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时间:2023-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我教育的故乡在中国。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这都强调学生的自思、自辨、自明,体现出我国古代对自我教育的重视。马来西亚在一些华人学校里,早就编有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手册。自我教育是承认人是主体的教育。(四)德育主体特殊性要求我们激励学生自我教育。而这同时助长了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

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第二节 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一、自我教育,德育的新要求

1972年在联合国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明确表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这一报告既指出了当前教育的困境,也明确了今后教育的根本方向和出路。自我教育,是我们教育的生命力。

(一)自我教育具有悠久的传统历史,又有时代新鲜活力。自我教育的故乡在中国。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早在战国初期的《论语》中就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都强调学生的自思、自辨、自明,体现出我国古代对自我教育的重视。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他还说,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国外,自我教育正蓬勃兴起。在20世纪末全球掀起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日本英国韩国等都毫无例外地把认识自我放到了重要的位置。马来西亚在一些华人学校里,早就编有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手册。内容包括“认识自己的家庭、学校”“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当自己情绪的主人”“做个有毅力的孩子”“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等。美国在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理论的影响下,近20年来,一些学校开设了自我科学班的课程,重点是学习情感技能,帮助儿童认识自我和人际关系的种种感受,提高自己处理冲突、冷静自制的技能和技巧。“自我科学”课程主要有以下内容:自我意识、个人决策、控制情绪、减轻压力、移情(换位思考)、交流、自我表露、领悟力、自我接受、责任心、自信心、集体观念、解决冲突能力等。实验结果良好。在家庭教育方面,美国人也重视孩子自我体验。美国学校的惩罚制度,允许孩子在走上社会以前有犯错误的经历。他们认为有了这种“自我教育自己”的经历,才有可能在将来不犯或少犯错误。

(二)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我们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最重的特征是有清晰的自我意识、高度的自主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的人。教育要给人更多的信心和体现这种信心的思路与能力。要激发出源自他们内心的爱心、智慧和坚毅。“我们希望校园里的最强音是‘我勤奋,我成功,我快乐’,而不是‘你们要努力’‘你们要努力学习!你们要守纪’。”课题组专家组组长、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周韫玉教授说,“不论是渗透在各门课程、各种活动中,还是开设一些自我教育的课程,都需要把唤醒个体的自我意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作为教育者的神圣职责。让每个人心中时时都有一位老师,让每个人都做自己心中的老师!”要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体会到最大的快乐是被需求,在帮助别人中体现人生的价值。这样的人走上社会就能自立。

(三)德育工作现实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激励学生自我教育。长期以来,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往往强调的是师道尊严,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教师事必躬亲,常感到工作太累,压力太大。不少班主任觉得管理学生的任务太重,琐碎的事情太多,不愿意当班主任。不少教师埋怨负担重,埋怨学生不努力,主动性差,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全部教育是为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承认人是主体的教育。自我教育要引导学生对自己、人生、社会、历史、人类追问,形成人生价值的实现。只有自我教育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到位。教师的到位是为了学生的到位。

(四)德育主体特殊性要求我们激励学生自我教育。中国现在的在校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的家长溺爱,一方面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自我管理的机会,另一方面又促使孩子形成极强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作为一个家庭唯一的子女,家长们都视为掌上明珠,过度呵护的现象较普遍存在。对待孩子过分的宠爱、过分的保护和过多的照顾,常会使孩子的身心发展受到不良影响。这些家长往往在孩子周围制造了一个虚构的环境:孩子要啥给啥,想啥有啥,无所不从;孩子遇到困难,总是有人“助”上一臂之力,让他们一切顺顺利利。而这同时助长了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由于常态家庭一般是六管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几代人围绕着一个人,就像许多“行星”围着转的“小太阳”。因此,随着年龄增长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只能以自己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以自己的利益去制定行为策略,以自己的感受来决定别人的感受。这种以自己为圆心焦点的做法使自己丧失了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能力,丧失了灵活自如转换自己角色的能力。也由于家长过度的溺爱,削弱了孩子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从小到大自己的事情全部被家长包办,形成了很强的依赖心理以及重享受、不懂得付出的性格缺陷。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盲目攀比、胆小怕事、性格孤僻、过度依赖、我行我素等不良习惯。同时又促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思考问题的片面性导致他们忽视了别人的想法,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这种心理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常有很强的嫉妒心理,总想自己比别人优越,使自己永远处于中心地位。一旦别人的东西比自己更多更好,老师表扬别的孩子,妈妈关心别的孩子,他们就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的不满,有的孩子会伤心、发脾气,甚至会以攻击的形式表示其嫉妒之心。

