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的分析介绍

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人类在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在改造自然、社会环境和认识自身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经验和知识。教育认识过程,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环境的“三体”认识过程,在教育认识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环境是认识的客体。教育从其本质分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活动,因而它必然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存在主客体的关系。自我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是人所独有的关系。

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的分析介绍

第一节 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人类在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在改造自然、社会环境和认识自身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经验和知识。需要学习和传递已经获得的经验、知识和技能,这就产生了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认识的主客体关系也有了新的变化:人们认识的客体,主要不是自然界和社会界本身,而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的经验、知识和道德观念。这就形成和发展了教育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它不同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教育认识过程,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环境的“三体”认识过程,在教育认识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环境是认识的客体。这一观点由于光远同志最早提出,即著名的教育认识现象“三体问题”这是因为:

一、人类的活动,归结起来是两大类,即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教育从其本质分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活动,因而它必然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存在主客体的关系。

二、一般认识过程,是主体对直接客体的把握过程。在一般认识过程中,主体是人,客体是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教育过程中,人的认识客体当然也是环境。但是教育主体对客体的把握,主要不是经过直接接触环境,而是以知识、经验为中介,而且这种认识是在教育者的组织下进行的。在这一认识过程中,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环境三大要素,教育的成败,是这三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教育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是一种比一般认识过程更复杂的关系。(www.xing528.com)

三、教育者是所有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主要指教师,也包括其他教育人员;受教育者是一切接受教育的人;主要指学生,也包括参加其他学习形式的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相对于教育环境来说,都是具有能动作用的人,都是教育认识活动的主体。教育者创造条件,组织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利用教育环境,认识客观规律,帮助受教育者实现意义构建的过程,目的是促使教育者的更快成才;受教育者认识教育环境,是为了更有效地使环境中的知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开发自己的潜能,使自己德智体全面发展。

四、教育过程中的认识活动,还不止于此。教育者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必须熟悉自己教育的对象,了解他们的身心特点,掌握他们成长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从这个意义上分析,教育者便成了教育认识过程的主体,而受教育者则是认识过程的客体。同样的道理,受教育者为了更快地掌握知识,也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研究教育者,认识和学习他们的人格,了解他们的教育特点,研究他们教育的目的、方式、方法等,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受教育者又成了教育认识过程的主体,而教育者则成了认识过程的客体。

五、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环境发生关系的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需要不断认识自己、教育自己。他们的自我教育,是教育认识过程保持平衡的基础,是教育过程生动活泼、充满灵性之所在。教育者不仅要坚持自我教育,还应把激励学生自我教育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人不仅能教育别人或接受别人教育,还能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教育就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人自己对自己提出成长、发展的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实现目标的过程。

作为个体的人,当他教育自己时,他是自我教育的主体;而接受自己教育时,他又转化为自我教育的客体。自我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是人所独有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