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评价的概念、功能及类型

教育评价的概念、功能及类型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差距激出改变的愿望,所以公正的教育评价产生的心理功能,往往能产生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鉴定功能是教育评价功能之一,但不是评价的根本目的。在教育评价中,更应注重其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的发挥。

教育评价的概念、功能及类型

第一节 教育评价

为了解自我评价,需要先初步了解一般教育评价的知识。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

教育评价的科学概念首先由美国教育家拉尔夫·泰勒于1941年提出,他认为:教育评价就是衡量教育活动达到的程度。我国教育界一般对教育评价作了如下界定: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美国学者格朗兰德在1971年为教育评价列了一个公式:评价=量(或质)的记述+价值判断。

这就是说,评价是在量(或质)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价值是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以客观事物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来衡量。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的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及价值取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谓价值判断,即对某种事物、状态、变化的有用性、意义、优劣、高下的认定。

二、教育评价的功能

教育评价是20世纪40年代正式提出的,之后迅速在世界兴起。初期,教育评价多用于鉴别评价对象的优劣。现在,更多强调评价的导向和促进功能。归纳起来,教育评价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导向动能:教育评价不同于总结、汇报。总结、汇报是对已做的工作或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作讲解或说明,而评价是事先设定评价目标、指标,用这个“尺子”衡量评价对象,引领评价对象向这个“尺子”靠进,即朝着的预设的目标发展。

(二)激励功能:教育评价能激发人的前进动机,诱发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当接受刺激,引起需要而产生动机,才能有所行动。那么教育评价怎么使人受到刺激而产生需要呢?人们通过与标准的对比,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发现自己在所在团体中的位置,产生一种心理的不平衡,从而出现正式或非正式的竞争环境。人们都是不甘心落后的。差距激出改变的愿望,所以公正的教育评价产生的心理功能,往往能产生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三)改进功能: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发挥改进功能,就要全面、准确、真实地了解评价对象的状况,通过评价找出现状与目标的偏离度,吸收他人的经验,制定改进的措施。

(四)鉴定功能:根据教育评价的结论来区公评价对象的优秀程度,判断评价对象是否达到了评价标准,据此,可以划分评价对象的等级。

鉴定功能是教育评价功能之一,但不是评价的根本目的。教育评价有评判优劣的作用,但教育评价不等于评优。在教育评价中,更应注重其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的发挥。

三、教育评价的类型

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可以归为下面几类。

(一)按照评价的不同标准分

按照评价的不同标准可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1.相对评价是以被评对象某一状态或标准为参照系进行比较,即在被评对象内部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确定被评对象在所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例如,评名次:第一名,第二名……同一档次中只能有一个。因是在被评对象内部相互比较,因此,某对象群体中的某一名次,与另一群体中的同等名次,往往不在一个水平上。例如,甲班的第一名,可能与乙班的第三名水平相当。

2.绝对评价:以一个既定的目标为标准,判断被评对象的达成度。例如考试成绩得90分,80分,或50分,这是与某科教学目标相比的结果。同一档次中可以有几个,也可一个没有。可以有一个90分的,也可以有若干个90分的。而在试卷相同,评分标准相同的情况下,甲班的90分和乙班的90分应该是同一水平的。

(二)按照评价的功能分

按照评价功能的不同功能的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某种活动或试验进行之前实施的预测性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评价对象已有的基础,为制订计划作准备,或为解决问题收集必要的资料。例如,某项实验前的调查、开学初的摸底测验。

2.形成性评价是指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各阶段进行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动态过程的效果,取得信息反馈,以便及时调整、修正计划或行动。例如,学期中的考查、实验的中期检查等。

3.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是在某项活动终结时,为最终成果作出的评价。它以预先设定的总目标为基准,衡量、判断该活动达到目标的程度(如期末考试)。

(三)按照评价是否采用数学方法

按照评价是否采用数学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1.定性评价是指在评价中不采用数学方法,而是根据评价对象的状态,运用观察、分析、查阅相关资料等手段,直接作出定性的判断。例如,写评语、提评价意见等。