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离开学校,进入到社会的各种群体中,那时这些独生子女不再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只是普通的一分子。这时,如果什么事情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过分地欣赏自己,而在现实中又无法满足,就会产生嫉妒别人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诱导,最终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对于正处于人生巨大的转变期中的中小学学生则更是如此。他们除了要在中小学时期经历身体的变化,还要经历认知的变化和社会性情绪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孩子自尊心极强,非常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外表和行为是其他人非常关注的,经常假想某些观众一直在观察和评价自己,相信自己是独特的、无懈可击的,非常喜欢表现自己。也有的学生不能忍受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意见而怀恨在心,甚至拳脚相待。总之,自我中心感强的学生很难与人相处,在学校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他们就会产生自卑、嫉妒、怨恨等心理。因此,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每个人都能在了解的基础上理解各国的文化,以及接受由不同的文化形成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且能很好地融入到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构成的团队中,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合作共事,不然就不可能在全球化进程中有一席之地。这对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非常严峻的考验,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

(五)德育主体的身心需求,要求我们激励学生自我教育。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上的各种急剧变化,使少年们将心思从客观世界中转入到主观世界中,从而导致第二次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的自我中心表现为:虽然早已能区别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但由于这个年龄段的自我意识过于高涨,他们有时不能区分自己所关心的焦点与他人所关心焦点的不同,其具体表现为假想的观众和独特的自我。前者使他们感觉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关注和批评,心理上的压力很大,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他们过于在意自己的形象;后者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别人不能理解他们独特的情绪情感,于是他们表现为盲目冲动、孤独善感等。面对人际挫折,不少学生的反应是不适的:有的惧怕他人,从此关闭心门、封闭自我;有的敌视他人,事事违逆;有的失去自我,凡事顺从他人,最终因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肯定而陷入危机;有的走向极端,发展为自恋主义者;不少学生出现焦虑、抑郁或强迫症状。所以,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帮助青少年顺利渡过这个成长的坎儿,是必要的和迫切的。有的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不能接受生活中的挫折。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的活动中,很少有自我为中心很强的人能获得成功。可以说以“自我为中心”是成功的路障。

二、自我教育,德育的生命力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也就是说,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集体才能形成健康的运行机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才能在参与管理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

(一)通过自我认识,可以培养学生自信的品质

自我认识是指自己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点、才能优势、专业特长;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估计是否正确等。认识自己十分重要,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状况,都是在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处在不同情况下的人,固然因为有不同的发展条件,而表现出明显的发展差异。“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正确地教育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成为生活的强者。

中学而论,高一新生入学始业教育阶段就要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的自我认识教育,刚入学可让学生填写一份《高一新生登记表》,表中除了填写学生基本信息之外,着重要求学生填写学习成绩自我分析、行为习惯自我分析和心理状态自我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解剖,自我分析,自我反思,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在始业教育阶段,还可组织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介绍,面向全班同学推销自己,也让他人认识你,你认识他人。

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形成多个富有特色的探秘课题如:校史、发展前景、校纪校规、名师、知名校友、学校特色,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变传统灌输方式,为学生主动接受的教育方式。班级可组成探秘小组,自主完成探秘课题,学生亲身参与实地采访,获得了对学校的深切感受,增进对学校的感情,也能深切地感知自己与这所学校的关系,可以想象以后的学习生活的美好前景,从而增强自信心。

(二)通过自我计划,可以培养学生自觉的品质

自我计划是自我教育的重要一环,班主任在学生每个阶段的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计划。刚入学时,通过各种自我认识活动,自己提出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的要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然后引导学生设置各个学习阶段的目标规划和自己的愿景,同时做好长远的人生规划,设置好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引导学生做好安排计划,包括行动的方案、步骤、过程管理、引导和措施等内容。既有长规划,又有短期安排,长远目标能从根本上引导着学生,近期的具体目标,则能保证着计划的逐步实施。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可对计划进行适应的调整,以上工作可通过班会课来完成,并且同学之间要互相交流,班主任要审核,计划不周详的要重新制订,并且每个人在规划文本上还要有承诺。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人规划,形成文本,交班主任一份,学生自己保留一份。

在做好个人规划的同时,班主任还要引导学生做好班集体规划,通过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和充分讨论,形成班级集体目标,积极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的意识,并努力使集体目标与自己的个人目标相统一,相互促进。每个班级都要制订本班的班级目标,挂在班级门口,这些内容都由学生自己讨论完成,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通过自我设计,积极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人生规划自觉地实施,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努力向自己的目标靠近。

