亲分享自己的感受,而男孩子却希望父母亲对于他的类似情绪表现不要那么关心,这就表现出男孩子最早期的叛逆,研究结果显示:男孩子年纪愈长,他愈少情绪上的反应,而如果母亲要了解他的感受也愈难。在咨询中很多母亲对我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男孩子)越来越难以沟通了,问他们什么都不说,不知他们在想什么。

另据我的调查显示,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母亲沟通较多,父亲沟通更少。我曾对189名成年男孩做过问卷调查,占86%的说很少与父亲沟通,而约48%的几乎没有与父亲有什么沟通。

(三)父母协作

教育儿子是父母亲共同的事。但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两人常常是把角色分开的,各自做自己认为舒服的事(也认为是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这是一种有害无益的模式:母亲每天担任照顾生活的工作,父亲担任管教的工作。这种模式的真正问题在于:它破坏了我们希望教导男孩去突破、克服僵硬性别刻板形象的目的。这种模式,母亲在无意识中担任了“看门人”的角色,让父亲不能尽到担任照顾孩子的责任。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当丈夫想帮助照顾儿子时,妻子会在后面窥视,指责丈夫没有做好(可以分析妻子的成长史,找到她的这种行为作风是受谁的影响造成的),导致丈夫在照顾儿子时缩手缩脚,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影响到儿子的成长。

第二、妻子要求丈夫在照顾儿子时扮演黑脸角色,成为妻子惩罚儿子的帮凶。

事实上,大多数孩子需要自己的双亲、家人或是朋友在他们身边,做他们的坚强支柱,形成一道关爱的墙,可以让他们仰赖依附,而不必担心受伤。他们想要的不是分离,而是可以独立自主、有自我,在关爱环境里(延伸心理上的脐带,而不是切断)这种独立自主变得更成熟,这就是健康青少年所需要的。

对儿子来说,知道自己有个温暖的家,可以从良好的家庭关系中得到三股力量(父亲、母亲和自己),而这三股力量是支持他度过青春期的主要支持力。我们坚信:家庭联系的威力可以保护我们的儿子免于情感上的伤害,也让他们在青春期的冷酷世界里有更多的保障。

心理学家也证实在青春期阶段,家庭联系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斯坦福大学的弗德曼与温特兹两位学者发现:男孩子对于双亲婚姻的满意度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他们青春期的社会适应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有调查表明:当孩子处于青春期时,夫妻关系的满意度最低。美国长期研究也发现:影响青少年成长最大的因素就是社会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根据这个研究,父母——家庭的沟通对于青少年的情绪影响巨大,也对他们的吸毒情形、酗酒状况有影响,甚至与它们是否涉及暴力行为有关。

(四)单亲母亲的儿子

在一些单亲母亲家庭,那些单亲妈妈不得不独立抚养儿子成人。

从社会文化及心理角度看,在一个完整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是不同的,这就是家庭角色分配问题,一个人不能同时承担起全部的责任,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出现角色替代,或责任范围不明(并非是家庭任务的明确划分),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为此,传统的观点认为:单亲妈妈在抚养自己儿子成长的过程中,仅凭自己是不可能独立抚养儿子长大的,例如如何教给儿子怎样尿尿,怎样处理性的问题,应该找个男性角色典范,因为,妈妈不能告诉儿子一些很重要的有关男性的秘密,尤其是当儿子长大进入青春期时,妈妈与儿子在身体上不能有太亲密的动作。事实上,单亲妈妈在处理这些事时格外辛苦,她们特别注意与儿子的接触,她们在这些方面表现的比一般的双亲家庭的母亲更不让儿子与自己亲近,这种母子割离对儿子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对儿子来说,在家里,除了母亲之外,没有另一位家长可以与自己亲近了。可以说,单亲妈妈在情感上对儿子的割离与教育上的严格,造成了儿子内心的困惑,这是许多单亲家庭孩子不能正常成长的主要原因。

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单亲家庭不能独立抚养儿子的刻板印象。任何一位父母亲都知道,在一个家庭,如果有第二双手或第二个大人的出现,是有助于孩子生存与发展的,而当两位父母亲又是能力互补、展现给孩子更多的模范行为时,帮助更大。

单亲妈妈对儿子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家中有没有一个男人,而是母亲对于男人的态度。一个女人对男人所流露出来的敌意态度,会让儿子对自己的性别感到困惑。而当母亲被动地依赖男人,或是和具有控制欲与攻击性的男人在一起时,儿子也会十分困惑,当父亲们展现了不健康的男子气概,如对妻子攻击、掌控的行为,对儿子的发展同样有伤害。二战时,欧洲许多家庭的男人都上战场,儿子与父亲交往缺席了好多年,大多家庭都是由女性当家,男孩子没有因为处在女性的世界里而变得“不男性化”或是变得“女性化”了,得以健康成长,很可能是因为母亲们对于在打仗的父亲的赞赏态度帮助了他们。整个国家,包括母亲们,为自己的男人感到骄傲。

母亲对于生命中其他男人的正确态度,自然会表现在母子关系中,也因此让儿子看到更多的父亲以外的男人形象,这对于男孩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看出,不是单亲母亲的养育方式干扰了儿子的男性性格的发展,或是因为男孩有时需要男性典范,而是因为把男性友人带入男孩的生活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