2.定量评价又称量化评价是指采用数学方法对评价对象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测量,并作数字性描述。如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对考试分数进行统计分析等。

定性评价其长处是具有直觉性,比较粗略、简明,易于把握,实用性强。但因主观性比较强,掌握标准具有弹性,难以统一,因而客观的说服力受影响。定量评价用数字说话,比较精确,有利于克服评价中的随意性和主观臆断,其结论比较客观。但是定量评价要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而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及指标的合理赋值都有相当大的难度,往往需要进行多次试评、修改、调整后方可正式使用。如果指标体系不科学,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按照评价的主体(www.xing528.com)

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

1.他人评价:指评价对象以外的组织或个人,依据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进行的评价。他人评价包括所在单位领导、同事的评价;家长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朋友的评价,社会其他人或组织对自己的评价等。

2.自我评价:是评价对象根据评价标准自己对自己进行的评价。自己既是评价的主体,又是评价的客体。

自我评价是一种最主要、最经常使用的评价形式。由于评价对象是最了解本团体或个人自身的状况、优缺点、历史背景、问题的症结,因而发动评价者自我评价,便于找出真正的问题,加深领会并内化社会的要求或客观的评价标准,在实践中按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与工作。自我评价有助于评价对象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诊断、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有助于调动评价对象参与评价的主动性、积极性,减轻评价活动中的抵触心理。

但是自我评价常常受评价者思维定式和自我利益的影响,客观性较低。他人评价往往比较客观,能够看到评价对象平日忽略的方面,是谓旁观者清。因此,自我评价应与他人评价相结合,避免认识上的局限性,优化评价效果。

(五)按照评价内容的综合程度分

按照评价内容的综合程度可分为综合性评价和专题性评价。

1.综合性评价是指内容包括某项事物或活动主要的各个方面的评价体系,用以全面地、整体性的评价其事物或活动。例如,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评价。每位学生按所列项目进行自评,之后,有教师评价,还可以请家长、同学给自己写评定意见。每个学期的终结性评价,一般也会涉及学生的各方面的内容,只不过是围绕学期要求编制的,也属综合性评价。

2.专题性评价是内容单一性的评价。例如,遵守学校常规的,培养文明行为的,军训中表现的,自己为克服某方面特点等而制定的评价标准。

在自我教育中,这种单一性(也可能有几个方面的)的,自己制定、自己执行、自己评价的,自己总结、自我奖罚的比较常见,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四、教育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一)方法与工具

方法是指解决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工具是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所采用的器具、事物等。例如,口渴了,用喝水的方法解决口渴的问题,渴不能用晒太阳、跑步的方法来解决;而碗或勺或瓶是装水解渴的工具;又如,用写字来表达思想,写字用的毛笔、铅笔、粉笔是工具,如果不写字,用口说,那么,言语就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方法和工具有区别,但又联系紧密。工具要靠使用才能发挥效力,而方法往往又要借用工具来实现目的。

教育评价常常需要运用一定的评价工具来进行评价工作。

(二)评价工具的种类

台湾李聪明在其《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一书中,介绍W·H·巴登的《流动指南》中列出的12 种教育评价工具,它们是:

1.传统的论文式考试;

2.改良的论文式考试;

3.标准测验(智能测验、学习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性向测验、对个人特殊潜在能力的测验);

4.教师自制的客观测验(填空法、完成法、真伪法、选择法);

5.问题情境测验(直接方法、间接方法);

6.行动观察记录(自然观察、时间样本观察、情境样本观察、真相观察);

7.自我诊断测验(自陈法);

8.问卷法;

9.接谈法;

10.创作,作品分析;

11.实验报告研究报告,作品,实演及其他业绩之分析;

12.个案研究。

这些评价工具,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基本上都用到了。在《中小学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验研究》中,许多老师自制客观测验,设计自我诊断测验、问卷,分析学生日记、作品,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组织学生实演展示等,都行之有效,使用广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