(三)通过自我激励,可以培养学生自强的品质

设计好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后,还需找到完成目标的动力来自己对自己提出要求,激励自己,使自己有一种奋发图强、战斗不息的精神。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学生自我激励。

引导学生撰写“学生凡语”

每位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撰写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学校把它制成卡片在橱窗中展览,这一句话可以自己编写,也可以定名人名言,但要求学生确定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在“学生凡语”橱窗内,每周更新一期,每期每班有若干位同学的精彩“凡语”亮相橱窗。一学期下来,基本上全班所有的同学都获得机会,展示空间很宽阔,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内容均可发表,可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可以寄托理想追求,可以感怀学习生活等。这些学生原创的独特感悟是同学们人生体验的提升与总概。用学生自己的文字,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悟来充实学生成长的生活空间,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成功的情绪体验,而且同学在阅读他人的“凡语”时,在同龄人、身边人的感悟中得到激发与鼓励,从而影响周边的同学,互相鼓舞互相激发,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最终让校园成为每个学生精神成长的乐园。凡语是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激励的一种绝佳形式,凝聚着同学们对学业、对人生的感悟,鼓舞着学子奋发向上,勇攀思想高峰。

创设班级精神口号

班级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前提下确定班级精神,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励志人生。每天早上各班以方阵形式晨跑,要将班级精神化为口号,集体喊三遍以上,逐步形成学生坚定的人生信念

设计班旗

班级学生可自行设计班旗,精美流畅的图案,配上解释词,在各班重大活动,重大集会等场合,出示班旗,作为班级精神的象征。如:

“耀眼的黄色刻画了我们的努力,跳跃的红色张显了我们的热情。金秋十月,我们将用我们的汗水在火红的跑道上,书写属于我们的传奇!加油。”

“红色,热血,热情之色,金色的‘10’字如同我们55位蓬勃的生命凝聚,在鲜红炙热的赛场里熠熠生辉。蓝色,苍穹,理想之色。领头的两片蓝色的寓意代表我们十班的信念:没有最强,只有更强。”

班级目标、班级精神、班旗图案配以全班同学集体照,制成班级名片,挂在各班教室门口墙壁上,时时激励学生。

励志标语,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为营造更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每条路、每栋楼可进行命名。如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的校园大多取于《论语》章句,如:“仁爱路”“知新路”“思齐楼、笃志楼、博文楼、志远楼”;学生所用的作业本天格地格上均印有名人名言。学校每一面墙壁上均有名言警句。如:“多为成功想办法,少为失误找理由”;“一个人的价值就是感动别人,一个人的享受就是被别人感动”;“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素质只是不用提醒”,“要珍惜每一次帮助别人的机会”等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可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时时处处激励学生,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不断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

(四)通过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学生自立的品质

自我管理要求学生,不能把一切仅停留在口号上,要勇于实践,敢于负责,顽强地克服困难,扎扎实实地实现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学校可创设各种各样的平台,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践行。

班级自主管理

学生是集体的主人,也只有当学生真正有了集体的主人翁的思想时,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才能激发出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尽情的发挥。因此,班主任应把学生放在集体主人翁的地位,在班级管理中设立更多的工作岗位,尽可能多地吸引学生参加到班级管理中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担任管理职务,学生才会真正地有归属感、责任感,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得到锻练。

在管理工作中,为了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除了常设的班、团委机构外,班主任还可在班里设置纪律检查小组、仪容仪表小组、体育活动小组、科技小组、宣传出版小组、环保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及若干个组员;同时还设立各宿舍舍长、学习小组长等职务,各岗位学生分工合作,分别负责班级的纪律检查、学习活动、日常管理规范、课外活动的开展以及集体活动的安排等。每位在岗学生在上岗前都要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在实际工作中,随时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监督。这样学生自觉遵守纪律,老师在不在岗都一样,能较好地组织、协调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同学们在这有序的管理中增长才干、提高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www.xing528.com)

实践表明,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学生在参与管理中,增强了自我约束意识,由过去被动的被管理者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在自尊心和责任感的驱使下,由参与产生认同,从而有效地发挥着自我管理的作用。其次,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身心参与,改变了传统的班主任自上而下的管理格局,确立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了责任感。总之,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制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

寝室自主管理

住校学生可积极开展寝室文化建设活动。每月评选一次自主管理寝室,对各方面表现较好的被评为自主管理寝室,下一个月将予以免检;每月评选一次节约节能寝室,对用水、用电量最少的寝室将给予奖励;开展寝室标语征集活动和寝室文化征文活动。以上活动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把自己当做寝室的主人,把寝当做自己的家,自己制订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寝室成员团结协作,也互相监督,从而形成一套自己管理自己寝室的长效机制,从而减轻了学校的管理负担。

