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期有这样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很多孩子不让家长到学校面见老师,每当家长提出要求希望到学校找老师谈谈时,孩子一般会极力反对,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学校与家庭之间存在一个中间空白地带,这个空白地带给孩子自由和释放的空间;家庭与学校信息闭塞时,孩子的不良表现父母大都不会知道,因此,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家长到学校去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下去,反正先这样过了再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对后果考虑得并不周到。
二是青春期的孩子为了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性,向人们证明自己已经成大人了,自己可以独立处理自己的问题,不会再依赖父母了,家长到学校去了解情况,是一件令人感到耻辱的事,会被同学们取笑的,所以他们尽量不让父母到学校。(www.xing528.com)
三是家庭与学校配合的方法不当,没有形成教育合力。青春期的孩子难免会犯错误,许多老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常常使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即让孩子把家长找来,向家长告状,有的还把孩子交给家长处理,家长听到了老师(可能添油加醋的)汇报后,往往先把孩子轻则训斥、重则打一顿了再说,更有甚者当着孩子的面把家长狠狠地指责一番,这种不合理的沟通方式最令孩子反感,他们害怕老师找家长,也害怕家长到学校找老师。
在家校的结合过程中,一般来说,家长有义务到学校向老师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老师有责任把学生的情况向家长反映,相互补充,父母在老师的指导下协助教育孩子,形成教育合力,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从我们的调查来看,我国的家校联系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家长到学校联系太少,有的父母直到孩子把高中读完了都还没有见过自己孩子的老师一次。二是家长不知道怎样和孩子的老师联系。一位日本教育家认为,当你(家长)不知道孩子的老师是谁,不知道老师的特点是什么,不知道孩子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时,你是一位失职的家长。第三是老师在和家长的接触中,没有向家长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毕竟自己是教育的主导者,相反,见到家长后,把孩子的问题大谈一通,甚至对家长进行了大肆指责,这种行为影响到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效果。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以老师为核心,在老师的指导下教育孩子;另一方面,要维护老师的权威形象。记得有一位生物学家发现孩子的老师教错了一个知识点后,他并没有当着孩子的面指出这个错误,而是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让孩子把这封信带给老师,信中说明了这个错误,希望老师自己给孩子进行纠正。相反,我们有些家长听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或关于学校的负面问题(也可能是孩子的歪曲),当着孩子的面很粗暴地指责学校或老师,这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