学生社团自主管理

学生社团的建设,是学生相互交流,展现自我的平台。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可以设立画社、音乐爱好者协会、体育俱乐部,英语协会、科技俱乐部、环保协会,以及爱心社、文明检查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每个学生社团在团委的统一指导下,自行制订社团章程,自行招聘社会(会)员,自行组织开展活动,自己设计制作社团成员证件,自行进行对外宣传和联络,自行解决活动经费。通过学生社团活动使广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得到体验,受到教育,增长才干,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重大活动自主管理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的大型活动,如:校园十大歌手大奖赛,SBA篮球联赛、社团文化节、体育节、科技艺术节、美食节等,每项活动充分听取广大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组织、宣传、实施,每年均要作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使得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尽可能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成功的情绪体验。

社会实践自我践行

强烈的自我教育动机,美好的自我教育目标,和周密的自我教育计划,都要在实实在在的实践中接受考验,取得发展。每年寒暑假、双休日,学校均可举办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军训、暑期夏令营、春季社会实践等,通过组织学生走进军营、走进社区、走进高校、走向国外来增加见识,磨炼意志。每年暑假,可组织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国外夏令营、国内高校夏令营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体验和感受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五)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培养学生自尊的品质

自我检查是指自己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主动、自觉的检查,并根据自我检查的结果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我检查能为自我教育调整目标。

一个人每天都有活动、说话、做事、待人接物,而我们每天的活动,每做一件事情总有它的影响,既影响自己,也影响他人和社会,因此不论从自我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每个人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检查、自我评价。

1.“自我日记”法

“日记”“周记”“半月谈”是学生进行自我小结、自我检查的重要载体,通过“自我日记”及时记录学生的思想动态、心路历程和学习生活的得失,引导学生“日三省吾身”。从而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2.书信沟通法

我们积极倡导学生与教师、家长的书信沟通,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书信沟通已成为非常珍贵的情感教育手段。学生通过书信向教师和家长坦露心声、表达情感、提出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需求;教师或家长通过书信给学生释疑、解惑并给予切实可行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促进师生间及家长与子女间的情感交流。

3.自我教育说明书

对犯错误的学生可采用写“自我教育说明书”的形式,此“自我教育说明书”是以犯错误学生的心理感受为线索,强调学生的内省行为。内容可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犯错误前的心理感受;第二部分,犯错误过程中的心理感受;第三部分,事后心理感受;第四部分,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第五部分,今后如何防止此类错误的再一次发生。“自我教育说明书”与以往的检讨书不同的是注重学生犯错误前后的内省心理活动。通过反省自己的行为并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对于有极严重违纪行为的学生,在写好“自我教育说明书”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每周反省一次,并写成思想汇报交到学校政教处,政教处老师会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轨道。

4.自我评价法

如把自我教育过程比作一个螺旋上升的链条,那么自我评价就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环。它决定自我教育过程在进入下一周期时,驶入哪一个轨道。品德行为考核应先进行自评、然后同伴互评,最后班主任总评;学生综合评语,先要求学生自评;学生成长记录袋,要求学生自己参与填写。学生在自我评价时要参照正确的标准,找到优点和不足,从而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走上健康的自我教育道路。

通过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引导学生用正确标准来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用正确的标准建立自尊,用正确的价值追求,形成自己强大的精神动力,准备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对人类作出贡献,用这种法提高自己的价值。

三、自我教育,以人为重

激励学生自我教育,让德育喷发巨大的教育能量,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以人为重,从心出发。

(一)引导学生勇敢地走出舒适圈。高尔基曾经说过:“苦难是一所大学”,现在的孩子恰恰缺失这所大学。富足、优越的生活条件,营造了一个个舒适圈。使我们的孩子变得脆弱,娇生惯养和溺爱又让孩子们远离了挫折与磨难。在溺爱娇惯中长大的孩子或性格脆弱,无法接受任何挫折;或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或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他们无法形成社会所希望的性格取向,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甚至会在欲望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走向违法犯罪。所以,学校要引导家长 淡化“独生”概念,改变其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变支配地位为受教育地位; 不要总是把他们当作“婴儿”,包办一切,影响他的独立性的发展; 不要无原则地、无选择地、无重点地为他们提供一切东西;父母要处理好对孩子的表扬和批评的关系,过分的表扬会使孩子养成听不进批评的坏习惯,不切实际的批评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又失去批评的效果,长此以往,还会和孩子形成对立。不要过度溺爱,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要抓住机会,耐心地教会他们洗衣、烧饭、整理房间等,从小培养他们主动参加劳动及自理生活的能力。 受一些适度的困难与挫折,学校要尽量创造学生住宿条件,让学生离开父母到学校住宿,这样就提供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机会,感受自己解决在做事过程中带来的麻烦与困难,感悟父母亲在照顾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艰辛,从而坚定自己勇于走出舒适圈的决心与信心。

(二)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战胜自我。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与后天成长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要让独生子女有个健康的心理,首先家长就应该为其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整齐划一的单元楼房,加之繁重的课业负担,作为独生子女,难以与外界进行正常的联系,这种孤独感也会导致孤僻、自闭等心理问题。 因此,家长必须帮助孩子解除孤独的生活,鼓励孩子到群体中去,鼓励他们出去找伙伴,并且尊重他们的活动圈子。同时,也要欢迎他的伙伴进家门,给他们固定的活动范围。孩子是从模仿开始他的学习生活的,而模仿最好的对象是自己的伙伴。因为他们之间往往是无所不谈的,很容易形成一个健康、活泼、向上的共同体。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应符合实际能力和兴趣、爱好,切忌“强迫行事”,以免产生怨恨和逆反心理;只有具备当机立断、不怕挫折的性格才会有韧性,所以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的能力,不要急于告知答案,更不能包办代替;父母间要避免为讨孩子欢心而引起的竞争,否则处于被争夺地位的子女,将会产生控制父母或其他长辈的心理。要创造温暖和睦的家庭氛围,

促进子女身心健康。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以便及早发现,及早矫治孩子不健康心理。如孩子出现对人冷淡、孤僻、内向的分裂样性格;易怒、易激动、一触即发的爆发性格;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咨询室,让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尽快的排解。但最好能把心理咨询室改为“师生聊坊”,这样能让学生更轻松地走进来与老师交流,只要学生愿意把心里话与他人交流,就容易走出自我,就会与他人很好地相处。事实上心灵的关爱比物质上满足更为重要。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反省自我。贺乐凡教授在1988年海军出版社出版的《学校管理学》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学生自我意识管理”的概念。他认为,教与学的矛盾,是学校中最基本的矛盾。处理这一矛盾,要求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认真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可以接受别人管理,可以管理别人,也可以自己管理自己,不仅管理自己的行为,也管理自己的意识。自己认识和解剖自己,自己激励或克制自己,自己调节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自己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计划自己的生活,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就是自我意识管理。

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确立志向,首先应让学生胸怀大志,有理想有抱负,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当然雄心大志必须建立在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立大志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要引导学生经常观察和解剖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始终在自己的支配之下,每日每时接受自己的检查。“日记”“周记”“半月谈”是学生进行自我小结、自我检查的重要载体,通过“自我日记”及时记录学生的思想动态、心路历程和学习生活的得失,引导学生经常观察社会、观察别人、观察自己、养成严于要求自己、严格解剖自己,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勇于自我批评的习惯,做到“日三省吾身”。从而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四)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励自我。强烈的自我教育动机,美好的自我教育目标,和周密的自我教育计划,都要在实实在在的实践中接受考验,取得发展。学校每年可利用寒暑假、双休日,举办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开展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有:军训、暑期夏令营、春季社会实践、双休日社区服务等,通过组织学生走进军营、走进社区、走进高校、走向国外来增加见识,磨炼意志。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体验和感受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为将来适应社会、走向社会应对全球化的带来的竞争打下基础。

另外,自我意识管理不是一种封闭式的自我体验过程,而是一种同志间互相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的管理系统,它是在同学间经常真挚的思想、情感交流中实现的。所以建立学生小组生活制度和培养学生之间谈心的习惯,让学生之间建立同志友谊,在互相帮助之中,实现共同提高。

学生自我管理是学生自我教育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最复杂的一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学会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从而不断走向成熟。

总之,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主动发展,推动人们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国家对个体提出的要求形成的个体新的需要与个体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个体对社会要求的主动态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在自我意识基础上形成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为应对全球化竞争,为解决当前我国独生子女问题给教育带来的挑战,我们基础教育要从过度灌输式和片面追求升学的误区中摆脱出来,要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真正的发挥,必须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增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自我教育是一种没有起点和终点的教育。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是提高德育实效,让每个人都做自己心中的老师,愿我们的学生在成功路上一路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